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拾荒

街区的人们总能看到他,知道他是个拾荒者。每天早上七点,只要不是下雨天,他准会出现在街区,背着一个编织袋,赶在环卫车到来之前,先在每一个垃圾聚集处翻找一遍。

每天搭在他略微佝偻的背部上的编织袋,颜色多变,有时候是白色的,有时候是土黄色的,或者绿色的、蛇皮花色……当然,无论编织袋的颜色怎么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他那苍老的笑容。

他的笑容何以经久不衰呢?街区最中央那家生意火爆的拉面馆老板这样说过:“这个嘛,那极可能是他那两颗突出的大板牙搅动起来的吧!”不管怎么说,他爱笑却不太美观的形象是深入人心的。

他脚踏一双破黑运动鞋,身上套着一件仿佛机关枪扫射过土黄色T恤,裤子倒是完整的,只是铺满灰尘。而他拾荒的范围似乎仅限于街区,惯常从街头往东南方向一直晃悠,直至街尾,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却总有扒拉不完的宝贝。这条主街道异常喧闹繁荣,是那种真实的人挤人的喧闹。有人的地方不仅有江湖,还有垃圾——故此,街道两旁有着数不尽的垃圾桶,有公家安放的,也有私人店主散放的。

他穿梭于街道两旁,挨个垃圾桶翻找一遍,也得一个多小时,从街头徘徊至街尾,他的编织袋便鼓鼓囊囊起来——多是些塑料瓶子和纸皮壳,偶尔运气好的话,或能拾得破烂不堪的小家电和金属制品等。

街尾转角后的左边,是一片果树林,果树林深处便是本地人的别墅区。据说,别墅区原来是一爿荒地。十年前,街区被政府划为商住中心区域,并作大力扶持,原本住在街区的本地人便成立了集体性质企业,个个成了股东、房东。卖地、收租、分红……本地人一夜暴富,又不愿走远,便聚集一处,开发出自住的别墅区。

据说,当初本地人从南洋请来了一位华侨风水大师,根据大师指点,从不知处的远方运来一块巨硕无比的黄石头,足有小巴士大小,横卧在别墅区与街区交界的地方,上面镌刻了四个大字——贤杰宝地。四个大字油了朱红色的浓漆,能把阳光反射得五彩斑斓。

大黄石头是拾荒者的歇脚处。现在,他辗转至此,惯常地、随意地把编织袋石头下一放;而他自己则像一根干柴棍似地斜靠着石头。微仰着头,展露出大黄板牙,笑望着前方熙熙攘攘的人海与车流。

良久,他揉了揉眼睛,大梦方醒一般,伸手在脏兮兮的裤兜里掏摸,摸出一包皱瘪的软装红双喜和一个打火机,慢悠悠地点上一根烟......吞云吐雾中,他的笑容竟然凋萎了下去,代之的是空乏乃至悲戚的表情……

当然,有关他的一切,谁也不会太在意。

文/若安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拾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