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丘麦写诗悼念李泽厚先生 “人生一世有时辰 美的历程无尽头”

有读者评论:“人生一世有时辰,美的历程无尽头。”斯人已逝,但李泽厚先生思想将永远地照亮后人。

悼李泽厚先生

丘麦

邃深思想再难求,美的历程不胜收。

宠辱何惊惊世界,死生无憾憾同俦。

论非论是文千牍,谈假谈真土一丘。

唤醒良知多故事,至今未悟任沉浮。

当地时间11月2日7时,哲学家、美学家和思想家李泽厚先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家中逝世,享年91岁。

李泽厚生于1930年,湖南宁乡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美学家,以《美的历程》《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著作闻名学界。

美学,本是一门西方的学科,近代才引入中国。“和一般意义上的专家、学者不同,李泽厚毋宁说是一个‘思想家’。他拥有的财富不是‘知识’而是‘智慧’,他从事的工作也不是‘治学’而是‘思考’。”著名学者、历史学家易中天曾这样评价李泽厚。李泽厚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中国自己的路”。

学界认为,李泽厚所做的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案头研究,也不是超然世外的思辨,他总能敏锐地观察、剖析这个时代。他的思想与时代中各种新旧观念、势力、问题相交错激荡,甚至引领时代的潮流。

《伦理学纲要》是从李泽厚著作中有关论议伦理学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

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还只有二十几岁,却自成一派。李泽厚发表了一篇《论美感、美和艺术》,矛头对准美学大师朱光潜。朱光潜看了以后,认为这是所有批判他的文章中最好的。

经历了六七十年代的几番动乱与折磨,李泽厚又一连抛出几本哲学与美学著作,在学界掀起了一股“美学热”。1981年出版的《美的历程》,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部。他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写法,以其独特的美感经验,与深细的美学思辨,把当时“僵化”及“割碎”的美学、文学史与美术史,融会贯通起来。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有“现代新儒家”之称的冯友兰先生也专门写信称赞他:“把死的历史讲活了”。

1992年1月份,李泽厚远赴美国教书。远离了国内的热闹、荣誉或是纷争,61岁的他,用“半吊子”英文赤手空拳打了一片天下,继续他的思想之旅。

继《美的历程》之后,他又在八十年代完成了《华夏美学》与《美学四讲》。《美的历程》更像是一部中国审美趣味流变史,《华夏美学》则是讲美的观念,他明确地在书中提出了“情本论”,认为中国美学仍以儒学为主流,建立于“以情感为本体”的心理主义之上,它既超越又内在,是情理相融的人性心理。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与西方求理的、艺术的美学不同,中国人的“美”,是“情理合一”的,是和人的生命体悟密切相关的。他出版于80年代的著作,一直在被反复提起、重印,成为了国内一代又一代人的哲学与美学的启蒙书。出国后,他仍完成了多部著作,其中有他很看重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他曾经对一些人说,《美的历程》看一遍就行,但这本书只看一遍就相当于没看。他认为,在他七十岁以后写的《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等书,更有价值。然而,彼时,国内的环境已然大变,娱乐与物质生活俨然成为了主流,深度的思想却鲜见踪影。

客居美国期间,李泽厚喜欢独处,从来不过生日,每次回国还给自己定了一条“三不”原则:“可以吃饭不可以开会;可以座谈不可以讲演;可以采访、照相,不可以上电视。”尽管平时寡言少语,一旦涉及原则性观点,李泽厚却是寸步不让,即使好友也不留情面。

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李泽厚就做过一番彻底的思考。晚年的李泽厚遵循着他所说的“四个静悄悄”:“静悄悄地写,静悄悄地读,静悄悄地活,静悄悄地死。”假使自己病重,也不报知亲朋好友,以免带来牵挂。

《人生小纪:与李泽厚的虚拟对话》,马群林编撰,南京大学出版社,预计于今年底正式出版。

被问及人生感悟,李泽厚说出四个字:“至今未悟。”他最欣赏的是陶渊明的生活境界,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但观热闹,何必住心”。

李泽厚晚年的交往中,马群林是和他联系最为密切的人之一。马群林向外界表示,《人生小纪》是李泽厚先生遗作,他生前对此书非常重视,在序文中认为“是可以作为我的学术传记来阅看的”,并在最近几个月多次询问该书的出版进展。“原定10月底见书,如今书稿尚未付梓,哲人已逝,悲痛不已!”李泽厚在序言中写道:“我已年过九十,心脑俱衰,本该匿声,却来写序,而往事依稀,徒增怅惘,如今只欠呜呼,可伤也矣。”而李泽厚先生最后的心愿也提及,希望《人生小纪》能顺利出版。

思想者总是寂寞和孤独的,李泽厚引领了一段“美的历程”,也走过一段“美的历程”。

“宠辱何惊惊世界,死生无憾憾同俦。”谨以诗人丘麦诗悼念李泽厚先生!


作者:何志强

诗作者:麦和幸(丘麦)

来源:鹤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责编:鹤邑文苑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门】丘麦写诗悼念李泽厚先生 “人生一世有时辰 美的历程无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