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完全去中心化吗?

未来区块链应用到实体中,真的能去中心化吗?


今天,从一个故事开始吧。

表妹的堂姐(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我就叫她堂姐吧)和老公闹离婚,好像是前年的事。原因是老公赌博,在外欠下了巨债。老公为了躲债,撇下妻儿躲得找不到人了……行,找不到人是吧?正所谓: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债主们纷纷找到堂姐这里,其中不乏涉黑分子。可想而知,堂姐母子被逼债的那段时间,过的是怎样担惊受怕的日子。堂姐忍无可忍,提出和姐夫(这里就称他为姐夫吧)离婚:不要房产、不要存款,只求离婚,唯一的条件就是还孩子的抚养权(不想孩子跟在父亲身边受罪)。最后,两人在双方家人的帮助下办完了离婚手续。好在,赶上了“扫黑除恶”的好年代,母子俩再没有遭到债主们逼债。

就在前段时间,我听表妹说他堂姐和她原姐夫闹上了法庭。据说是因为姐夫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呵呵,这个场景又能用到智能合约了。要是两人在离婚的时候签订了一份有关支付抚养费的智能合约的话那就没有打官司这回事了。

事情闹到这一步,再来说让表姐、表姐夫签智能合约,估计是不可能的了。既然,姐夫不愿意支付抚养费,那么从一开始他就不会签这份会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能解决交易双方的“信任”问题,但必须是双方都有交易意愿才会有相关的智能合约存在。所以,即使智能合约功能再强大,若涉事双方或者一方却并没有签订合约的意愿的话,也是枉然。

因此,堂姐将姐夫告上了法庭。最终,判决结果是:姐夫每月向堂姐支付1000元人民币的抚养费,直到孩子成年。在这里,法院作为交易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其作出的判决可以是一个带有“法”的约束的智能合约。这个智能合约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智能合约有些不同。

中本聪是因为不相信国家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而创造了应用区块连技术的比特币。它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去中心化”。然而,在堂姐和姐夫的这起民事纠纷中,两个人无法采用完全“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有了第三方——法院的介入。法院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绝对的强制力(非法律专业,话术不一定对)。这里可以有两种解释:

1.法院采用强制权力迫使堂姐和姐夫签订了这份每月支付1000元抚养费的“智能合约”。在这个过程中,堂姐和姐夫的这份智能合约本身是去中心化的。然而要让这份合约得以存在却是借助了代表国家意志(依法治国)的法院。可以说法院于堂姐和姐夫是不完全去中心化的。

2.法院的判决本身就是一份智能合约,但这份合约的主体只涉及堂姐、姐夫还有孩子的经济利益,并不涉及法院本身的利益。法院代表国家意志依法订立了一份有关堂姐和姐夫孩子抚养费的智能合约,并由法院“单方面”、“强制”启动了这份智能合约。

不管是上面哪一种解释,堂姐和姐夫都无法一对一(即点对点)地完成按月支付抚养费这件事,必须借助法院这个有着特殊权力的第三方才能顺利完成。法院,于堂姐和姐夫而言就是一个中心机构。但法院也仅仅是在这次抚养费纠纷中发起的这一份智能合约中是中心机构。

可以说,未来区块链应用到实体中不会是完全的去中心化。虽然人们要求去中心化,但人们也需要中心机构的帮助。就像堂姐和姐夫这种情况,若没有这样的中心机构介入,堂姐想要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是很难的。

所以,未来区块链应用到实体中很可能是会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而调整“去中心化”的程度的。

  按照现存的技术,好像每一条公链都有自己特点的共识机制,比如:pow工作量证明机制,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pos和Dpos虽然都是权益证明机制,但Dpos机制相较于pos机制是更加中心化的机制。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中心化程度需要,可能是多条公链、侧链及跨链并存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的能完全去中心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