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生长》语录摘抄

人一生有三次妥协:第一次是意识到父母很普通;第二次是意识到自己也很普通;第三次是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原来也很普通。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个看法不言而喻是正确的。

对于99%的人来说,他们进入一个新环境半年之后就稳定了,基本没什么新的知识摄入了。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经历过一段时间痛苦的爬坡之后,就迅速进入稳定状态了,没有新信息摄入了。你没有新的负熵流摄入,你的这个系统就在加速衰退。这时候你就得想办法提升自己了。

很多人总是问,我看完书就忘怎么办?这个可以分成两个问题来看待: 一、一个人刚看了某些书就忘了是正常的,尤其是刚接触某个领域,全是新名词,不忘才是奇怪的事。但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依赖“冗余”,也就是说你知道了茴香豆的四种写法之后,这辈子你都会写茴香豆了。你从一百个角度见过大象,你就能认得出大象的骨头,但是你对一只鳄龟只是惊鸿一瞥,你脑子里可能完全想不出来这东西有什么特点。对信息的认知和记忆也是这样,当你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对一件事的描述之后,这件事就彻底固化在你脑子里了,想出错都难。 二、那些写专业文章的人也都是记住哪个知识点在哪本书,他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他写作需要的时候,知道该去哪本书查而已。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精力充沛地忙活到深夜,而很多人到了下午就很累呢?可以理解为容易很累的人的精力电池容量只有两千毫安,一天得充两次电,而精力充沛的人的精力电池容量是六千毫安,大屏玩游戏一天一充。持续的运动,能让你的电池容量变大,你实践了自然会知道我所说的真实性。

此外,这几年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叫碎片化阅读。为啥说这种现象不好呢?因为人的大脑是“关系型数据库”,也就是说你记住的所有东西都依赖我们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举个例子,个原始人看到了泰坦尼克号,他是想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的,但是你就算没见过泰坦尼克号,你也能大概知道它是什么事物,这是因为你见过别的船(哪怕你并没见过真实的船,在书籍、电视或者电脑里见过也算)。当你把两个事物关联起来,就大概能猜出这东西应该是一艘型号大一点的船了。 碎片化的东西由于缺乏“触点”,和现有知识连不起来,下次想用的时候也想不出来。我上面说自己组织语言写条微博记录下新知识,就是把新知识和已经有的关联一下。如果新知识连不到你的“认知树”上,很快就会忘了,就跟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我们应该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如果你对看书难以提起兴趣,那么你完全可以从看纪录片开始。比如你想学习英国史,那么就可以先看BC的纪录片。但不管你是从看书还是从看纪录片开始学习,最关键的是你要先把整体知识框架搭起来,然后再看专题方面的书一英法百年战争、瑰战争、英荷战争等方面的书籍,一点一点地填充那个整体知识框架,你的知识就丰富了 大家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来学习现当代史,总之就是先把整体知识框架建起来。你要了解历次护法运动、北伐、济南惨案、中原大战、九八事变及历次反围剿、长征等事件的前后顺序,把人物弄清楚,然后再通过专题填充细节。当你接触这个领域时间长了,自然对这个领域的了解就会越来越丰富。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转眼就是五年。你今天选择某一个领域,五年后你可能就是某领域的专家了。 

人理解不了国家为什么那么重视高考,为什么要一考定终身。一方面是公平,所有阶层的孩子都统一装备入场比拼,不存在你家的孩子练了十八般武艺,别人家的孩子开着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入场。另一方面,高考本身是个“虚拟任务”,通过这次“虚拟任务”的测试,看看你完成得怎么样。如果你连这个“虚拟任务”都完不成,那么就可以初步判断你整体的人生观有问题。没错,确实是你的人生观存在问题,井不是智商存在问题一一这个时候可能不止孩子的人生观有问题,往往也意味着家长的人生观出现了问题,最多的问题是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智商超人,以至于要搞跨越式教育才能满足需求,让孩子去做难度很高的题,去参加不必要的培训,反而忽略了基础性的东西,最后得不偿失。 孩子会继承家长的生理基因,长得务少家长有点像。此外还継承了家长的社会基因,思考问题的模式也多少有家长思维模式的影子。比如家长觉得自已的娃非常优秀,是一个百年奇才,孩子时间长了自然也有种矛盾的感受,也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波粒二象性”,即一边觉得自己很优秀,可是从成就来看又非常普通。 我以前也讲过,我这辈子最豁然开朗的时刻,就是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因为我记性不太好,所以要多做笔记;因为我智商一般,所以要笨鸟先飞,不仅先飞,而且要多飞,多重复几次,反而记得更熟;因为我读书不太快,所以要慢慢看,尽管看得慢,但是投入时间量巨大,也能形成规模优势。

如果你对人生比较迷茫,没有找到方法论可以像我一样,用笨办法,相信两件事: 第一,重复就是力量。 第二,欧成效说的,非常有启发:数量堆死质量。

我说了这么多,很多人会问,你能不能不拐弯抹角能不能一句话概括下?一一总结起来就是:如果你家很有钱,选什么都没问题,你甚至可以去学哲学。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样出身很普通,我建议往技术层面的专业上靠,技术类的专业几个好处: 首先,技术是相通的,而且你学了技术性强的专业选择的余地要大得多ー一你学了自动化专业分分钟可以去做计算机专业的事,你实在做不了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事情,还可以去链家卖房。 如果你不是技术专业出身,想去做技术,你就得从头再学技术,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学数学的人转行比较容易,尽管我经常说月薪两三万的码农只用得着初中数学,主要是他们学的是硬通货的知识。 其次,学习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自大狂的病。一般长期不干技术,就会产生一种怀オ不遇的错觉。只有你学技术,オ会知道随便一个小问题都可以让人折腾好几个通宵,人多多少少会谦恭一些;也会开始意识到社会比较复杂,而不是天天批评社会这不正常那又不对。 最后,学了技术强的专业容易找工作,骑驴找马嘛。玩过《绝地求生》的人都知道,有时候着急找辆车跑断腿都找不到,但是一旦先找辆车,哪怕是个破摩托,很快就可以找到别的车,找到车之后就能发现到处是车。把握住一个大机会之后,人生到处是机会。 另外,大家不要被社会上各种猎奇、夸张的新闻给迷惑了双眼,现在远远没到“月薪一万活不下去”的地步,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抬头随时关注趋势,毕竟,坐在潮头,奋斗一年顶十年。

其实时间才是真正的成本,昨天不知道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一件事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不要被农业社会的固有思维限制住头脑。”

这就是我理解的复利法则: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涌现出完全超乎想象的东西。很多新模式都是依赖规模(知识、财富等)才能做的。 以前有个专业的健身教练我沟通过健身的事,他说对于去健身房天天健身的人来说,前三个月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属于筑基过程,每天自已好像很疲劳,但是客观地来说运动量并不大。直到三个月后,你オ能一口气做到摇几百次哑铃,做几十个引体向上,这时候才算真正开始健身了。到了第二年的时候,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强度的训练,到那个时候,一次的训练量能顶得上两年前一个月的。这就是复利效应,也就是说规模越大,得到的也就越多。

整体而言,赚小钱有无数的门路,却没什么固定套路;赚大钱有明显的套路 一、核心城市核心区的地产,只要城市发展,这类型的地产就会一直升值,这件事这些年大家也都感觉覚到了。 二、前沿技术公司股票,大家如果关注美股,这一点感受会非常深,而且巴非特也长期持股微软和苹果。 中国人经历自由市场经济时间较短,体会不深,不过大家看财富榜的时候已经能看到了,当前靠前的那些人基本都是地产大亨和科技新贵。 


1.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不持续输入能量都是死路一条。比如一个炉子里不添加柴火,人不吃饭,绿洲没有雨水,系统会迅速坍塌,最后会变成一种稳定的额低活跃状态,灰烬,死亡,沙漠。,

2,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完什么东西之后就随手写点心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

3,一个人,只有在挑战区练习才能有效果,驴拉磨那种绕圈练习没什么作用。

4,硅谷王川在网上发了一段文字,他说:1.很多我们以为的非常困难的质量问题,本质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好几个数量级。2.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数量不够。3.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到目的。这时候玄学,迷信和各种无病呻吟就出现了。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是做不到的。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因为缺乏数量和后劲,欠的帐迟早是要还的。

5,人也依赖连接,连接越多,可能性就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越多,会涌现出一些复杂的模式。比如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有二十个人几乎什么都做不了,有两百人可以做微商,有两千人可以做代理。

6,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没努力过,也没主动过,更没有主动做过艰难的决定,只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摆布,过一天算一天。这么说尽管很不近人情,不过确实也是事实。当然了,这里说的努力,有主动出击的意思在里面,克服恐惧,迎接挑战。处处被动生活蹂躏,那叫辛苦。

7,社会竞争并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强,绝大部分人又懒又低俗,几年都不进步,所以你稍微努力一些,确保超过全社会60%的人,然后再踏踏实实,干啥事都努力些认真些,多给别人笑脸,少觉得别人欠自己,好好攒钱,就可以超过社会80%的人,再在这个基础上做的更好一些,进全社会前10%并不难,甚至1%并不难,尤其是对于像大家这样不去看抖音,而是看我的文字的人。

8,你唯一的竞争者就是你心里的那个好逸恶劳的小孩,《权力的游戏》里的守夜人学士跟雪诺说,去做艰难的决定,kill the boy, let the man born,杀掉你心里的那个孩子,变成大人。

9,这种认识错位,直接导致绝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智商平庸还总想走捷径。而且不承认自己平庸,会直接导致浪费掉身上一个最重要的资质,肯下笨功夫

10,人想进步,最难得地方就是随时想放弃。,

11,而是想说“慢启动”这事,要理解事物发展内部逻辑,要了解自己。要学会“不计后果”地去做某件事,不能成天等着回报,看不到回报就迅速就懈怠了。人不断向上突破,就是客服基因固件里固有缺陷的过程。

12,你一普通人,你有啥天赋?你最应该考虑的问题是:1、现在是慢启动阶段,要啥自行车?2、数量都没够,要啥效果?

13,大家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人吃惯了快餐,没有耐心等。)

14,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现状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 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变得更为消极。即使情况改变,有机可乘时,也不去行动。这种情况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得抑郁症。

15,我们正常人在进化上有一些缺陷,比如本能地恐惧变化和不确定性。我们也总是很容易悲观、泄气,没法长时间保持乐观。而且本能地对短期没有效果的东西充满反感,没法在一个领域熬死竞争对手,也就没法在多条战线上同时进攻。

16,适量的麻烦会让人和组织更强悍,更有创造力。,

17,90%的孩子智商都差不多,一个孩子能否考好,关键是他在高中的时候是不是一直在做“有效练习”,也就是有没有把基础的东西练习足够长的时间。

18,我这辈子最豁然开朗的时刻,就是意识到自己是个普通人。因为我记性不太好,所以要多做笔记;因为我智商一般,所以要笨鸟先飞,而且要多飞,多重复几次,反而记得更熟;因为我读书不太快,所以要慢慢看,尽管看的慢,但是投入时间量巨大,也能形成规模优势。当我们认识到人生唯一能依赖的只有多重复、多练习,心理反而踏实了太多。

19,这些年每次碰上麻烦事我就记录下来,每次年底复盘的时候,就能发现99%的问题其实自然而然解决了,尽管面对的当时焦躁异常。

20,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入不确定性,运气才能开始出现。运气和奋斗是个人进步的两个轮子,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是独轮车。你天天按部就班,运气很难发挥作用。确保不赔钱的前提下,折腾点事,让运气帮你赚钱。

21,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要把目标定太高,而是要往低定,要追求每天“从容的开始”,而不是一天取得十天的效果。再强调一遍,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容易,具体操作的时候,每天把目标达成了,然后再自由发挥。

22,受过教育的成年人思考问题,一定要少用平均这个说法,多用二八定律。

作者:辰玉安安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eca7bd1e0f6

来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向上生长》语录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