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丨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模式



一、实验部分

1. 检查装置气密性

[答题模板]

装置形成密闭体系→操作方法(微热、手捂、热毛巾捂、注水等)→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1)手捂或热毛巾捂法  将待检装置导气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或热毛巾捂住装置,若导气管口有气泡逸出,停止加热后在导气管口倒吸形成一段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液封法   若是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夹紧导气管的橡皮管,打开分液漏斗玻璃塞往分液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若漏斗中的水不会再滴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 物质的检验、鉴别

[答题模板]

液体:取少量液体试剂于试管中→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固体:取少量固体试剂于试管中,加水配成溶液→滴入XXX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气体:将气体通入XXX溶液中→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3. 测溶液pH的操作:

[答题模板] 取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4.证明沉淀完全的操作:

[答题模板]  静置,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试剂,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完全。

5.洗涤沉淀的操作:

[答题模板]  将蒸馏水沿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6.判断沉淀洗净的方法:

 [答题模板]   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洗涤液,滴加××试剂(可与杂质的某些离子发生沉淀反应),若没有沉淀生成,说明沉淀洗涤干净。

7.滴定终点判断:

 [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液体时,溶液由__色变为__色,且半分钟内不发生变化。(如果最后有色,通常要保证半分钟内颜色不发生变化;如果最后为无色,通常要求半分钟内不恢复为原来颜色)

滴定操作: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8.沉淀醇洗(冰水)的目的[对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固体,过滤后要用乙醇(冰水)洗涤]:

原因: [答题模板] (1)固体在乙醇溶解度较小;(2)除去固体表面吸附的杂质;(3)乙醇挥发带出水分,使固体易干燥。

9.固液加热型制气装置中滴液漏斗与圆底烧瓶之间导管的作用:

 [答题模板] 保证圆底烧瓶液面上方压强与滴液漏斗液面上方压强相等(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易于滴下。

10.固液不加热型制气装置在长颈漏斗下端套一小试管:

 [答题模板] 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漏斗中逸出;节约液体试剂;能控制反应速率。

11.蒸发结晶操作

 [答题模板] 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待有大量晶体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水分 。

12.实验中棉花的作用:

(1)收集氨气    防止与空气对流,使氨气收集较纯净。

(2)高锰酸钾热分解  过滤固体尘埃的作用,防堵塞导管。

13.排水量气读取体积的要求:

(1)冷却至室温;(2)两液面相平;(3) 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相切  

另:实验前广口瓶与量筒间的导管中应充满水 

14.过滤的方式?降温结晶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过滤、趁热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15.实验设计(模版)

正确表达是保障:大多数学生有实验思路,就是拿不到分,因此我们在表达过程中一定要按格式答题,同时要体现出科学等量单一变量对照性等原则提高实验的得分率。

【“假设推理实验题”完成实验步骤答题模版(表述方法)】: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步骤I:

取少许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 ╳ ╳ 溶液(微热/振荡)

或取少许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 ╳溶液

或取╳ ╳ ╳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 ╳溶液

或把样品(溶于水后)分为两等份,一份加╳ ╳ ╳,另一份加入╳ ╳ ╳

(1)若...........,则假设.............成立。

(2)若...........,则假设.......或假设.......成立,继续步骤II。

步骤II:

取步骤1试管内上层清夜少许与另一试管,再加╳ ╳ ╳试剂

或取步骤1的滤液少许与另一试管,再加╳ ╳ ╳试剂

或向步骤1的试管内加入╳ ╳ ╳ 溶液

或取步骤1的沉淀于试管中,加╳ ╳溶液

或另取少许固体于试管中,加╳ ╳溶液

结合步骤I中(2):

(1)若...........,则假设............ .成立。

(2)若...... ....., 则假设...............成立。


二、化学工艺流程题常考查

1.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如何提高浸出率?如何提高反应速率?)

B.对平衡转化率、产率有何影响?(如何提高产率?)

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改变××条件,可逆反应:。。。。。。,平衡向×方向移动,导致××发生变化)

C.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2.对流程理解的问题:

A.滤渣、滤液的主要成分?(明确发生了什么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循环利用与回收利用的物质?(循环利用是作为原料投入了,却没有消耗或没有消耗完;回收利用是指副产品)

D.特定步骤中加某物质的作用?(一般题干会有隐含信息。比如加NaCl可以提高PbCl2的溶解度,加NaCl可以降低过碳酸钠的溶解度等等)

3.高频问题:

①“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答: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加浸出时间,加入过量硫酸,边加硫酸边搅拌

②如何提高吸收液和SO2反应速率?

答:适当提高温度、增大吸收液或NaClO3的浓度、增大SO2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或搅拌。

③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答: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的操作原因?

答: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的单层处,导致滤纸破损;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⑤沉淀洗涤操作:

答:往漏斗中(工业上改为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⑥产品进一步提纯的操作?答:重结晶。

⑦趁热过滤的原因即操作?

答:减少过滤时间、保持过滤温度,防止××杂质析出;操作: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⑧“趁热过滤”后,有时先往滤液中加入少量水,加热至沸,然后再“冷却结晶”?

答:稀释溶液,防止降温过程中××析出,提高产品的纯度

⑨过滤的沉淀欲称重之前的操作?

答:过滤,洗涤,干燥,(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

⑩减压蒸发(小心烘干)?

答:常压蒸发温度过高,××易分解;或者减压蒸发降低了蒸发温度,可以防止××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化学丨文字表述题规范答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