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梳理《教师成长力》

      《教师成长力》这本书围绕职业认同、专业发展两大主题,突出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在说理方法上,这本书注重叙事和说理相结合,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信服书中的理论知识,作者列举了各行各业、以及自身经历的例子。读起来,让人感到有理论,有策略,能借鉴,可操作。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出现两个词,理性、专业,从书中能感受到作者注重呈现客观事实,努力探索事物的本质,由此,对我产生的影响是,让我树立更加理性的意识,做事不会再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讲认知,第二章阅读,第三章写作,第四章反思,第五章管理,第六章榜样。

      第一章《认知决定职业境界》,导语中有两句话突出了认知的重要性:成年人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追求更高认知水平,而不只是更多的知识;人生是深度练习的函数,这意味着每过五到七年要超越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认知方式、思维格局和社会圈层。作者在开篇《在大时代的浪潮中活出生命的存在感》一节中,指出了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对教育出现了诸多的声音,通过梳理这些声音,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可能被遗忘的重大问题:现代化、职业化、专业化、理性化在我们观念中塑塑造了教师的工具化。工具化带来的危害,从教师层面上看,教师更多注重生存问题忽视存在问题。为什么要那么强调生存与存在的问题呢?因为他们与教师密切相关。作者说从生存角度上看,今天的一线教师负担的确重。应该大力呼吁减负,但如果从存在的角度看,就会发现教师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简单的负担重,而是不合理、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负担重,合理的负担反而轻。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教师的工具化?有3点,其中的第一点是重新思考职业,要把教师职业当做一个养家糊口的工具还是有所追求值得奋斗的事业。如果在四年前,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这只是一份工作,可随着注入的精力,阅读的书籍,看到学生的成长、自己的成长。如今再思考职业与我的关系,我不敢夸下海口说,我已经把它当成实现我人生价值的志业,但我能肯定的是我越来越热爱这个职业了。从不喜爱到喜爱,是认知发生了变化,观念得到了转变。在大时代浪潮中活出生命存在感,提高职业认同感。

      第二章《阅读滋养生命灵气》在这一章中,我明白了什么是专业阅读?了解了专业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进行专业阅读。

      所谓专业阅读,是指提倡多读一些经过岁月顾虑沉淀下来的经典书籍,而不是一味读畅销书;要啃读一些非专业人员不读的理论书籍,而不是只读愉悦自己的教育散文、教育随笔。于是就有了专业阅读的六个选择:①是先读再做,还是先做再多?因为任务驱动阅读,输出倒逼输入,所以作者认为应该是先做再读,或者说边做边读。②是读经典书,还是读畅销书?作者建议初入职者经验不足可适当多读一些浅显的畅销书,借鉴模仿。入职十多年需要啃读一些经典书,探究教育规律,生命本质和教学艺术。作者非常注重经典书籍的啃读,因为以经典书籍打底,攻克经典书后再读畅销书籍,就是一种“俯视”的姿态。③是依兴趣读,还是按需求读?要想提高专业水平,就需要有走出阅读的舒适区进行长期啃读地理性认识。需读一些平常不喜欢读的烧脑书籍,需要有克服本能,挑战自我的勇气。④是一个人读,还是共读?专业阅读需要有三重对话: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独自阅读只能完成与文本的对话,无法完成他人对话,自我的对话质量也不高,所以就需要找到尺码相同的人一起交流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尺码相同的人指的是热爱生命(为一生寻找意义,而不愿白白消磨时光,虚度岁月)、热爱教育(不仅仅将教师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还愿意作为一生研究成就自我的事业)、热爱知识(永远对知识充满好奇,能持续探究知识的内在魅力,并内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的朋友。⑤是读得多好,还是读得深感?读得透彻比读得数量多更重要。但是读得透彻也会逐渐读得多。因为如果要真正读懂一本经典书,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论文等资料。⑥评价专业阅读的标准是什么?不是读了什么书、多少书,而是看你解决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哪个层次的问题。输出倒逼输入,要想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的阅读要有专业性。

      专业阅读分为深度阅读、为解决问题而读、主题性阅读。

      深度阅读,在内容上强调读经典,在方法上强调啃读,在效果上重在透彻理解而不在阅读数量。深度阅读有助于对教育中的根本问题形成根本性理解。为解决问题而读。作者说虽然每个教师的处境、面临的问题,所需的书籍都不尽相同,但基本上总有一本书能解答你的问题。专业发展,某种程度而言,就是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你的书。主题性阅读,指的是为了对某一个问题或领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尽可能多的收搜集相关书籍,一起购买,集中阅读。

      作者用他自身的阅读成长之路告诉我们阅读经典书籍的重要性。在他的阅读成长之路中,这三种阅读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比如,他为了提升诗歌解读能力,用了半年的时间去啃读他人生的第一本根本书籍,《人间词话》,他在阅读时逐条逐句逐字批注,不仅批注王国维的原句,还批注后人对原句的注释。此后围绕这本书又读了相关的书籍《唐宋词十七讲》《古老的回声》《汉字的魔方》等,这里作者运用到前面说的三种阅读方法,深度阅读、为解决问题而读,主题阅读。再如,他在海南五指山实习支教期间,针对大学生有热情无经验,有专业知识但缺乏教育方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薄弱的问题,他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优秀习惯》作为共读书籍。这是目前对他影响深刻的10本根本书籍。(附录10本书籍名)这个书单涉及了不同种类的书籍,有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这或许与作者所认为的教育作为专业领域,也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关。比如对一个教师来说,这个知识可以大致分为:学科知识占50%,专业知识(主要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占30%,人类基本知识(历史、地理、管理、经济等领域的知识)占20%。

      好的作者了解读者。前文阐述了根本书籍的重要性,对于很多读者来说,阅读专业书籍有一定的难度,怎么办呢?作者提供了阅读的方法,进行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是通过对书籍的批注、梳理、批判、领会并内化知识的过程它有以下四个表现。第一带着框架性问题阅读,比如说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本书的作者试图解决什么样的等等。第二个是咬文嚼字,潜心啃读。第三能迅速提炼抓住文本的核心要点和主旨。第四进行主题性阅读。除了以上四点之外,还可以加入①学习共同,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学习共同体对个人起到唤醒、影响、督促、激励的作用,这是同伴互读的力量。②以教的方式来读。教,是最好的学。这就是常说任务驱动下的阅读。③做课题研究。一旦做课题研究,就会根据目标任务,学术规范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撰写文献综述等。

      在这一章中,作者提倡专业阅读,提倡选择经典书籍啃读,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教育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章《写作驱动专业发展》。

      作者在这一章的导语中写道,教师专业写作应少写随笔、感悟和文学性作品,多写教育教学反思、教育案例、教学案例和论文。专业写作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不成熟的写作者表现自己成熟的写作者分享洞见。作者在这一章中与读者分享了他的“写作微洞见”,共21点。我想和老师们分享比较触动我的几点。

      第一点,关于思维。人的发展,本质是思维的发展。写作是提升心志的重要途径,是深度学习强有力工具。写作暴露出的问题都可以解释为思维问题,认为自己理解了只是写不出,是一种误解或者自欺,写不出来,就是不理解。这点我深有同感,有的时候听报告,看书,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我也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并不懂。

      第二点,关于心态。写作进阶的开始不是方法而是心态,对于初学者,能写就是成功,完成比完美重要。对于有基础者,需要思考:我为什么要写?我写给谁?我希望对方阅读后有什么收获?对高水平者,就需要思考:我对分享的观点真正理解吗?我对读者了解吗?

      第三点是如何提升学术含量。①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真问题。②归纳分析前人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弄清楚观点有哪些,每个观点成立的条件是什么?要做到这点,就要用到作者在第二章提到的深度阅读,啃读经典,主题阅读的方法。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四点,如何快速提升写作水平?不是多写,多写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最直接的方法是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再学写作方法,再多写。

      第五点,知识内化是需要时间的付出且进展缓慢的。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在某方面已经很努力了,却没有什么进步。但是要相信量变一定会某一时间点产生质变。所以尽管努力,然后耐心等待。

      第四章《反思促进生命觉醒》。作者在导语中提出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反思。教师反思存在两种情况:一是习惯把问题合理化,缺乏反思。二是由于缺乏“解释框架”或专家的指导,没有异质性思维的介入,反思停留在表面,导致低效反思。一个反思能力的关键是具备批判性思维,也就是说能够根据事实与逻辑,反思自己与他人的认知方式,固有观念,进而克服自己的认识缺陷,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然后再提出新的理性解释和客观判断。作者告诉我们要走出舒适区,走出舒适区的策略就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将目标分解,并制定具体的计划;刻意练习需要专注力;需要获得反馈,找到导师,知道自己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错在了哪里;刻意练习还要不断地挑战,不断打破纪录,但又在最近发展区。作者还告诉我们要给大脑安装“纠错机制”,要学会对自己的观点或者深层次的观念进行深刻反思,以及发展元认知能力,即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而发展元认知能力,就要做到:①增强反思意识,对那些习以为常的观点进行怀疑,对教学过程中的目标、内容等进行新思考和探索。②透彻理解关键概念和专业术语。③找到相关领域的高人建立关系,虚心请教。④找到最适合解决当下问题的书,认真读、反复读。

      第五章,《管理提升专业水平》。这里的管理指的是自我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也是自我管理的一部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从四方面,一是表达准确;二是文字精确;三是闭环思维,什么是闭环思维呢?它是指对发起的工作或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无论执行者完成了效果怎样,都要对他进行反馈。执行者根据反馈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也能提升工作效率的一方面。四是复盘思维,我自己的理解是案件再现,通过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回顾,反思,小结,寻找应对措施,争取下次遇到同样的事,可以从容应对。自我管理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生活中。学习的生活化,生活与工作的学习话。学习的生活化就是让阅读和写作像洗脸、喝水一样自然而然,随身携带书阅读,随手拿起手机速记。生活与工作的学习话,指的是能随时用学来的知识分析日理解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问题,用生活和工作中的现象来印证、质疑书籍的知识。自我管理,还需要改变坏习惯,这需要阅读+行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优秀才开始做,而是通过做了才优秀。那么如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呢?培养专注力。培养专注力要学会独处,每天留出一点儿时间和自己对话。培养专注力还需要减少无意义的交往和坚持阅读等。

      最后一章《榜样揭示自我镜像》。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寻找榜样,靠近榜样,成为榜样的历程。寻找榜样就是设定“自我镜像”,设定未来的我,设定一个自己要成为的人。这一章中,作者列举了多个不同类型的老师走向成功的例子。这些老师身上都有这样的特征:①职业认同感高,学习动机强,把教师职业当做天命,专业成长成为内在需求;②专业阅读,愿意花时间海量啃读学习;③专业写作,注重对事物的客观呈现,注重反思内省;④专业交往,走出自己的固定环境、圈子,加入专业学习共同体,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与高人对话。

你可能感兴趣的:(70 梳理《教师成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