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症候(续)总结

明病寒证(二)

【9.17】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阳明病吃不下饭,是属于中寒的阳明病,不适合用很冷的下法,所以攻了热他就一定会哕,就是打嗝,然后胃上面会一顶一顶的。因为这个人本来就虚,他的胃里头太冷了。所以要用暖药治疗。这时用白虎汤加减,吃多了不会害人肚子痛拉肚子,石膏剂进入人体主要作用的地方在肌肉,在消化轴的影响力不强烈。

肠胃虚的嗝气1.四逆汤、理中汤、吴茱萸汤,可以外挂石膏知母,知母可以拉走消化轴的水。2.在白虎汤里头加苍术、干姜。3.用四逆、理中、吴茱萸加石膏加知母当一个人发阳明病的时候,一定要观察几个点:1.能不能吃饭,会不会一吃就要吐2.小便怎么样3.大便怎么样4.出汗的状况怎么样5.体温的状况怎么样6.脉象怎么样阳明病到目前为止觉得不好克服的就是别人身上得的白虎汤证跟调胃承气汤证分不出来,如果是自己得白虎证或者调胃承气汤证自己会分得清楚,自己会感觉比较清楚。如果是别人身上得的话,光是以脉来讲,或者以问诊来讲,有时会有点混杂,不过还可以继续问一下,他是消化道热还是热在肌肉,因为他的燥屎还没有成形,那个热像跟白虎汤证的热像是有一点像的,所以区分这两个是需要花点力气的。如果真的分不出来也不要紧,两个药都会有效。

【9.18】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照理说热证的脉会跳得洪大且数而有力,但这个人已经在发高烧了,脉按起来觉得跳得不快,有温吞吞的感觉,他的身体本来具有某种体质,然后把阳明病的脉给拖住了。病人的症状是吃东西不能吃多,多吃两口就会发烦会头昏,就代表这个人的体质多半是偏寒偏湿的,当一个人的脾胃很湿很寒有痰饮的时候,吃了饭后脾胃之气一定会被消耗多一些,脾胃之气分化了这个水谷之气,让清气能够上升到头部,起到耳聪目明的效果。当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让身体觉得已经快要撑不住了,又加食物下去,那么食物会变成阴实,把阳气拖住不动了,所以会有烦的感觉。阳气被郁闷住了,上不到头了,就会有好像站都站不稳的状况。因为本身体质问题,所以这个人身体的水代谢走不动了,尿尿变得很少。阳明病的形成,要在体内结出燥屎,就一定要有小便利的条件,因为小便利一直把水抽掉,大便才会干在里面。那如果小便都不太有,闷在那边一坨不消化的东西加上寒湿的消化道是会作寒湿型的谷疸,也就是这个人的消化机能很烂,吃东西的食物堆积到那里引发黄疸的现象,以西医术语来讲就是这个病人十二指肠发炎,如果用了下法后,肠胃就会更虚寒了,病人肚子不消化胀满的情况是不会好的。一般治黄疸最基本的方是茵陈蒿汤,但它是一个寒凉药,按照这个体质可以用茵陈蒿汤加附子来治谷疸。可这个人的水的代谢机能很差,茵陈五苓散的效果不是很好,可以用真武汤、茵陈蒿汤合用,就是茵陈真武汤。

阳明病虚证

【9.19】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照理说阳明病应该是一个汗很多的病,但现在这个人反而不出汗,觉得皮肤表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爬,痒得难受,这个人的体质一直以来都很虚,所以虚劳底的体质临时要发阳明病,要出汗,他身体汗液的营卫输送根本是在一个不通的、没有力的状态,病邪就被闷在里面不能出汗,当遇到上述的症状时,即使他看起来可能已经是调胃承气汤证,甚至已经是大承气汤证了,但都不能用这三个汤,因为会被搞虚,可能要用人参白虎汤来清热,因为白虎汤发阳明的热比较不伤元气,加了人参可以补充津液,让他有汗可发。如果这个人的便秘,因为白虎汤不是直接指向便秘的,如果这个人是要用承气汤来下,但遇到不出汗发痒的人,就可以用猪胆汁灌肠法,或者是只能吃麻子仁丸,不能用承气汤。如果这个人的病不是那么像阳明病的话,或者说他的阳明病的整个状况都没有成形的时候,看起来表气很虚,阳明病好像发不出来,建议可以用防己黄芪汤,用黄芪剂来补表,再稍微加一点麻黄来发。

阳明病寒证(三)

【9.20】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患者没有汗,反而小便利,过了一段时间后开始呕吐并且咳嗽,因为消化轴有多余的能量,热气上冲就会造成咳嗽。最糟糕的是手脚发冷,还头痛,是因为消化轴太热了,所以逼得肝胆之气烧的受不了,走肝胆之气上升的道路塞住了,但是也不要忘了他本身是偏寒偏湿痰饮很多的体质,所以肝阴实底子的人遇到消化轴太热,根本受不住这个人就塞住了,就会有呕逆、咳嗽、头痛,三证并见的状态。这个人如果有头痛、呕逆、咳嗽,看舌苔是黄的,寒包火的舌苔是黄的,就可以吴茱萸汤加大黄。如果头痛很明显,就可以开吴茱萸汤。如果热象很明显,就可以用吴茱萸汤加石膏、大黄。如果手脚冰冷,或者有一些少阳的症状,就可以开四逆散了。如果少阳之火塞上来,可以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既可以开郁,还可以清热。阳明病的头痛,是额头先痛,然后渐渐会弥漫到满头都在痛,就整个头被包起来一样痛,阳明病无论是入里化燥的腑证或者是在外的热证都牵连着阳明经。发阳明病的时候辩证点在右腿的足三里的穴位也会痛。

热扰胸膈证

【9.21】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这个阳明病人不头痛,但头昏,也没有冷的现象,能吃饭,这个人是热底的阳明病,并没有中焦寒的问题,所以热邪向上冲的时候,挑动这个气逆才会咳。如果咳嗽了,喉咙一定会发炎。如果不咳嗽喉咙就不发炎,说明阳明病的喉咙痛又是另外一路了,因为有热气上冲,就把喉咙烧坏了。如何平降这个热气呢?吃得下饭代表消化轴是热的,头眩是热气走少阳的路子上来时造成的。可以用三黄泻心汤或者柴胡白虎汤,还可以开竹叶石膏汤加玄参,玄参是治上漂之火、蜉蝣之火。注意事项:阳明病有的时候热量是非常大的,如果要用三黄汤,要小心不要让他燥化。真正阳明病猛的时候,石膏要吃好多才能退掉。

湿热发黄证

【9.22】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人三焦水道不通再加上心中懊恼是栀子汤证的热郁。由于热跟湿闷在这里,渐渐地人会发黄。现在这个阳明病要转肝炎了。发肝炎时是先胸口觉得懊恼不堪。转过去后人就会发黄,这时可能会用到栀子的方剂,比如栀子柏皮汤,栀子豆豉汤、栀子厚朴汤,要是大便有燥结,厚朴可以帮助大便下来。基本上这一种的肝炎针对心中懊恼这一点,就是三焦水道不通是先决条件,觉得湿才会闷成黄疸。那么水道不通,然后又发黄,可以用茵陈五苓散,湿热郁结在里是肝炎或者是黄疸的一个很主轴的成因。【9.23】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在上一个条文的状态下,如果加了火疗法,给这个人加热了,就会变成头上出汗的状态,更加可以确定是三焦不通,如果他小便不利,湿气热闷在里头就一定会变黄的。前面的状况加一个病因就会有一个相应的病机的结果出来。还有另一个说法,那就是指向溶血性黄疸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证据,一个人的热是闷在血分而不是消化轴时,红血球破掉的血红素弄出来胆红素,之后人被血球的色素染黄了。溶血性黄疸主要是把血分之湿热泻掉。这一种湿热不一定是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如果他的外证是很明显的白虎汤证,也不是一开始就用麻连翘赤小豆汤,就先用白虎汤把热退了再说,因为湿热还没有完全到血分的时候,可以用苍术白虎汤。如果是胆管塞住的那一类就用大黄硝石汤、大柴胡汤都是可以通胆管的。

阳明病热证

【9.24】阳明病,脉浮而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阳明病人如果脉浮而大,代表热度是比较高的,已经往燥化的方向了。潮热就像海潮一样是很有规律的,在固定的时间发高烧。如果脉只是浮,就会出大汗。那他如果只是浮,跳得没有那么猛烈。没有到大,代表他这个热不会陷到阳明腑实的燥证去,只是在这个热证这边徘徊,就是出汗,不会到潮热。因为潮热是已经到大便已经干到里头了,腑实证出来才潮热。当一个人脉浮而紧,代表他的抵抗力是很激烈往外面推的,那么到最后一定会变成发高热的潮热的这个燥的状态。但如果只是“脉但浮者,必盗汗出”就是说脉只是浮到表面去了,代表卫强而营虚,营虚者,营血不足,就会盗汗了,阴虚的人会盗汗。

阳明病血证

【9.25】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阳明病人嘴巴干,无论是白虎汤证或者是承气汤证,基本上这个人都蛮能喝水的。如果不想喝冷水,代表消化轴没有那么热,但又很渴,说明是热在血分,这时已经是温病了。血分有热就会找个地方出血了,比如流鼻血。因为阳明病额头会痛,热邪越积越多,整个头都闷住了。热邪离鼻子是很近的,一旦鼻血出来后,阳明病的头痛会松一下。

阳明病转机

【9.26】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鞕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鞕。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本来是会出汗的,但没有搞清楚就当太阳发了好几次汗,结果误打误撞就把阳明病医好了。所以病人的状态就稳定下来了,也不怎么烧了,闷闷的就是处在一个病后修养的状态。但这个人还燥燥干干的,心里头有讨厌的那种烦的感觉,因为大便还干在里面。因为本身阳明是多汗的证,又用了发汗法再拔汗,拔到后面肠胃道就干掉了。那我们就先看看身体是否有自愈能力。因为元气要恢复的时候,不要看病人就随便滋阴,会把阳气打死的。那他平常小便或生病的时候是一天三四次,现在是小便二次,那么就可以放心了。小便少代表身体在把水留住润肠胃道。一直要把津液留到脾胃里头,大便之后就会出来了,所以不要着急用通大便的药。

阳明病治禁

【9.27】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虽然病人已经发高烧了,脉也洪大了,可是如果呕吐很多,那就要考虑以下几点:1.如果病邪是在少阳的膜网之间,下了也没用,打不到2.呕多说不定是能量因为离开消化轴了,在阳明区块发烧了,所以消化轴虚冷了,不能够用下法,可以用吴茱萸汤,如果有燥化就再用承气汤,不然用吴茱萸白虎汤,或者是小半夏合白虎汤,或者用承气汤也可以,把呕先稳住。阳明篇代表的药是三承气汤,但阳明病的人通常都是比较强壮的人。

【9.28】阳明病,心下鞕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的胃很胀满,要判定好这个人是虚的不消化的胀满还是小结胸。如果是虚的胀满,用了下法就会把人家打死了。如果是小结胸用了下法,会拉一阵子,结胸的那块痰饮被扯掉了就好了。如果遇到大便不通真要用下法,一方面下要用清的,一方面人参要加很多,甚至都要加理中汤把它补住,不要被打坏。如果是阳虚体质,附子人参都下去,再来开承气汤,不要用大承气汤,用三合一承气汤,有甘草可以缓和药性,所以“心下鞭满”需要考虑病人的体质,是否能耐受住这个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阳明病症候(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