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养成记

读《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今年的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了相对“高薪稳定”的工作,踏入了保险行业,也正因此,有很多的时间反思,也一次次面对人性的抉择。

在开展业务的初期,我的一位朋友想要配置保险,按照她的体检报告,是需要做告知(“告知”的目的是使保险公司了解被保险人的健康状况,由此来判断是否可以把保险卖给这个人,或者要不要对她实行点“差别待遇”)后才能决定是否可以投保的。公司要求客户体检,可是这个时候的她正在服用一些治疗耳鸣的药物,经过和体检机构的沟通,客户需要停药三天后体检,这就意味着有两种解决方法:要么等客户服完药后的三天再去做体检,如果超过了公司规定的期限,我们可以重新投保;要么我可以告诉她立刻停药三天,不然超过了公司规定的期限,目前的投保单作废,也会影响之后投保。我知道客户是很想配置这份保障的,如果我选择后一种沟通方法,她一定会配合我,也能达到我“早日出单”的目的,只是,影响之后的投保是我的理由,保险公司没有此类要求。

坦白说,纠结了好久,我才回复客户。我如实的描述了两种情况,并把选择权交给了她,而她选择的是服完药后再重新投保。是的,我失去”早日出单“的机会,可我如释重负,在递送合同的时候,我给她写了一份感谢信,把我的纠结告诉了她。有一次为她践行,分手后,她给我发了一条微信,大概内容是当面没有好意思说,所以发微信感谢我的坚持,如果没有我她可能早就放弃投保了,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也相信我可以越走越远。我是一个感性人,看完后眼泪在眼圈里打转,我知道自己做了一件”漂亮的事“。

诸如此类的事情,经历了第二次时,我依旧会纠结,但再之后就完全知道该怎么做了。这是我的“利他”故事,也是我蜕变的过程。不知道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又做出了何种选择?

我一直认为选择没有对错,只要不伤害他人,自己开心就好,但选择需要基于某些原则,我把这些原则称为三观。而在我看来《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讲的便是稻盛和夫先生三观建立的过程。

稻盛和夫先生,创办了京瓷、KDDI、拯救了日航,是世界著名的实业家,想必家喻户晓,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哲学家,他孜孜不倦地传播着自己的商业理念、成功之道和经营之道。最出名的想必就是创造力方程式。著有《活法》、《干法》、《阿米巴经营》等书籍,而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则是老先生的收官之作,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浓缩老先生的人生精华,可谓是他的“三观养成记“。

世界观——顺势而为,形成同频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宇宙最早只是一团基本粒子,它原本可以停留在这个阶段,可事实并非如此,宇宙大爆炸后产生原子,原子结合产生分子,分子相互结合产生高分子,继而产生了DNA形成生物,生物又不断进化。由此判定,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向着更好的方向进化发展的。我们人类作为高等生物、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可以顺势而为,助力宇宙万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形成同频,自然就是帮助自己越来越好。

价值观——利他主义,秉持正道

正是基于这样的世界观,加之自身经历,稻盛和夫先生坚定不移地相信要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且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险阻,都需秉持正道。

利他与利己的确会有会冲突的时候,像我在开篇分享的个人经历就是典型的例子。

我现在从事保险行业,本质还是销售类工作,随也有状态不好急于销售的时候,也因此“骚扰”了不少客户,不过一旦意识到自己没有更多的关注(还不敢谈自己是完全的利他)为对方解决问题——讨论不可控的风险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我会第一时间和客户道歉并自我反思。虽然从事这一行业时间不长,但近来总有人主动咨询,并直接坦言要在我这配置保障。对于如此幸运的事,思来想去,想到两个原因:一是大概和我曾经给人留下的印象相关,二来我坚持自己的“初心”,而时间是检验“初心”最好的工具,我相信我的发心客户可以感受的到。退一万步说,即便对方感觉不到或者无法回应,我还是我,吾心安处是吾乡。

坚持利他,就会出现“吃亏”的现象,尤其是在金钱上。年少轻狂时,我也会把钱挂在嘴边,可我的父亲总劝我“不要把钱看的太重,更重要的是吃得饱、睡得着”,父亲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是他说的话总能触动到我,大概是得益于父亲的教育,我喜欢钱,却坚持“取之有道”,也正因为如此,过得逍遥自在,并非大富大贵,也却从未因为钱而为难过。我喜欢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人不唤物,物不至”。

想要知道“作为人何为正确”并不是难事,想要做一次正确的事也并非不易,真正考验人的是如何秉持正道深入骨髓。我的舅舅出身贫寒,写血书参军,在部队里事事冲在最前面,可谓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番天地,也是基于自己的经历,他对党忠诚无比,曾经在北京国家体委担任要职,无数次面临诱惑却不为所动,也一样并非大富大贵,可就像我父亲说的“吃的饱、睡的着”,舅舅是我的偶像,也是一位秉持正道的老先生。我经常和他聊天,听他分享他的故事,他对我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曾经做过一些错事,不敢将自己和如此正直的人们相提并论,但我做事有一个判断标准:做了可以心安的事便可以去做,但凡纠结的事大可不做。我还在努力的路上。借用书中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行正道者必遇困厄。无论立何等艰难之地,无论事之成败,身之生死,志不稍移也”。

人生观——感恩谦卑,专注坚韧

稻盛和夫先生信仰佛教,他认为感谢有利于消“业”。我们不了解佛教,自然无法体会,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吸引力法则便是如此。我们经常说人倒霉,喝凉水也塞牙缝。但如果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幸的事情,抱有感恩之心,事物还是原来的事物,可心境不一样,感受也会不一样,吸引到的能量也自然不同。无成本操作,不妨一试。

虚怀如谷,容忍那些可能和我们不一致的观点,多问为什么,才能公正评价这一观点。我们每个人经历和认知不同,自然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观点。我在和客户探讨风险转移时,有些人因为父母健康,周边的人也并无不幸遭遇,自身年轻活泼,自然不会主动去考虑风险,甚至觉得风险可控,虽然听起来逻辑不通,因为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健健康康、顺顺利利呢?可如果我们经历了对方的经历,就不难理解对方的想法了,真正理解后才能如实的评价。可有些时候,我们偏偏预设立场,坚持认为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如果不能谦卑的听取对方的想法,感受对方的感受,而是一味的反驳又如何能帮助对方去思考一些认知之外的问题呢?

稻盛和夫先生讲要用“将来进行时”看待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想法描绘出来,相信相信的力量,把自己的所有的精力用于解决问题,只管这样做,就没有做不成的事。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一书更像是老先生的一封家信,它将自己一生积累的经验真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发心利他,不忘初心,常怀感恩之心,一旦确认目标就坚韧地付出行动,直至成功,字字箴言。有句话说,鸡汤和真理的区别在于,真理是做到的鸡汤。老先生坚持不懈分享的道理恰是他终身奉行的原则,这是我为之动容的原因。

我推荐这本书,因为如果丢掉刻板印象去认真体会,它可以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安静下来,去听听心的声音,去反思自己,去塑造自己的三观。人这一生,本就不易,不要再被世俗禁锢,我们的确应该抛开一些表面现象,去挖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例如你是否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观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