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vs专注深耕你怎么PICK?

最近反复读到几个比较尊敬的公号作者,在谈要不要入局短视频。或者具体来说,就是要不要入局抖音。

基本抱持的态度,都是:不要赶风口,干自己深耕的事情。

特别是连岳,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说这件事。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就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顺势而为或是专注深耕,到底该怎么选?

科技澎湃,风口迭起。结果反倒造成了时代幸福难题:选择太多,患得患失。

去年有两位逆风飞扬的人生故事,特别让我感动。

一位是原来在富士康产线上妹子,通过自学最后去了美国谷歌做工程师的工作。

另一位是50年代生的阿姨,历史原因只能进厂做女工。后来不认命,30多岁参加高考,学了外语做了外贸。然后40岁的时候,重回学校学习编程。一直到退休都在富士施乐做工程师。

说回正题,抢风口还是埋头深耕?答案是:看人看情况。

连岳,在传统的纸媒时代就已经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专栏作者了。现在很多公众号粉丝都是从《上海一周》或者《城市画报》一路追随过来的。

早在10多年前,连岳就已经对在专栏里谈家常里短闪耀出烟火智慧驾轻就熟了。所以你看公众号上靠贩卖焦虑刷流量的时候,连叔反倒以抚慰焦虑实现篇篇10万+。他现在每天早上的日更,像是一种约定。

如果让你放弃20年的积累,转去做短视频或者脱口秀,你会愿意么?

同样是连岳的观点和内容,罗振宇在微信早期的60秒时代就经常借用、拆解和转述。当时依然能够获得10万+的阅读。

再深入一点,如果连岳专注的是写作,通过码字来获得稿费。那他要不要做电商,开始卖货呢?

他为什么不通过内容付费来提升收益,反倒让连太辞职一起做起了一条支持的内容电商呢?

你看,有些不专注反倒诞生出更大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专注的不是写字、拍视频或者做录音。

我们要专注的是:
客观体察自己的能力圈,并且适时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连岳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人家的核心优势已经非常具象明显,仅靠积累的势能就可以超越大部分。

而且,文字是封装成本最低,最容易逻辑化的,更接近原意表达的思想呈现形式。它是其他媒介表达的源头。

如果你在写作上,已经没有积累长期差异化的优势,而且在公号写作持续挣扎在1000以内的阅读量。为什么不考虑尝试下短视频呢?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

短视频媒体,传达出来的信息很直接:人活着,就是图个乐。

一定要认清:泛娱乐是短视频的根本属性。

在抖音和快手上,如果你想一本正经教知识,几乎不可能成为千万大号。在得到上,叱咤风云的知识大V一到抖音,大多都偃旗息鼓了。

去看看罗振宇、刘润的抖音账号你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唯一玩得不错的也就是严伯钧了。

也只有你认清了,抖音的泛娱乐属性。

才能真正明白:

制造反转的期待和完播率作为流量加持的第一指标,内在有什么的关联和重要性。

在抖音上,原始内容相同,但是音乐不同,表述形式不同,甚至是露脸不露脸都会造成数万量级的播放差异。

很多原来影视圈和广告圈的大咖,妄图以精美画质制作来突围,都会不禁感叹:一通操作猛如虎,播放只有250.

这个生态里,谁能获得流量加持? 没有人知道,只能靠ABtest。

所以,靠所谓的策划和洞察,你永远没法做出有影响和传播力的作品。

而且也没有可忽悠的金主爸爸,内容有没有价值,完播率和点赞率一看就明了。

所以,如果拿报社编辑和广告策划那套东西来做短视屏,可能根本就是南辕北辙。互联网思维和数据驱动能力,会吊打一切不着边际的意淫。

如果你在能力圈上,没有什么压倒性的存量优势。冒出一个全新的江湖和规则,为什么不试一试短视频呢?

反正没有什么的可失去的,光脚的为什么老怕丢鞋呢?

对了,推荐个我最喜欢的抖音号:鹤老师谈经济

你可能感兴趣的:(顺势而为vs专注深耕你怎么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