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团队》(下)

书中,“阅人无数”的拉斯洛·博克,将谷歌选人、用人、培养人的团队管理法则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首次公开了谷歌天马行空的自由文化、眼花缭乱的产品形态背后的工作逻辑和管理原则。并从招聘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各方面,全方位揭秘了打造创新。

图片来自网络

良好的企业文化,科学的人才战略,人性化的团队管理,构成了谷歌不断蓬勃发展的原生动力。下面重点介绍,谷歌是如何招聘人才和重新定义团队的。

一位美国大学生,偶然在校园广告栏里看到一则小广告。上面没什么具体内容,只写着“www.”,然后是一串很奇怪的数学符号。他把这个网址记在了脑子里。回家上网的时候,进入一看,还是没有什么内容,只有一道未解的数学题。他觉得很有意思,决定把这道题解出来。解这题并不容易,花了他半个小时。等他解出题目以后,突然弹出了一张入职表格,请他填写。谷歌就这样,向一位大学还未毕业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

就这样,谷歌不看简历,不看学历,不招聘,不海选,一分钱不花,就找到了它理想中的雇员,其中的秘诀就是职场流行的行为招聘法。行为招聘法,也叫行为面试法,这种方法的理论假设是,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行为可以预测这个人将来的行为。它比传统的面试方法,在衡量应聘者的经验和能力方面更准确,并且准确率可高达80%。

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视野格局,和本书作者,谷歌人力运营高级副总裁、谷歌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是密不可分的。全世界有每年有200万人申请谷歌的工作,但只有1/400的人会被录用。9年前,博克加入谷歌时,谷歌直邮6000名员工,而现在谷歌的员工数量已经超过70000名。博克说这儿就相当于一个小城市,居民包括工程师、设计师、营销人员律师、管理人员、厨师和他们的宠物狗——谷歌欢迎员工带宠物上班。

如果说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是城市创造者,执行主席埃里克·施密特是市长,那么博克就是移民局长,审查每一个入境者。

世界上普遍流行的两种吸引非凡人才的办法:一是聘用优秀人才,二是自己培养。很明显,前一种方法更有效,那么谷歌是如何做到的呢?谷歌将人才招聘这个环节,大致分为人才原则、招聘流程、评估工具等三个流程。

1.人才原则

谷歌多年以来,一直奉行一条人才铁律:“慢工招人才”和“只招聘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谷歌一定会将人力资源费用优先投入到招聘上的。在公司成立的初期,谷歌坚持了“龟速招募惊世人才”,招聘周期曾一度长达半年,应聘者要经过足足25轮面试,才能知晓自己是否满足一个合格谷歌人的要求,当然,如今这一过程已经被浓缩在1个月之内。

2.招聘流程

在面试环节,谷歌设计了“谷歌求职者调查”测试,并安排“下属”面试与横向面试。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去别的公司面试,经常会见到未来的老板或上级、同事,但几乎没有见过下属,谷歌完全颠覆了这种做法:他们觉得更重要的是见一两个未来的下属。某种程度上来说,下属的评判比别人更重要——毕竟他们要和面试者一起工作,谷歌认为,最优秀的面试者会让下属感受到启发,愿意向他们学习。

另外,谷歌还增加了一个“横向面试官”,一个职能上跟面试岗位没有联系的人。比如,让一个法务组或广告组的人来面试一个销售岗位。这也是为了保证公正评估:来自不相关岗位的同事应该没有太多利益关系,只是对招聘质量自发的责任心。

3.评估工具

另外,在评估与录用环节,“不要相信直觉”,而是依靠科学的工具和有效的决策体系。为了预测面试者加入团队后的表现,谷歌综合使用了变现类、情景类结构化面试与认知能力、意识倾向、领导力评估等多种面试方法。为此,谷歌还专门开发了一个内部工具,叫做qDroid,面试官根据待招的工作岗位,可以很快在OA系统中找到合适的问题,并于别人分享关于面试情况的记录文件,还可以多人合作,从多个角度评估面试者。

在这套工具的助力下,候选人会在同一天内连续接受5轮现场面试,每一次都由不同的面试官主持,最终面试官会给候选人4档“分数”以供决策者参考。在谷歌,虽然面试官并不可能直接做出聘用决定,但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形成个人意见,“集体智慧”的效果是最好的,这也是谷歌招聘的一条原则,因为意见的平均值,很可能接近真实情况。

面试官的报告会收入候选人的卷宗,分发给招聘委员会,如果该委员会批准聘用候选人,会有另一个委员会来审核卷宗。最后,由公司高管,看过之后,将招聘决策提交给拉里·佩奇批准。

谷歌认为依靠本能的印象评估,无法成为优秀的面试官,依靠经验的头十秒做出的预测,往往会使面试官在面试过程中,试图证明对应聘者的印象,而非真正的评估,心理学家把这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叫做证实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新定义团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