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读书笔记

“概念为本”的教学清晰地分辨出学生在事实性层面必须知道(Know)的,概念性层面必须理解(Understand)的,以及在过程与技能层面能做(Do)的,即KUD模式。

21世纪迫切需要的高阶概念性思维能力包括:第一,通过可迁移的概念和概念性理解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模式和联系的能力;将知识分类储存到头脑的概念性图式中,以便更有效地处理信息的能力;跨文化、跨时间、跨情境迁移概念和概念性理解的能力。

“概念为本”的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清晰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生能做什么,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中所有其它元素(例如提问、课堂及课后练习、教学方法、评价等)的关键。

2.具有适当挑战性的相关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包括作品、作业、活动、任务等,适当的挑战性能鼓励学生参与并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如果难度适当,学生需要集中精力、付出努力,但如果挑战性太强、太枯燥或者级别太低,那么学生会失去兴趣或逃避任务。另外,各个学习体验之间应有逻辑性联系,这样学生不仅能“温故”,还能“知新”,如果学习任务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就能真正学会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

3.学习的机会。为了达到概念性理解(概括),孩子们需要时间来掌握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知识和技能,如果技能的习得是在提供“意义建构”和新知识建构的情境下完成的,那么学习效果会更好。理想状态下的课堂,学生至少有70%的时间是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投入地学习。

4.差异化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接纳并解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是有效课堂的另一个关键属性。

5.评价方法与目标一致。评价为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提供证据,如果评价方法与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证据既不能指导必要的教学调整,也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进步。

大概念代表了学科本质,具有超越课堂的可持续价值,基于课程标准,提炼历史学科核心概念,在大概念统领下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抓手,进行课程设计,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思考。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任务驱动学习,能让真实学习真正发生,促成学生深度学习,便于知识的提取和迁移,学生可以在灵活的课堂上发挥其创新思维和灵活思维,学生上完历史课后,理解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也加强了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把握了历史的逻辑脉络,扩宽了历史视野,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解释,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利于目标的达成,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地,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