人生如梦如幻,如朝露、雷鸣,绚丽多彩又转瞬即逝。
七十五年的时光,对一个人来说也许是漫长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片小浪花。
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了无痕迹地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有的人,注定要经历人生的各种磨难,品尝别人没有试过的苦头,在关键时刻,感悟、践行自己的天命,成为和平的缔造者,改变历史的瞬间,引领时代潮流。
德川家康,日本战国时期,“三杰”之一(另外两人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战乱时代的终结者,和平年代的开启人。
山冈庄八用五百五十万字的篇幅(分为三部《崛起三河》、《双雄罢兵》、《仁者无敌》),再现了德川家康,充满坎坷艰辛,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诚如孟子老先生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德川家康的一生就是这段话的真实写照。
山冈庄八的笔触很细腻,对细节的描摹,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的刻画都入木三分,给人很强的代入感,让人感同身受。
作者对人物情感的描写,对天下大义的诠释,对佛家思想的阐述,都是比较令人感动的部分。
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则是我不太感兴趣的,冗长、拖沓,对于这部分我只是略略看了一下。
许是女性的视角对战争有本能的厌恶,但除却这部分,这部书对我来说还是挺有吸引力的。
这部书让我对日本人和日本精神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这个民族曾经在我们中华大地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而且拒不道歉,所以我们本能地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好感。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应该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曾经有西方学者用《菊与刀》这本书很好地诠释日本人的性格及精神特质。我想山冈庄八的《德川家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诠释日本人既柔软又坚硬的矛盾性格。
在乱世中,女性就只能沦为政治联姻的工具,没有追求个人幸福的自由,很多人最终只能沦为战争、政治的牺牲品。
书中的女性大部分是不幸的,可她们很多人都有相同的品性就是“坚忍”。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没有轻易地低下头颅,而是温柔、坚忍地存活着,给与自己的丈夫、儿子以力量。这样的女子很多,如华阳夫人、於大(德川家康的母亲)、阿松夫人、宁宁(丰臣秀吉的妻子)等等。
“坚忍”这个词几乎贯穿罗整部书的精神内核。我想这也应该是日本人性格中不可抹杀的一部分。
同时在书中又可以看到日本人好战的一面,甚至有些人至死不想相信人间是可以迎来和平的。他们认为战争是生命的常态,和平只是短暂的瞬间,虽然这些好战分子被德川家康压制下来,但是他们好战的血液却流传了下来,导致他们后来又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更多的人间悲剧,此为后话。
这部书给我的更多的还是感动,并不是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好战分子,他们也有一大批为和平献身的人,同时这部书还对我有所启示。
“人在力量比较弱小的时候,要学会忍耐。应该让自己沉静下来,不断地锤炼自己,积蓄力量,这样你才能战胜你的对手。”这是德川的家臣在第一本书中,对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的忠告。
看到这样的忠告,我也有所反思,在生活中遭受不如意,且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做的是停止抱怨,不断地修炼自己,增强自己的能力,才有机会能改变现状。
德川家康在这群老臣的辅佐下,当他还是个人质的时候,他就开始精练自己的武艺、学识。身处位卑之时,没有低沉消极,而是心怀大志,不断地锤炼自己。一步步由弱变强,由一个“人质”、“无城之主”,慢慢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天下人,并且开创了江户幕府。
古语有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德川家康将这句话铭记于心,正是有这样的清醒认识,德川家康非常重视对后代的培养。从后代的乳母、辅佐的家臣、教育的老师都是精心挑选的。
良教良子,他对儿子的要求都比较高。
他教导儿子,好东西要留给家臣,给家臣吃米饭,自己就只能吃八分米,两分麦的饭,每餐有一肉、一菜、一汤他认为就非常好了,农民的劳作很辛苦,所以要尽量节俭,希望儿子能体恤百姓的辛苦。
同时他要求儿子练习剑术、射箭等武艺的量必须是其它武将的三四倍才能结束。自己必须比家臣武艺更加高强,比家臣更加有智慧,这样家臣才会信服。
他自己喜欢听人讲解《论语》、《贞观政要》、《群书治要》等典籍,也要求儿子要好好学习,并且命人刊行于世,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希望涌现更多的人才。
另外,德川家康对天下大势有清醒的认识,老百姓祈求的无外乎天下太平,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丰臣秀吉自恋好战,让他在暮年吃尽了苦头,留下人生的败笔。
德川家康能顺应民心,毕生追求天下太平,而不是为了一家私利逞强好战,所以天下归心,受到后世景仰。
他生长于战乱年代,所以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武力可以争夺天下,但是单靠武力是不能收服人心的,必须以仁治天下。
他鼓励通过通商贸易与世界各国互通有无。尊重人的信仰自由。
这些都证明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