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每次回老家,都能听到一些亲戚朋友陷入各种骗局的事件,一些在大城市已经很难进行下去的骗局,现在纷纷下沉到四五线城市甚至广大农村地区,开始收割本身就不富裕的底层阶级。笔者的家人也有受骗经历,因此想好好说说这件事。为了介绍各个骗局的套路,文章会有点长有点杂,但如果你对这块了解不多,非常建议你认真读完,多了解点骗局的套路总没有坏处。
换汤不换药的高价营销骗局
成本几元钱的保健品售价几千,成本几十块的电子仪器售价几万,这些暴利产品的消费者,恰恰都是那些为了几毛钱与买菜小贩斤斤计较的节俭了一辈子的老人们。
从去年起,老家这个四线小城市就开始出现各种专骗老人钱的骗子商家,虽然套路还是前些年在大中型城市用烂了的老套路,但用来对付小城镇的老人们还是非常有效。
租上一间小店面,摆上几十张椅子,放置几个“神奇”的机器,招上几名员工,挂上“免费体验,治疗疾病”的宣传标语,高电位治疗仪体验店就正式开始忽悠老人了。他们宣称,他们的机器能治疗疾病、提高人体免疫力,中老年的常见疾病和症状比如头痛、肩痛、失眠、便秘、肢体疼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神经衰弱、骨关节炎、前列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肠道易激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等都可以治疗和缓解。
“治疗疾病、免费体验、不强制购买”,老人们看到能免费治疗疾病,哪怕对疗效有一定怀疑,也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体验一下,反正也不要钱不是,因此这种体验店门口往往排起长队,又会吸引更多老人参加。
店里的工作人员会热心的陪排队的老人聊天,拉家常,时间长了对每位老人的家庭情况和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亲热地称呼老人“叔叔阿姨”甚至“干爸干妈”,给了老人很多心理安慰,也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工作人员称,只需要坐在座位上,打开机器“充电”就能完成治疗,每次治疗需要坐40分钟至一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所谓的“权威专家”出来介绍产品,一方面让老人们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给老人们编织机器有神奇功效的谎言,偶尔还讲讲段子、骂骂医院和医生,还会带着老人们一起喊口号、唱歌,现场氛围好得不行。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很多老人就真的相信这些“高电位治疗仪”可以治疗各种疾病,但高达几万元的价格还是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事实上,这些机器根本没有他们宣称的神奇功效,最多也只是对治疗便秘和帮助睡眠有些许辅助作用,且这种辅助效果并未受到科学界的认可。或许是安慰剂效应,或许是心情舒畅使得身体变好,个别老人也会觉得他们的疾病真的因为这些机器有所好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洗脑”铺垫,商家就开始举办各种优惠酬宾营销活动,三万多的产品只卖一万多,还送各种宣称上千元实则百十元的赠品,在工作人员的怂恿和刺激下,有的老人就会真的购买产品,一位老人的购买又会带动更多老人的攀比性购买。一次营销活动没卖成也没有关系,只要老人还愿意来体验,就有的是机会把产品推销出去。
保健品的营销套路与治疗仪类似,只是将“免费体验”换成了“健康讲座”,老人们只要每天按时去听“健康讲座”,就可以免费领到价值三四块钱的几个鸡蛋或一小包米、面,讲座上也还是那些套路,只不过包治百病的产品变成了的保健品。持续一两个月不断的小恩惠和“洗脑”攻势,商家总能从大部分老人身上薅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产品销售额。
如果你觉得这种骗局只可能骗到爱占便宜的老年人那就错了,美容养生产品骗局的受众则是中青年爱美女性,同样有大波人上当受骗。商家宣称他们的美容养生产品能美容养颜、瘦身排毒、丰胸祛斑等,实际上其产品成分却往往只是几块钱的维生素片,只有安慰剂效应;而那些短期用起来就见效的产品,则很可能是含有很多非法添加物有很大毒副作用的违禁药品。
这种高价营销骗局最大的坏处还不是损失了多少钱,更坏的事情是受骗者被“洗脑”后只相信无良商家而不愿相信真正好的东西。当受骗的老人真的认为治疗仪或保健品能治疗他们的疾病,就不会愿意再去医院找正规医生看病开药,可能导致延误了病情;当受骗的女性真的相信美容产品能燃脂瘦身,就不想再遵循“少吃多动”原则从而无法达到瘦身目的,甚至可能因为服用违法药物导致其他疾病。
高价产品往往会夸大其功效,这里说一下如何查询产品的真实情况。正规的保健品、药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医疗器械都需要经过国家食药监局的备案,登陆食药监局网站可查询(网址:http://samr.cfda.gov.cn/WS01/CL0001/,目前药监局网站在升级完善,给到的是原食药局网站链接),在食药监局首页左侧有一个“公众查询”板块,点击进入查询页面,选择好品类,在输入框输入产品名称,即可查询到产品信息,点击产品信息可查看详细信息。需要注意的是,食药监局对产品的定价并无要求,因此我们通过查询只能知道产品是否有合规备案,有哪些宣称的功效,而产品是否值那个价格,则需要通过经验或通过购物网站对比才能知道。
最后再补充一句,保健品不是药品,所有保健品都没有治病的功效。连人民日报都曾报道说到“目前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可知一二。
“春风吹又生”的“直销”骗局
这两年,老家这个四线城市陆续出现了很多“直销”团队,不是安利、玫琳凯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传统直销,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非法“直销”项目,他们有的有牌照有的没有,有的有产品有的没有,都打着直销的名号,无视法务法规野蛮发展。
很多人分不清直销和传销,他们以为只有那种限制人身自由且没有实体商品的邪恶组织才算传销,其实并不是。现实中很多打着直销的幌子的组织,实际上干的都是传销的生意,如何来区分直销和传销呢?其实很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直销是通过销售商品赚钱,传销是通过发展下线赚钱。
国务院第444号令《禁止传销条例》中有关于传销的定义如下:
第二条——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
第七条——下列行为,属于传销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从定义可以看出,直销和传销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有没有实体商品,而在于他是否需要拉人头发展下线。
目前四五线城市有很多“直销”公司采用的是双轨制下多层次计酬模式,他们把算法设计得无比复杂,但核心还是要发展下线,其实就是变相的传销。
以媒体披露的某“直销”企业的奖金制度为例:每个新入会者可用个人身份证最高开设三个户头,每个户头出资金额为1875元,成为会员后,享有招商权与经营权。会员的四大优势为:1、培育提成(点位回本奖);每推荐一人提成10元,直到1875元本金回本为止。2、业务提成;每A/B两条线各推荐一人为一层,每层奖金为600元。3、销售提成;每次A/B线对碰一次提150元,每天最高可提24次即3600元。4、管理提成;40层内消费额的2%作为奖励资金。其中,A/B线平衡发展160个会员或者40个层级可晋升为经理,下线内A/B线各发展出一个经理可晋升为高级经理,下线内A/B线各发展出一个高级经理可晋升为总监,下线内A/B线各发展出一个总监可晋升为高级总监,以此类推,最高层级为董事。每个级别都是以人数和层级为考核标准。
是不是看晕了?其实你根本不用弄懂那些具体算法,只需要把握一点,是不是要发展下线?如果是,则不是正规直销的路子。
有做“直销”的朋友跟我辩解说:我们公司有直销牌照,因此我们是合法的直销,我们公司的产品质量好价格也不贵,不信你看我这款某某产品,只卖某某价,我来给你做实验演示一下......
首先,公司有直销牌照不代表公司所有的行为都是合法的。国内目前取得直销牌照的门槛比较高,确实能说明有牌照的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就算拥有了直销牌照,也需要按照直销管理条例去依法经营,有实力和是否会干坏事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其次,公司有一两款产品性价比不错不代表公司所有的产品都是价廉物美的,公司整体产品的性价比如何做“直销”的人应该心里有数,用低价好产品先吸引顾客的做法每个生意人都会的,并不能说明什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所谓的直销事业是不是要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一定金额的商品后才能获得加入资格?需不需要拉人头发展下线?如果是,那再多诡辩也没有必要了。
目前四五线城市从事“直销”事业的人非常多,很多中青年缴纳了高额会费,以满腔的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这份“伟大的终身事业”,可结果往往只是成为了别人的垫脚石。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赚到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连本金都收不回来,还容易因为推销把在亲戚朋友中攒的人品和人情全部消耗掉,有的人甚至为了干“直销”事业辞掉稳定工作,或者为了冲业绩自己花钱购买产品,则更是得不偿失。当然也听说(只是听说)有少数干得不错层级比较高的,可以说拿的全是从亲戚朋友那骗来的黑心钱,一旦项目被查处,肯定会面临处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如何分辨是不是合法合规的直销项目。首先,从事直销的公司必须取得直销牌照,可登陆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http://zxgl.mofcom.gov.cn/front/index)查询企业牌照情况。其次,查询到企业牌照信息后,还需查看直销企业公示信息明细,如直销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直销区域和直销服务网点的分布等。依照《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直销企业只有完成服务网点核查备案后方可从事直销经营活动。即直销企业只能在商务部网上公示的服务网点所在行政区域进行直销活动,跨区域是不允许的。最后,合法正规的直销公司是不需要拉人头的!也不需要强制缴纳高额的入会费!直销人员会直接由公司招募,经过考试后颁发直销员证,直销员以销售产品为导向,无任何强制消费且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披着“投资”外衣的金融骗局
中国的地下金融已具有相当庞大的规模,由于监管缺失,高息的民间借贷极容易演变成非法集资活动,由于没有法律的保护,一旦资金断裂,投资人辛苦攒下的投资资金将直接打水漂。在我国四五线城市,由于投资渠道匮乏,民众的金融知识又普遍缺乏,有巨量的资金被投入民间借贷和民间集资项目。
经过这么多年的金融教育,“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即使在四五线城市也已深入人心,人们知道手上的钱如果不做投资钱就会贬值,因此会尽量将存款投出去。但股票风险大,银行利息低,手上钱不多也不够高端理财的门槛,其他金融产品又弄不懂,因此很多人都愿意把钱放到民间投资项目中去。这些项目往往有很高的利息,有看起来高大上的名头,一般又都由身边值得信赖的亲戚朋友推荐,所以很容易让人动心。
小城市的民间投资项目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就是常说的“高利贷”型,通常以个人名义或小贷公司名义高息揽储,然后再以更高的利息发放给需要贷款的人。当所放贷款无法收回时,则导致投资人本金和收益受损。
第二类是经营型,一般由当地正常经营或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提出集资需求,企业在快速扩张期或资金链紧张时,常常需要更多的资金,如果通过正常途径无法筹集到,则会向公众高息集资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但是高额的利息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如果大环境不好或企业本身的经营状况不佳,高利息负担很可能导致恶性循环直至拖垮企业,如果企业资不抵债,则投资人会血本无归。笔者老家在前几年就出现好多这样的项目,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伤害,至今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第三类是传统“庞氏骗局”型,骗贷者会包装一个热门投资项目,以投资该项目为名向民众借款,并许以高额利息。这些包装的投资项目五花八门,可能是房地产、养老、教育、林矿业等实业型,也可能是基金、信托等理财型,还可能是艺术品、收藏品等实物型。这些项目通常都是编造的,骗贷者不会将资金真正投入到所谓的项目中,只是通过“庞氏骗局”即用后来人投资的钱补前面人投资利息的方式在维持骗局。这些投资骗局一开始都会按时足额兑现投资人本息的,吸引投资人投入更多本金,等达到一定规模后就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这类骗局在笔者老家这两年数量明显增多。
第四类是互联网新型骗局,小城市人们也知道P2P、虚拟币、消费返利等新型商业模式,也听说过原油黄金、期货现货、外汇交易等投资平台,但对这些新兴事物并不熟悉,也无法分辨哪些机构正规哪些是骗子,骗子公司会将自己包装成实力强大的正规机构,通常还会找政府机构或媒体背书,再用高额回报诱骗民众投资。这类骗局的受害者通常是小城市里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自以为有门路懂投资,实则只是别人眼里的肥肉。
这些投资骗局形式虽各有不同,但通常都有一些共性,比如一般都会承诺固定的高收益,通常都需要不断地发新项目不停地融资来借新还旧,一般其项目的底层资产去向均不清晰等。
为了那一点点利息,小老百姓把自己辛苦几十年的家当全拿出来,可骗子要的却是小老百姓所有的本金。
有的人明知道投资项目不靠谱,还往里投钱,因为不相信自己会是最后一棒,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一旦碰上就损失巨大,这个风险收益的帐还是要提前算清楚。另外,还想说一句,虽然骗子横行的原因有多方面,但很多小城市居民“赚了算自己,亏了找政府”的想法还是要不得,具体逻辑不再展开说。
想要识别所有的投资骗局并不容易,还是只能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要轻信他人推荐,不要被高息引诱,另外,尽量选择正规的平台进行投资,只投资自己看得懂的,不熟悉的不要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这段话可作为投资参考:“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骗局背后的人性和心理
骗局之所以能骗到很多人,是因为设计者们深知人性的弱点和人们的能力边界,并针对这些精心准备了对应的圈套。
面对心地善良的老人,骗子们先用廉价的赠品把他们吸引过来,然后给予他们持续的关爱和耐心的陪伴。这些小恩小惠一方面能让老人放松警惕,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产生负罪感,觉得需要回馈点什么作为报答。再利用老人对权威的信任和服从,以及无数次的重复宣传反复强化,让他们相信那些产品真的有神奇功效。最后利用老人间的攀比心理和好面子的弱点促使老人完成购买。
面对不甘现状的中青年,骗子们先利用熟悉的亲人朋友作为邀约者把他们推荐过来,为他们编造一个美丽的财富梦想,勾起他们的贪欲。然后,骗子们偷换概念把“直销”事业吹得非常高尚把赚钱说得非常简单,还会安排一些人来现身说法(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一般都会包括两种人,一种是曾经地位很高且已经获得一定成就的人,这种人也在做这个则说明这个事业是非常好的值得加入的,一种是家庭贫困依靠这个获得成功赚到大钱的,这种人都能成功说明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再就是通过群体的示好和温情牌让他们有归属感,最后用持续的培训灌输和频繁的集体活动强化他们的信念。甚至有的还会偷偷在他们脑中植入一个理念后再佯装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实则是引导他们自己给自己洗脑。
面对希望财富增值的投资者,骗子们利用人们知识上的匮乏或信息的不对称,编造一些高大上的词汇和项目来忽悠,再用高额的回报作为诱饵引诱投资者初步尝试,在初步尝试尝到甜头之后,投资者才会将全部资金投入进去,而此时骗子也会设立很高的门槛防止投资者提前退出,比如提前退出将扣除所有利息和30%本金之类,即使投资者意识到项目有风险也往往下不了决心及时止损,导致一条道走到黑。
一旦人们相信了那些骗局,就很难把他们的错误观念纠正过来。这是因为人的大脑接受了一个信息后,会本能的捍卫它不被其他与之相斥的信息所侵犯。例如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会在使人在主动寻找信息时选择与自己观点相同的,无视与自己观点相斥的;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则是在人被动接受信息轰炸时保护自己的既有观点不受外来信息的侵害。慢慢的,他们对骗局的怀疑越来越少,把骗子们说的东西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也就是常说的“被洗脑了”,到这时作为旁观者想要将他们再引回正途就非常难,因此还是要提前防范。
结语
有的人认为自己懂得很多,不会上当被骗,那些受骗的人之所以被骗是因为他们蠢、他们贪,所以他们活该,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且狭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范围和知识范围,这个范围的边界在哪是由过往的生活经历决定的,当人面对超出自己认知边界的事物时,是很难通过理性思考进行价值判断的,所以说世上骗局千千万,总有一款适合你。
上面说到的很多骗局以前大多都是出现在一二线大城市的,但随着大城市监管和整治的加强,骗局也开始“渠道下沉”至四五线城市甚至广大农村地区,给很多本来就不富裕的底层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失,如果任其发展,很可能使得小城市的诚信生态被破坏,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只要人性的弱点一直存在,骗局就不会消亡。对抗骗局要靠人们自身知识水平和自制能力的提升,也要靠政府、媒体和舆论的持续宣传和提醒,更要靠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监管部门的严格打击。如果加强监管,举报能得到及时处理,坏人能受到相应惩罚,相信适合骗局生存的土壤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