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地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市以西,河南省以南,辖区面积较大,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10]。棕色土壤、小麦、玉米、大豆等耕作作物广泛分布。此外,运城市还有大量的果园、菜地、花卉种植基地,不同的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多样性的农产品供应链。同时,由于区位交通便利,农产品的流通也十分方便。
运城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丰富,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使得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2℃左右,降水量在500-700毫米之间,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种植业能够分为两个季节,分别是旱季和雨季,这也给农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运城地区农民人口基数庞大,据2021年底的统计,全市农村人口已超过235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50%,这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来源。同时,该地区有着优质的农业资源和市场。这种良好的生产条件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上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政府补贴、贷款扶持等等,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了有力支持。由此可见,为了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运城地区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要在“互联网+农业”的大环境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不断地进行积极的研究,希望能够在“互联网+农业”的大环境下,培养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鉴于运城地区以往的栽培工作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阶段性成效,为更好地认识运城地区在“互联网+农业”的大环境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情况,本课题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互联网+农业”下培养职业农民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调研。调查表有主要集中在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求调查。
调查问卷在2022年1月至2月进行,通过随机抽取,在运城地区选择了八个村作为研究对象,一共分发了3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290份,调查对象的总回收率为96.7%,其中有效问卷为280份,有效率93.3%。
通过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后续将在“互联网+农业”的大环境下对农民提出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已输出的研究成果,将新型职业农民按照知识、技术、能力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得出运城地区当前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初步对运城地区职业农民调查问卷的统计,得出以下统计变量汇总数据,为后文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素质状况分析提供基础。
从表1中归纳出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的年龄集中在36-50岁和51-60岁这两个区间,他们分别占据了调查总数的38.03%和36.62%(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新型职业农民的年龄以36~60周岁为主。这表明,运城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是以中年和年长的农民为主体,“互联网+农业”时代的来临,使职业农民的成长过程变得缓慢,同时反映出了缺乏农业生力军的现象。加之很多青年农民参与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发展处于低谷。“黄荒”与“后劲不足”的窘境不可忽略。另外,在新型职业农民中,男性的比例为71.48%,而女性的比例仅为28.52%,这可以看出,在运城地区,男性是主要的劳动力来源,这表明职业选择还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在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整理之后,我们发现高中程度的被访者占总数的47.89%,其次是初中程度,占32.04%。虽然专科和以上程度的受访者只占总数的13.38%,不过由于他们多数受过高等教育,是中青年有农业发展期望,并具备了一定的资金和管理技巧。这些人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且经济实力强,是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新生力量。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初中程度、高中程度和专科程度的农民组成了总数的91.55%。这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农民培育的成果已经显而易见。虽然这些综合素质还远远不足以开启“互联网+农业”的新发展时代,但我们有这样的基础和势头,相信未来会更加光明。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农民认为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识是增加收入的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可以通过很多渠道来学习,比如请专家一对一指导、参加集中培训、到高等院校学习、向其他农民请教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实时学习。通过这些方式,农民已经意识到提高自身技术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这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竞争力、取得更高的收益和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然而,调查也显示出,新型职业农民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掌握还存在不足。有些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的理念还持观望态度,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知识或者对这种新兴技术还存在疑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人们需要跟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去适应时代,紧贴社会需求。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改变学习方式,构建更丰富的知识体系,不再是被塑造的对象,而是更积极地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收益。
在互联网+农业的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导致信息和资源不对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例如在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等设备上的技能不足,无法准确寻找相关信息和资源。
2.目前在农村地区互联网覆盖程度相对较低,网络速度和稳定性存在问题,导致信息和资源的上传和下载效率较低。
3.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程度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和信息。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缺乏示范和引领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缺乏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农民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了解,导致他们很难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能。
2.缺乏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当前的政府政策主要支持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对互联网+农业的扶持尚不足够,这使得许多潜在的新型职业农民没有足够的支持和鼓励来投入这个领域。
3.农业龙头企业缺乏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的农业领域缺乏大型的农业企业,这些企业可以通过示范和引领的方式带动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参与进来。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的问题,运城地区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进行改进:
1.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应当注重其职业技能的提升,包括现代农业技术、营销策略、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这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开设一些农业技术、营销专业的课程。
2.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新型职业农民需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这是很多传统农民所没有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性的培养,注重其在实践中的操作技能、管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在校期间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与当地农民合作,了解实际情况。
3.注重素质教育
新型农民要成为优秀的职业农民,需要具备高的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应注重为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这包括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这可以开设一些人文艺术课程、自我管理和沟通能力培训等。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才培养中应完善评价机制,以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可以采用能力测评、学生自我评价、导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的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农业产业带等农业项目,增加实践经验和丰富的社会经验。
针对信息和资源不对接的问题,运城地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改进:
1.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
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信息化两个方面,可以建设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将两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机的相结合,让信息能够更便捷地向农民传递。同时,这个平台可以将农业信息化的技术和新型职业农民所需的技能进行整合,以便更好地指导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2.加强信息化培训及交流
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绝大多数都是农村人群,他们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掌握程度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加强信息化培训及交流。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讲座、展示会等方式,向新型职业农民传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农业经营管理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拓宽信息渠道
信息和资源不对接的原因之一是渠道不畅,因此我们需要拓宽信息渠道。比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座谈会、论坛等交流活动,搭建农民与专家、企业及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平台,推广现代信息化技术,引导农民增强信息化意识和能力。
4.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中,不同领域、不同企业间存在一定的信息障碍。因此,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方信息之间的联系,促进信息的共享,是十分必要的。由政府主导建立区域性、全国性技术和经验共享平台,将各种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加强信息交流和共享。
针对缺乏示范和引领的问题,运城地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改进:
当地可以选择一些农民先进示范户来进行培训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帮助普通农民提高技术水平,也能够有效地传递业界的前沿理念和技术。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建立农村电商平台等途径,让农民们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当下的市场需求和流行趋势,帮助他们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农产品。
在农业的复杂经营中,这些优秀的经验和实践显得尤为关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津贴政策等方式,吸引专业人才和企业来到农村地区,帮助新型职业农民们制定科学的种植计划和管理方案,提高农业产出的同时保障质量。
目 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研究结果
2 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2.1 互联网+农业
2.2 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
2.3 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
3 运城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3.1 运城地区职业农民培育总体状况
3.1.1 运城地区新型职业农民问卷调查说明
3.2 运城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能力素质状况分析
3.2.1 运城地区职业农民的组成结构
3.2.2 运城地区职业农民的知识现状
3.2.3 运城地区职业农民的技术现状
3.2.4 运城地区职业农民的能力现状
3.2.5 运城地区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4 运城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分析
4.1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的根源
4.2 信息和资源不对接的根源
4.3 缺乏示范和引领的根源
5 互联网+农业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
5.1 注重技能与能力的培养
5.2 注重信息机制建设
5.3 建立示范机制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