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大爷
猫大爷最近闲来无事,重温了一遍92年徐克导演的《新龙门客栈》。
大漠狂沙,江湖侠义,儿女情长……徐克导演把江湖和侠义精神体现的淋漓精致,所谓这个天下,无处不是江湖。
本猫观看这部电影时,还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酒店,是怎样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经历了那些阶段呢?
于是猫大爷花了一周的时间,去找了找酒店方面的历史。这就给各位双爪奉上~
(本篇一共分为7个阶段:殷商时代,西周时代,春秋战国,两汉时代,唐朝时代,宋朝时代和明清时代。)
一:殷商时代(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中国酒店行业其实早在3500年前,上古时期的殷商时代就出现了哦,那个时候不叫酒店(酒店的英文hotel原为法语,其实是个“外来物种”),而是各位都知道的另一个名字---驿站。
历代的驿站呢,都是公家滴,相当于现在各地的招待所,普通老百姓是没资格住的哦,要住驿站还需要有国家颁发的旅行凭证。
并且在殷商时代,交通不发达,旅游还不盛行,没有普通百姓会外出住驿站,所以当时的驿站只是给传递信息的驿者,各国使者和各地官员休息的。
二: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
到了周朝,民办酒店开始出现了,称为“逆旅”,此名也被沿用为酒店的书面称谓。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商鞅就曾出台过《废逆旅法》;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逆旅”在秦以前还是很盛行的。“逆旅”在当时已经具有基本酒店的样子了:吃饭,住宿,甚至是给你的座驾“加油”。
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这已经算是个中端商务酒店了,类似于全季,亚朵,如家。
三: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代,商品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各国家,地区之间的来往变得频繁,随之也就诞生了一个新的酒店形式,称之为“迎宾馆”,这个名字来源与清末,之前都是各式各样的名字,如:春秋的诸侯馆,战国的传舍。由于住客都是来自于四面八方,语言沟通存在障碍,所以“迎宾馆”还配备了翻译。
并且在当时,“迎宾馆”内的房间分配属于一国一馆(估计是怕互相打起来吧),这种等级的酒店应该是很高级的了!
(现在的部分酒店工作人员基本都懂一点英语,只是还不能称得上翻译级别吧,有待提高啊)
四:两汉时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沟通古中国与外界的著名商道---丝绸之路。
随后中国对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上的商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汉朝延续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建立了许多“迎宾馆”,此时的“迎宾馆”不仅仅是个酒店了,更是一个外交重地,因此还是尊崇“一国一馆”的规则,并且每个“迎宾馆”都配备了重兵把守,也保证了各地商人,官员的人身安全
五:唐朝时代(公元618年-907年):
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动荡和战火连连,古时的驿站也恢复了军事通讯的功能。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开启了一场东方盛世之局面。酒店行业得益于此,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就出现了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跨国酒店---酒肆。
李白曾在《少年行之二》中写道---“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唐朝时期,驿站也是非常盛行的,并且在当时通过驿站传达讯息的效率是非常高的,杜牧笔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描述了“物流”速度之快。
对了!“旅馆”一词最早也是出现在唐朝哦,戴叔伦在他的《除夜宿石头驿》中就写道“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六:宋朝时代(公元960年-1279年):
在五代十国的战火硝烟中,宋朝---又一个东方盛世诞生了,此时的住客在酒店里已经洗的上热水澡了,这也可以说是现代酒店的雏形。
管理模式也开始多种多样,原来习惯用姓或地名冠名,到宋朝出现了很多富有文学色彩的店名。
此时驿站的军事通信功能仍然保留着,当年岳飞一天之内收到十二道金牌被迫召回,就是通过驿站的通讯功能传达的。
七:明清时代(公元1368年-1911年):
明清时代的客栈呢,距离我们比较近,而且记载更翔实,我们大部分对古代酒店的印象也是从这段历史里面来的。像《武林外传》里,经常出现的一串儿干辣椒,就是那个时候的习俗啦。
此时,由于中国的文化瑰宝---“科举制度”发展到到顶峰,所以很多比较阔绰的客栈甚至会配备了考前辅导的项目。其次,此时客栈内客房开始分等级了,天号,地号,人号,通铺,柴房。。。
(其次,在晚清时代,不得不说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真正的酒店:1846年,清道光年间,外国人在中国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酒店---上海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Richards hotel),也是中国第一家外资饭店。
总的来说呢,中国酒店行业从商朝开始到晚清时期,一步步发展,设施方面的改善和管理的规范基本上是显而易见的,安保的完善,住宿水平的提高,客房等级划分等等。
当然,猫大爷提供的只是整个中国酒店业历史的一个概论,这其中发展的艰辛和各位商人的呕心沥血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吧。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