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笑男孩不再笑,权律二直播油腻:“啃小族”兴起,孩子正被摧毁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信息,讲的是“表情包女王”权律二现在靠做吃播给家里挣钱,有的网友看完直呼油腻。很难相信将“油腻”这么一个曾经的中年词汇与一个八岁小女孩挂钩,直到我点进去看,权律二的直播表现相对于她的年龄来说确实显得做作。

于是我又联想到去年假笑男孩来到中国做活动笑到僵硬,私底下不再愿意笑的新闻,深觉近年来“啃小族”越来越疯狂。

啃小族是从啃车来的,指的是那些没有退休金、没有养老保险,全靠儿女奉养的老人。也指那些依靠子女成为童星,获得高关注度的明星父母。

本文讲的是后者。

探寻啃小族盛行的背后原因

啃小族不单单是个父母贪欲的问题,背后混杂了很多社会原因,包括咱们在内的网民也并不无辜。接下来不逃将从科技、商业、社会、心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科技:自媒体不断发展,人人皆可成明星

科技是把双刃剑,便利了生活,也滋生了贪欲。由于近年来自媒体的不断壮大,出名的方式多了门槛也降低了,很多素人通过在各种直播或者短视频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艺瞬间爆红。这本来是值得鼓励的一件事,但若将对象转换成儿童,恐怕需要斟酌。

假笑男孩最开始火的原因是他舅舅在他头顶放了一只蜥蜴,然后被吓得露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像极了大家口是心非时的假笑模样,于是全网疯狂转发视频。后来他的父母觉得这是个商机,随便让自己的儿子在网上笑就能赚钱,于是开始了自媒体“卖笑”之路。

2·商业:童星市场不停壮大

十几年前《家有儿女》捧红了张一山、杨紫,七年前《爸爸去哪儿》捧红了阿拉蕾等素人宝贝,亲子节目收视率暴涨的同时,童星市场也在不断拓展。

2016年,国内的童星培训市场规模超过了400亿元。童星市场的其中一支产业链是童装模特,于是在服装网拍地点能看到很多童装模特忍着寒冬或烈日工作,还时不时遭受父母和工作人员的谩骂。

几年前一个小童模被妈妈狠踹的新闻引起了众怒。三岁的小童模妞妞因为没有配合好拍摄进度,被自己亲妈狠踹,但她却没有哭闹,而是条件反射地蜷缩了一下。最可恨的是,童模公司的人竟然表示这在片场很常见,没什么奇怪的。

3·社会:看客心态太严重

社会的起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而且跟咱们息息相关,毕竟谁手机里没有几个可爱的小网红表情包。但是,欣赏与起哄还是有所区别。

鲁迅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呐喊〉自序》)

这个年代,不止是网民太压抑还是太无聊,总喜欢在网络当个狂欢的看客,并且从低龄审美到奇葩审丑,各有市场。看客心态让网友开启了 “云养娃”模式,通过打赏其他孩子,让孩子卖萌,图个赏心悦目。正是这种“云养娃”模式给了啃小族巨大的赚钱机会。

4·心理:冰山理论下的跟风效应

大多数父母看到一个小孩轻易成名了,便一拥而上,试图将自己的孩子也打造成小网红。但成名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网红行业就如同一座冰山,大多数只看到露出海面的雪白光芒,却看不到海面以下万丈深渊的黑暗。

冰山理论指的是事物通常只呈现出最明显的一部分,私底下还有很多的真相等待我们去挖掘。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如冰山一般不为人所见。

总有人说某个行业水深得很,对于韩国小网红行业来说更是如此。作为韩国最早火的小网红之一,权律二给很多韩国年轻父母一个假象,随便拍拍自己孩子的日常就能红。在这种风气带动下,韩国低龄网红越来越多,但出名的寥寥无几。

很多啃小族都觉得自己能够成为冰峰,但最终都只落为冰底,可惜承受的却是孩子。

啃小族造成的危害和解决方法

上面简述了啃小族盛行主观客观原因,究其因之后,我们需要知其果并考虑解决方法,不能纵容啃小族。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啃小族危害。

1•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差

青少年儿童正值学习能力最旺盛的时期。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很多家长疯狂给孩子补习各种课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啃小族倒好,秉持“出名要趁早”的歪念,不顾孩子应当接受的义务教育,而是带着他们旷课跑通告,导致孩子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让一对同卵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婴儿A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婴儿B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的时候,A练了8周,B只练了2周。

结果练得少的B在10秒钟内爬上那特制的五级楼梯的最高层,练得多的A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这就是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原因是46周的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正是爬楼梯的适当时间,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效果事半功倍。

08年奥运会唱歌的小女孩林妙可和她背后的“声替”杨沛宜也有类似的成长经历。林妙可在奥运会后一夜爆红,全国都夸她人美声甜,她的母亲趁此机会带着她不断接商演,为了将她培养出全能艺人还给她请了很多老师。

但她的年龄还不足以同时支撑商业演出和才艺学习,多年后她样样都会一点却不精通,最后艺考考了五所学校才被录取。

杨沛宜在被曝光是真正的奥运歌唱者后,各种商业机会也纷至沓来,但她的父母很清醒地表示杨沛宜年纪还小,不应该过多接触商业,而是好好学习。

因此,杨沛宜过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考上了人大附中的初中和北京八中的高中,都是北京数一数二的名校,还参加2017年美国学术十项全能中国赛,并成功晋级,赴美参加决赛。

·怎么办:儿童的年纪就该干儿童的事

心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印刻效应”。具体来说就是婴儿降生后一个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听到声音,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如果这时就给他看电视,婴儿的头脑里就会刻上电视的印迹。这样的话,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反而会变得没有反应,即使母亲把看到的东西讲给他听或给他唱歌,他也会无动于衷。

这样的婴儿到两三岁以后会变得很难管教,母亲对他来说还没有电视机有感觉,变得很不听话、难管教。

根据印刻效应可以得知,在社会生活中,你如果经常与满脑子都是“钱”字的人交往,你就可能沦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之辈。如果你交的朋友都是积极进取之人,你也就会成为积极向上之人。同理,如果小孩子长期面对的是商业活动、整体和钱打交道,就会变得对金钱异常敏感,无视他这个年纪最应该学习的事物。

儿童时期就应该做的是玩乐和学习知识,而不是当一个赚钱机器。正如茨威格所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所以“啃小族”父母们,拜托醒醒吧,出名不一定要趁早,孩子没有得到优质的学习环境,只怕以后利益至上,甚至无视父母。

2•孩子形成扭曲的价值观

童模童星包括小网红的收入肯定是可观的,甚至超过一个精英白领的薪资。然而让孩子提前进入赚钱养家的行列,孩子的价值导向便会成为以金钱为导向而不是以自身学习成长为导向,这不仅仅让孩子失去童真,还会养出爱慕虚荣的毛病。

下面这个图是网上有一段流传很广的小童模的话,就直接指向了金钱导向。

按理赚钱娶妻本是俗世再正常不过的理想,但是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来显然就变了味,况且他认为这种赚钱方法容易,潜意识中似乎也否定了其他挣钱的方式。

·怎么办:父母戒掉虚荣病,才能纠正孩子价值观

经济学上有个说法叫“棘轮效应”, 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也就是中国古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孩子过早接触大量金钱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10岁以下的孩子能够轻易被引导,一不小心会被居心叵测的人带坏,形成错误金钱观。作为与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本身就应该戒掉虚荣的毛病,认清啃小族对孩子带来的危害,从源头制止,才能进一步纠正孩子的价值观。

那么治标先治本,父母的虚荣心很难戒掉怎么办?可以从下面四个步骤入手:

第一,实事求是。有多大本事端多大碗,认清自己的消费能力,处于能力范围的不要多想,不要让自己成为信用卡或借贷的奴隶,否则一旦欠款,难保有的父母会想出什么歪路子坑自己的孩子。

第二,抛下面子。有的父母本着自己的网红宝贝有点名气,就开始膨胀,寻思着一定要让孩子红下去,不然突然没名气了太丢脸,因此把孩子往铜臭路上坑。但是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下好了,父母的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却是孩子。

第三,拒绝攀比。有的父母攀比心理很严重,孩子要比别人漂亮、成绩要比别人优秀,做小明星也要比别人出名。我的妈妈曾经教育过我:“世界是攀比不完的,你今天比他有钱了,明天就会出现一个更有趣的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过度攀比是没有尽头的,父母费尽心机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红的,但永远都有更红的小孩。攀比的最后结果就是耽误了孩子的个人成长,落得一场空。

第四,心态要积极。虚荣心过强会让我们陷入消极状态,觉得钱总是赚不够,觉得孩子总是没表现好,最好落得亲子关系紧张,得不偿失。因此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可以了,告诉孩子你做得足够了,不要让孩子无休止地工作了。

3•孩子的身心健康被过度消耗

假笑男孩的父母利用孩子天真的笑容谋取名利,父母在后台坐等收益,男孩在舞台对着镜头一刻不停地笑,直到脸皮僵硬。在台下休息时,李易峰看见他憔悴的模样用英语问道:“你累吗?”男孩已经疲惫到不愿作答。

除了假笑男孩,当主播的权律二被迫吃一堆不健康的高热量食物;阿拉蕾在片场被吊威亚,这是成人演员都可能需要替身的活动;还有更多名气不大的小孩子被“啃小族”父母们推到网络平台吸睛,丝毫不顾孩子有多累。

·怎么办:疲惫的孩子只需做两件事——睡好和玩好

这些孩子年纪轻轻就有了成年人的工作压力,而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齐加尼克效应,说的就是因为工作压力而产生的心里紧张。齐加尼克效应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休息,减少脑力体力的使用,养精蓄锐才能健康生活。

其次,满满的工作行程极度压榨了孩子的创造力。成年人若是工作太忙,也会削弱生活上的创造性,何况只是孩子。

美学上有个概念叫“空白效应”,指的是作品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文化素养,展开思维羽翼去思考,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孩子的时间就是一幅留白的作品,只有给出大量的空白时间让他去玩耍,还能够发挥更大的创造力,激发更多潜能,成为更加活泼机灵的孩子。因此,让孩子去玩,心灵才能健康发展。

4•孩子长大后容易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的特点是情绪不稳定,因生活小事可出现愤怒,遇事常冲动,缺乏理性思考,故而经常与人发生摩擦。

我们现在处于快消时代,从商品到品牌明星的更新换代都太快,童星小网红正是快消时代的产物,不可能一直红。就好像权律二的热度已经渐渐比不上现在的夏温和罗熙,这样的稍纵即逝,孩子渐渐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落差,最终有可能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

大家应该还记得台湾有个小演员叫小小彬,他的父亲小彬彬就曾是台80年代台湾著名童星,后年随着年龄增长样貌不再可爱,商业机会越来越少,直到后来淡出荧幕。

本以为会平淡过一生的他不甘平凡,将自己的儿子小小彬也培养成童星,自己成了啃小族。可是小小彬也经历了他爸一样的人生,从儿子身上捞不到钱,又被前妻骗走大量钱财,对比起儿时的辉煌,心理越发失衡,最终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终日混迹酒吧。

·怎么办:减少商业社交,多和同龄人交往,避免造成心理落差

这里需要先引入一个概念——泡沫效应。泡沫效应本身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多是指期望值高于自身实力,不具备条件硬撑着上,最终结果当然如泡沫一般破灭。而童星小网红作为快消时代的产物,他们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形成心理上的“泡沫效应”。

随着年龄增长,长相身材变化,不再吸引商业人的注意。那些商业人对他们会弃之如履,丝毫不顾虑孩子的感受,而他们只能独自承担这种心理落差。

父母需要减少孩子的商业社交,多让孩子和同龄人交往,在心理问题出现之前,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而拥有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的校园显然是最好的地方。成年人之间有太多的利益揪扯,混迹其中,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围,长大后难不保会出现人格障碍。

写在最后

最近有个很流行的词叫“工具人”,指的是被人利用,拿来当工具使唤的人,而这些小明星小网红恰恰是父母赚钱的工具人。

当然我们普通人也有责任,正是大众对低龄网红的过度追捧才让这些父母觉得有利可图。谴责父母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摧毁这些孩子的帮凶。

都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希望我们不要让这些花朵枯萎在手机屏幕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假笑男孩不再笑,权律二直播油腻:“啃小族”兴起,孩子正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