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解读男女间的亲密关系

我怀孕时,整整吐了10个月,刚开始,我都在厕所里抱着马桶吐,吐完之后让老公给我倒水,每次让他倒水的时候,老公总是一脸嫌弃地说,你怎么那么麻烦,你自己去拿水不就好了。


后来我看了《亲密关系》之后,每次我一开始吐,就让老公拿着垃圾桶,他在旁边看着我吐得七荤八素,等我吐完之后,他就会主动地我递上纸巾和漱口水。


他真的能对我的痛苦感同身受吗?

未必,但是这一次次地参与,让他知道我孕育一个孩子的辛苦。

他也尝试着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照顾我的情绪。


我的经历只是亲密关系中一个很小的片段,到底怎样才能保持一个很良好的亲密关系呢?

《亲密关系》的作者罗兰.米勒与丹尼尔.珀尔曼两位学者都是美国知名心理学教授,两人对于家庭亲密关系的研究长达25年以上,他们通过对不同学者的研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总结人与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了友情、爱情,和亲情,每一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个让自己平和的做法。


01 超过5年的恋爱,还能走向婚姻?


我有一个朋友和女朋友拍拖8年,按理说,已经走过了7年之痒,两个人应该过得很幸福的,走向婚姻也是迟早的事情。毕竟该磨合的都已经磨合完了,但是我的朋友却说,时间越久,自己越想分手。因为两个人对未来的看法和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


听完他的表述,所有的朋友都劝他,你自己考虑清楚,如果你说不合适,早就应该和女生说清楚了,为什么要拖着人家整整七八年?


看起来是一个渣男的恋爱史,但是却也给我们一个提醒:我们要不要和一个男生拍拖5年以上,如果不能进入婚姻,我们什么时候止损更加合适?


在《亲密关系》中,作者对美国2000多对同居情侣的亲密关系做了5年跟踪,发现那些同居时间越长的情侣,结婚的概率越低,但是分手的可能性却没有因为同居的时长有任何的变化,甚至在5年后,结婚和分手的概率几乎一致了。


估计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第一个原因是,同居了5年之后,总有一方会希望组建家庭,逼婚大战就会如期而至,不结婚就只能是分手;

第二个原因是,两个人本来就是独立的个体,在没有走向婚姻之前,两人的关系是不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分手的成本远远低于离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观点,结婚时间越长的夫妻,离婚率越低。


02 求来的爱情,会不会幸福?


前段时间我在《寻情记》里看到一个案例,吴丽是一个家庭主妇,为了让家庭变得更好,逼着家里人给老公买了一部小轿车做物流,谁知道这部车居然成了丈夫出轨的筹码,小三不但和丈夫一起做水产生意,两个人甚至直接在隔壁小区同居了。


吴丽说,只要丈夫能回来,自己就既往不咎,但是丈夫却说,这样的生活挺好的,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的红旗不倒。


吴丽抹着眼泪说:人就是那么贱,你越好,就越被人糟蹋。


按照《亲密关系》中作者的解读,吴丽可能是低自尊的人,因为她总是将自己的快乐寄托于丈夫身上,明明知道丈夫出轨了,她却在等丈夫的回头是岸。

但是对于男性而言,出轨只有0次和无数次之分,一旦他自己都认为婚姻是不需要尊重法律和道德的,他就会成出轨的惯犯。


吴丽怎样才能走出来呢?

最重要的是要重塑自己的自尊感,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人,从社会中获得更多的锷正反馈。因为自尊就是心理测量器,提醒我们根据他人的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因为别人的不认同真的会让人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厌恶。


03 写在最后


有不少人说,看了《亲密关系》之后,自己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通过心理学关键字的索引

找到自己幸福的价值,也有说,道理我都懂,我怎么还是把生活过成了这样?


诚然,每个人都会在某一个瞬间觉得,人生真的是糟糕透了,但是我相信,我们可以眺望远方,未来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不期而至。

就像作者对期望的解读那样:人们期望他们做出某种特殊行为,即使这些期望刚开始是错误的, 最后却成为现实, 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它生动地说明了知觉的力量,因为我们希望它能发生,所以期望变成了现实。

对生命的期待和敬畏,让我们活得更有仪式感,希望我们能做一个眼里有光,心里有火的人,请相信,预言总会成为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心理学解读男女间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