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著】此书在手,天下我有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在一次酒宴中,曾当群臣之面亲自提到: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张良、萧何、韩信就是高祖钦点的汉初三杰,开国最大的功臣。

其中张良一生被刘邦所敬重,位居三杰之首,最后得以善终。张良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其实和他年轻时的一段奇遇有关。

张良年轻的时候,本是韩国贵族,可惜韩国被秦始皇所灭。只好毁家纾难,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后得一力士,用一百二十斤大铁椎偷袭路过博浪沙的秦始皇,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派出各路人马追查刺客。

张良只好跑路,隐姓埋名躲在下邳。一次闲游时,在一座桥上遇到了一位老人,看见张良过来,故意把鞋掉桥下面了,而且还瞪着张良说,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去!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张良这一刻一定是懵逼的!甚至有打人的冲动,他并不认识这个老头,这老头绝对是在碰瓷,但是他毕竟犯着罪呢,事闹大了不好。而且还是老人,不禁揍,只好忍一下,下去把鞋拿上来了。

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取上来还不算完,老人让张良给他穿上,张良索性好人做到底,跪着给老人把鞋穿上了。老人大笑而去。只留下张良呆在原地目送老人远去。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

不多久老人又溜达回来了,很满意的说了句孺子可教也,约张良五日之后天一亮还在这见面,张良答应了。

五天过后,张良如约而至,可老人已经在等他了,见面没说别的,一顿骂:跟老人家约好的,却比老人来的还晚!你们这些“后浪”都这样做事的吗?五天以后再来!走了。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这老头一直没说要干什么,但是张良有慧根,他感觉老头不简单,继续陪他玩到底。五天以后,张良起了个大早,但还是比老人晚到了。老人又是一顿骂,继续约五天后见。

张良别的没弄明白,但是终于知道一点,老人一般都睡眠不太好,起得早。

所以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去了,刚到一会,老人就到了,真是好险,不然他下次就得提前一天过来搭帐篷了。老人见他很高兴,给了一本书,说读完可以做帝王之师,十年之内必然飞黄腾达,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 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兜了好大一个圈子终于拿到通关奖励,是一部书,当然,秦朝那时候书还是竹简,所以老人搬来搬去,还得藏在衣服里不让张良看出来还是很费力的,前几次生气是应该的。

几经考验,说明这本书的价值非同小可。甚至老人连张良的人生规划都预测好了,而且没有明说自己是谁,谷城山下黄石就是他,怎么可能!?不就是怕出事吗?当时天下还是在秦始皇的统治之下的。一个年轻人拿到一本可为帝王之师的秘籍,日后一定会惹祸的。

这么厉害的书到底是什么书?

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里写的这本书是《太公兵法》,也有人说是《三略》,其实都不是。

这本书张良当时并没有传给任何人,而是带到棺材里一起下葬了。

史料记载,张良是在公元前189年去世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时间大概是公元前104年--公元前90年,写了14年之久。有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差。这部书在司马迁的年代,还一直被埋藏在地下。

所以,司马迁并没有见过这部书,也只是听说而已。或者说司马迁那个时代,人们觉得,能为帝王之师的书,大概也就是姜太公的书了。大汉朝是不可能让你去发掘开国元勋的陵墓的。

一直就这样过去了五百多年,经过了西汉、东汉、三国,一直到晋末,天下大乱,有人盗张良墓,被盗墓者在张良的玉枕里找到了。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

这本书 就是《素书》

全书并不长,一共一百三十六句,共六章: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和安礼。书中语言高度精炼 , 字字珠玑  , 句句名言。对人性的把握精准独到,对事物变化观察入微,对谋略点恰到好处。

然而,即使是张良,也没有把这部书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更不用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了。

那么这本书到底都讲了写什么?我会把内容分段呈现出来。

如果你喜欢,关注公众号知海星辰,收获更多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传世名著】此书在手,天下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