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夜灯

  孔子生于鲁国,在春秋时期。孔子自幼便喜欢礼,常陈俎豆,设礼容,以这些为他的乐趣。孔子慢慢长大,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就是想要推行礼,将周公所创的周礼推行的每一个人身上,他的整个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仁,孔子认为礼方可平天下。但那注定是一场非常艰难,以及漫长的过程...

  在孔子那个时代,各个国家之间都不是很太平,经常会相互发生战争。 甚至孔子他所生的鲁国都不只是鲁国的国君鲁定公掌控,而是季家,叔孙家,还有孟家这三桓掌权,他们掌控大部分的权利,鲁定公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利,全部是三环在掌权,这其中数季氏的权力最大。三桓他们非常的猖狂,每一天都想拥有更大的权力,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城,还不断将自己的城墙垒高,已经完全超出了当时的规定,他们也是日益猖狂。面对这个情况,鲁定公也是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他们这样猖狂,自己却无能为力。如果三桓一直在掌控的权利,那么很可能鲁国就会崩溃,并且他们的掌权也并不是非常得好,不会治理好这个国家的。这个时候国军已经无能为力了,这个国又能怎样呢?只能败落。可这个时候,孔子见状他不能坐视不管,任由他出生的国家就这么陷落,他一定要出手,不能眼看着让三桓一直掌控着鲁国,如果这样一直下去会出问题。于是,孔子就提出了堕三都的建议。其目的就是推倒三家的城墙,削弱他们现在的实力,以及他们的猖狂,这样才可以慢慢让鲁定公越来越有说话权,并且挽救鲁国。但是这种方法没有成功,,也没有达到预期的那种效果。在当时不只是鲁国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整个中国都是这样,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国君出了问题吗?慢慢地孔子发现了其问题所在。

  孔子发现,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最巨大的问题,就是礼崩乐坏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没有了你心中的你都已经崩溃了,并且国家也失去了原有的秩序,各个阶级之间的那种应有的制度周礼,此时已经不在人们心中了,整个国家因此就处于一种很混乱的状态,并且一直都没有人来管理,控制。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孔子自然是非常的着急,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事情只会越来越坏,并且可能无法挽回。孔子当机立断,直接对症下药,既然每一个人心中的礼缺失了,整个国家的制度缺失了,那么他就需要重新推行周礼,将礼重新放到人们的心中,唤醒每一个人心中的礼,并且恢复社会制度。孔子因此便踏上了周游列国之路,他去各个国家推行他的政治思想,他去了很多个国家,来回的折返。最终没有一个国家接受他,也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认为他的方法是完全不可行的,直接就将他的这种思想放弃了。孔子没有办法,也只好返回鲁国。但是孔子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还是在不断地想着方法,并且试图去改变...

孔子,我们看到了他做出的那么多贡献,但是他其实也是非常艰难的。在那个时候,他居然会一直坚持下来,并且无论什么环境,他都可以挺立下来,一直想要去改变现在的局面,重新恢复一个有秩序的中国,最终平天下。他一直在朝着自己的这个政治理想去付诸行动。在当时除了孔子的学派之外,还有墨家,主张兼爱,节俭,要学会节俭。道家,推崇无为,是一种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还有法家,就是以法治人,制定法律,法规,如果你不按照他的来就会得到惩罚,如果做得好就会得到奖励。这三家对于孔子的学派会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墨家会说,孔子他的学派一直在推行这种仁爱,不要废掉这么多的资源,这样实在是太浪费了。而道家会说,为什么要插手管这件事情呢,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就可以了。法家则会说,要通过法律来治人,你那套是行不通的。这三家想一想都不会支持孔子的学派,并且是极其的反对,完全不会支持孔子。孔子现在实在是太难了,自己一个人在挺着,别人还不支持他,还一直在反对,他一个人的力量又可以做到多少呢?在这么漆黑的夜里,他又可以照亮多少呢?虽然孔子一个人可能照亮不了多少,但他至少是试图的照亮,并且确实是当时的一盏很明亮的灯,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虽然感觉很困难,但是他还是一直在努力,一直到他老年还在教学。他真的是当时黑夜中的一盏灯,很明亮的灯。

  孔子在当时真的是非常的艰难,但是如果没有他,可能当时整个中国就真的会崩溃掉。是他这盏灯照亮了当时很大一片地方,是他照亮了人们的内心,是他照亮了中国。他是一盏当之无愧的夜中灯。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