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手第一关,手把手教你安装kafka与可视化工具kafka-eagle
Kafka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SpringBoot对接Kafka
架构必备能力——kafka的选型对比及应用场景
在前面的几篇内容中,我们依次讲了Kafka的安装、与Spring Boot的结合,还有选型与应用场景。但是笔者也知道,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原理及实现才算重头戏,而且也是面试热点,那么本次我们先来进行存取原理的分析,当然抱着疑问去学习才是最快的,因此在开始之前,我也先抛出一些Kafka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总结印证
作者简介:战斧,从事金融IT行业,有着多年一线开发、架构经验;爱好广泛,乐于分享,致力于创作更多高质量内容
本文收录于 kafka 专栏,有需要者,可直接订阅专栏实时获取更新
高质量专栏 云原生、RabbitMQ、Spring全家桶 等仍在更新,欢迎指导
Zookeeper Redis dubbo docker netty等诸多框架,以及架构与分布式专题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我们其实在《架构必备能力——kafka的选型对比及应用场景》 一文中其实讲到了Kafka的模型,我们这里再把老图拿出来用一遍
不难看出,逻辑上的源头就是主题
,也即Topic,而主题又划分为多个分区
。我们先来谈谈主题与分区的实现,在Kafka中,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声明一个主题并指定分区: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partitions 4 --topic my-topic
其中:
–create: 声明一个新的主题。
–zookeeper: 指定 ZooKeeper 的地址和端口号。
–replication-factor: 指定副本因子,即每个分区在集群中的副本数量。这里指定为1,表示每个分区只有一个副本。
–partitions: 指定分区数。这里指定为4,表示该主题有4个分区。
–topic: 指定主题名称,这里为 my-topic。
注意:如果要指定分区数量,必须在创建主题的时候指定,之后无法更改。因此,在创建主题时应该仔细考虑分区数量,以满足业务需求。
当然,如果有同学还记得前面的内容,应该知道我们在对接Spring Boot时,并没有提前建立主题而是直接使用了。其中的原因是,我们在Spring Boot中使用Kafka,如果在发送消息时指定的主题不存在,Kafka会自动创建该主题。在创建时,Kafka将使用默认的分区数量(通常为1),以及默认的副本因子(通常为1)来创建分区。
然后当我们发布者向某个主题发送消息时,其就会被“分发”到某一个分区里
Kafka的主题消息会进哪个分区是我们可以决定的吗?默认是进入哪个分区?
答案是Kafka的主题消息可以由生产者自己决定要发送到哪个分区,也可以使用Kafka提供的默认分区分配算法来自动决定消息要进入哪个分区。
指定分区:如果生产者自己决定要发送到哪个分区,可以在发送消息时指定消息要发送到的分区编号。此时,如果指定的分区编号存在,则消息会被发送到该分区;如果指定的分区编号不存在,则会抛出异常。
自动分区:如果使用默认的分区分配算法,Kafka提供了多种分配算法,例如轮询
(Round-Robin)、随机
(Random)、哈希
(Hash)等。默认情况下,Kafka使用哈希算法将消息均匀地分配到所有可用的分区中
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可以看下KafkaTemplate前面提供的API
不难知道Kafka消息除了指明主题以外,还由以下要素组成:
从逻辑上来说,kafka的分区是一个消息队列,当我们发送的消息经由分区器进行分发后,就会进入某个分区并被顺序的保存下来。在实现上,Kafka的分区更像一个日志记录系统,把消息当作日志,顺序的写入磁盘
我们需要知道,Kafka中,每个分区被组织为一组日志段
(Log Segment),其中每个日志段都包含了一个连续的消息序列。当一个日志段被写满后,它将被关闭并分配一个更高的编号,新的消息将被追加到一个新的日志段中。而日志段
的核心又由两个部分组成:索引文件
(index file)和数据文件
(data file)
数据文件: 也叫日志文件,数据文件是消息分区的核心部分,它是以追加方式写入的文件。当有新的消息写入分区时,Kafka会根据协议、消息头、消息体等信息将消息封装成字节流,然后追加写入数据文件。
索引文件: 索引文件是一个不可变的有序映射,它将消息偏移量映射到数据文件中的位置。当一个消费者读取一个分区的消息时,它会使用偏移量
读取索引文件中的位置,并从该位置读取数据文件中的消息。
如下图,就是我们上期发送了一条消息,而建立的目录test_topic-0,代表该目录是test_topic主题下的 0 号分区,可以看到里面的 index文件 和 log 文件
要想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必须先解释一下kafka中消息偏移量(offset)
的概念:当一条记录需要写入分区的时候,它会被追加到 log 文件的末尾,同时会被分配一个唯一的序号,称为 Offset(偏移量)。Offset 是一个递增的、不可变的数字,由 Kafka 自动维护。需要注意的是,在后续内容中,我们还会提到各种不同的偏移量,请注意区分,不要混淆了
由于Offset 初始值为 0,所以当第一条消息达到分区后,就会建立起 00000000000000000000.log 这样的文件来进行消息的存储,后续消息将会在这个文件内追加写入,直到文件大小超出限制(其默认值为1GB)
举个例子,当第170411个消息(Offset = 170410)来到时,发现 00000000000000000000.log 已经超过了 1 G,此时其就会新创建一个日志段,同时以本offset为名,新建一个日志文件,命名为 0000000000000170410.log,此时本分区就形成了两个日志段,情况如下:
我们上面讲了 .log 文件,也即数据文件的创建机制。但是还没讲段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也即索引文件。索引其实就像字典的目录,是帮助大家快速找到某条消息的工具,索引文件存储的内容主要就是 消息偏移量(offset) 与 消息存储地址(position) 的映射关系。
Kafka的索引文件由多个索引条目
(index entry)组成,每个索引条目包含两个核心字段: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条消息都会有索引。这里有参数 index.interval.bytes 的控制,其默认值为 4 KB,即表示当前分区 log 文件写入了 4 KB 数据后才会在索引文件中增加一个索引条目
现在我们已经存储了一些数据,下面就要开始读取了,我们目前掌握了这些文件,那么怎么才能找到并读取消息呢?
我们不难理解,每个消费者负责需要消费分配给它的分区上的消息,并记录自己在每个分区上消费的最新偏移量。对于消费者而言,怎么知道自己应该要消费哪个offset的消息?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记录消费的偏移量:
手动提交偏移量:消费者在消费消息时,可以手动调用 consumer.commitSync() 或 consumer.commitAsync() 方法将消费的偏移量提交到 Kafka 中。该方法接收的参数表示要提交的偏移量的值,提交后,Kafka 会将该偏移量记录到内部的偏移量管理器中。
自动同步提交偏移量:消费者可以将 enable.auto.commit 参数设置为 true,开启自动提交偏移量的功能。启用该功能后,Kafka 会自动记录消费者消费过的最新偏移量,并定期将其定期提交到 Kafka 中。
但不管怎么样,这个消费的偏移量最终都是由kafka来进行保存的,那么其具体的存储是怎么实现的呢?Kafka其实提供了将给定消费者组的所有偏移存储在一个叫做组协调器(group coordinator)
的组件。
通过官方文档不难看出,当组协调器
收到偏移量变动的请求时,会将对应数据存储在内置的主题 __consumer_offsets
中(在旧版本中偏移量是存在ZK中的),我们可以在ZK中看到这个主题的情况:
在我们的本地目录中也能看到这个 __consumer_offsets 主题一共建了50个分区(默认):
当然它分区的个数,可以在Kafka服务器配置文件中通过参数offsets.topic.num.partitions
进行配置。
当我们以某个消费者组消费掉某条消息并提交偏移量后,偏移量会被提交到 __consumer_offsets Topic的一个特定分区,该分区由所消费的主题和消费者组的哈希值决定。在我的例子里,是被提交到了 __consumer_offsets-45,如下:
相信你会对这种存储消费位置的方式有所困惑,因为按照我们前面的说法,Kafka的内容都是以日志形式存储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日志岂不是会越来越大?到最后找一次偏移量都很麻烦?这就不得不提到Kafka中的Compaction策略
compaction是一种保留最后N个版本的消息的消息清理策略,它保留特定键的最新值,同时删除无用的键值,从而减少存储空间。具体来说,Compaction会保留每个消息主题中最新的一组键值对,并删除所有键相同但值较旧的消息。
使用Compaction策略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而这些消费偏移量的数据,存储的内容如下
key = group.id+topic+分区号
value= offset 的值
这样就导致某个消费组在某个分区的消费数据只会有一条,所以找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
上面我们讲了消费偏移量的存储,其实查找偏移量的过程也是一样的,同一个消费组会先从特定的 __consumer_offsets 拿取偏移量,拿到偏移量以后,比如偏移量是 170417,我们仍以上面的文件情况为例,那么它找到消息的逻辑如下:
首先用二分查找确定它是在哪个Segment文件中,其中0000000000000000000.index为最开始的文件,第二个文件为0000000000000170410.index(起始偏移为170410+1 = 170411),而第三个文件为0000000000000239430.index(起始偏移为239430+1 = 239431)。所以这个offset = 170417就落在第二个文件中。其他后续文件可以依此类推,以起始偏移量命名并排列这些文件,然后根据二分查找法就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文件位置。
用该offset减去索引文件的编号,即170417 - 170410 = 7,也用二分查找法找到索引文件中等于或者小于7的最大的那个编号。可以看出我们能够找到[4,476]这组数据,476即offset=170410 + 4 = 170414的消息在log文件中的偏移量。
打开数据文件(0000000000000170410.log),从位置为476的那个地方开始顺序扫描直到找到offset为170417的那条Message。
总结来说:就是通过二分法先找到index文件,然后再在index文件中通过二分法找到某一条索引条目,然后根据该索引条目给出的地址去log文件中快速定位,最后从这个定位开始,顺序扫描下去直到找到我们指定的偏移量数据
我们上面讲了Kafka的一大堆的奇特设计,不知道小伙伴们是否产生过疑问,比如为什么一个主题要分成多个分区 ?一个分区为什么要划成多个段?以及为什么把数据存储成日志格式 ? 其实这些都是在优化性能,我们从快速存取的角度讲一下Kafka都做了哪些努力【面试重点】:
多分区负载均衡:Kafka支持将一个主题的数据分散至多个分区,不同分区位于多个broker节点上,实现了集群负载均衡,从而提高了写入和读取的性能。
分段存储:Kafka会将数据分段存储,每个段的大小和时间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配置,这样可以提高读取性能并减少删除操作对IO的影响。
批量写入:Kafka允许客户端一次性写入多条消息到broker,减少了网络传输的时间。
零拷贝:Kafka使用mmap
映射磁盘上的文件到虚拟内存空间,然后通过直接内存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的方式将数据从磁盘读取到内存中,还使用sendfile
系统调用来实现网络发送时的零拷贝,这样网络数据也可以直接从内核空间中发送,避免了数据拷贝到用户空间的过程。
异步刷盘:Kafka支持异步刷盘,即将消息写入日志后,不会立即将数据从内存刷入磁盘,而是会缓存一段时间再批量写入磁盘,减少了磁盘I/O的次数,提高了写入性能。
稀疏索引:Kafka会为每个段维护一个索引,以便在读取数据时快速定位到所需数据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全盘扫描,提高数据读取性能。但如果每个消息都写进索引,会导致索引文件臃肿,且降低存储速度,所以采用了稀疏索引的方式
如果你按照《Kafka是什么,以及如何使用SpringBoot对接Kafka》中的动手操作过,我们可以继续来做个实现,我们先看一下log文件,如下
然后我们把发送的代码改成如下,这样一次发送1000条消息,注意,我们在这里还加上了 kafkaTemplate.flush(),因为当使用Kafka Template发送消息时,消息并不会立即发送到Kafka Broker,而是会被缓存在Kafka Template中,以减少通信次数,如果我们需要立即发送,这时候就可以使用kafkaTemplate.flush()方法来实现立即发送。
@Service
public class Kafka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KafkaTemplate<String, String> kafkaTemplate;
public void sendMessage(String message) {
for (int i = 0; i < 1000; i++) {
kafkaTemplate.send("another_topic2", 0,"key",message + i);
}
kafkaTemplate.flush();
System.out.println("we have send message");
}
}
但当我们发送消息,成功输出 we have send message ,并又成功接收到消息后,如图
我们却会看到 log 文件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即便是不停的刷新目录也无济于事
然而如果我们单击并右键选中该文件,就会看到该文件被更新,且大小发生变动
这就说明了其写入硬盘的过程是异步且有延迟的,使用了操作系统的延迟写入(delayed write)机制。但其传输数据却可以脱离硬盘,使用内存缓存作为收发介质,直接实现传达
今天我们详细讲解了消息在kafak中的存与取,也介绍了不少细节点,知道了Kafka采用批量传输设计减少网络访问次数,然后用分区、分段、追加日志等方案来提高吞吐量,并且利用了操作系统的零拷贝、异步刷盘等方式来减少磁盘写入的瓶颈,最终成为了一款性能优异、吞吐量极大的中间件。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们将在后面继续讲解kafka的其他实现细节。如果你对此有兴趣,可以直接订阅本
kafka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