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读《论语》感悟(148)

原文: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书中译文:

公伯寮向季孙氏说子路的坏话。

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说:“季孙氏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我的力量还能让公伯寮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说:“道将要实行,是天命决定的;道将要被废弃,也是天命决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我的感悟:

孔子晚年,鲁国政权掌握在季孙氏手中。

此时的孔子虽然年老,但有弟子三千,更有不少像子贡、冉有、子路等精英人士的学生。

尤其是孔子最宠爱的学生子路,好学上进,性格爽直率真,做事果断,军事政治才能突显。

孔子的另一学生公伯寮可能是因为妒忌子路的才能,就跑到季孙氏面前说子路的坏话,挑拨是非。

“公伯寮愬(sù)子路于季孙”,说的就是故事发生的背景。

公伯寮告发诽谤子路,孔子作为老师,也可能承担教唆的责任。

这事让正直的学生子服景伯知道了,非常生气,非常看不惯公伯寮的无耻行径,认为是卖师求荣。

子服景伯当时在鲁国当大夫,有权有势,跑来给孔子通风报信,说“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夫子:指季孙;肆:陈列尸首。)

意思是说,公伯寮在季孙氏那里说子路坏话,季孙氏被他迷惑,还真信了馋言,这会给老师带来麻烦的,现在我手中握有权力,完全可以杀了那小子,将其陈尸于市,曝尸街头。老师您放心,我来处理。

子服景伯要杀掉公伯寮,以绝后患。

孔子不同意这种做法,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孔子说:我的大道若能实行,是天命决定的;若大道行不通,被废弃,这也是天命决定的。像公伯寮这样的跳梁小丑能把天命怎么样呢?

看到圣人的豁达胸怀了吧。

无论什么事,在孔子这里,泰然自若,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不必放在心上。

想想也是,遇到问题,如果反应过激,反而乱了阵脚,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判断或行动,进而引发不良后果。相反,以静制动,说不定啥事没有。

你看,夏天被蚊子咬了,痒。你如不理它,一会儿就好了;你若忍不住挠,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得,挠烂了。是蚊子对你的伤害大,还是自己对自己的伤害大,这是不言而喻的。

有时候,忍住,与痒和平相处,是正确的选择。不然咋会有句谚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呢?

小时候,和同学小李走碰面,她没有和我说话,而是吐了一口唾液。我不高兴了,心想,她啐我干嘛,是因为记恨我昨天不让她抄作业的事吗?我也啐了她一口,声音比她大。结果,我俩由对唾,发展到对骂,最后对打,她烂了脸,我掉了一绺头发。

在“樊登读书”上听到一段话:人生的痛苦往往来自于,我们对于幸福过度的追求。因为过度追求,导致我们的视觉窄化,天天跟自己较劲,让自已在不幸的旋涡里越陷越深。

孔子确实是智者,对于公伯寮诬告子路这件事,根本不用理他,更不可用杀人解决。在他眼里,暴力根本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更不愿意“以怨报怨”、以牙还牙、针尖对麦芒。因为那样会形成一个冤冤相报无休无止的恶性循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不利。

《论语》“宪问篇”第36章,孔子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冒犯,若不是原则性问题,根本不用眼儿夹,视他如空气,安之若素。

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风平浪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