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垟,养猪娘

四都垟,养猪娘

说起猪,就会有一堆形容猪的词汇:“你懒得像猪”、“愚蠢如猪”、“昏聩似猪”、“肮脏得像猪”、“猪吃狗睏”等。小时候,我家里有个猪栏间,是专门用来养家猪的,母亲每天用剩菜剩饭米泔水拌入砻糠做猪食。一到喂猪食的时间,母亲叫唤几声:“囡囡囡”,猪便会起身跑来吃食,肚子饿了,猪也会哼叫着讨食。我家每年都会养一两头猪,谁说猪笨,猪也很会享受,你往它肚皮底下挠痒痒,它会笑眯眯地躺下来尽情享受。家养的猪经过十二个月的饲养,长成两三百斤的大肥猪时,就该出栏了,卖给屠户“煺猪人”。两头猪所得的收入可以供我们全家的日常开销,我们家四个兄弟姐妹的学费、添置新衣裳等都依赖养猪。我父亲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次猪栏,挑出烂稻草猪粪,铺垫上新稻草,把挖出来的栏肥挑到屋外堆积,封上瘀坭进行发酵,得到的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施肥。



家猪的猪肉,肉质鲜嫩,肥膘厚,熬出来的猪油如脂玉般温润,细腻白嫩,味道很香。我特别钟爱“油渣”,熬炼猪油后,被榨干了油的“油渣”,是佐餐下酒的好货,用酱油醋一蘸,味道冇话讲。


那个年代,虹桥人喜欢在家里养猪,而“虹桥乌猪”是浙江省名猪品种之一,与“金华两头乌”齐名。中学的农业课本上就专门介绍过,称“虹桥乌猪”为江海型名猪,主要生长于汉水及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与“太湖猪”、“阳新猪”属同一类型。过去,虹桥区域有一句俗语说:“四都垟,养猪娘”,讲的就是乌猪的“猪母娘”。


出身梅溪的南宋状元王十朋(1122-1171年)曾赋诗描述家乡四都垟曰:“好好四都一片垟,家家户户养猪娘,养了猪娘半年粮,种田养猪一年粮。”可见,南宋时期四都垟养母猪已很普遍,家家户户养猪娘,可谓盛况空前,养猪在四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四都十地,村村养猪娘,养出了名闻全国的优良品种。


虹桥乌猪的产地和分布:主产于浙江省乐清县虹桥镇及四都淡溪一带,因此得名。其中以原四都乡为母猪的繁殖中心。乌猪还分布于永嘉、温州、瑞安、玉环、温岭等县。据1980年的农业部门统计,仅虹桥一带的几个乡,就有母猪8400头,占全县母猪数的84%。


虹桥乌猪的品种形成:产区位于东海之滨,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量1528毫米。除东南濒海外,三面群山环抱,交通不便。人多田少,为增产粮食,需要养猪积肥。四都历史上的农作物以种番薯为主,番薯干、番薯藤是良好的饲料来源。虹桥镇系商业古镇,能提供米糠、豆饼等农副产品作为饲料,故四都农户素有饲养母猪的习惯。


四都人在长期的饲养乌猪种猪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选种经验。喜欢选乳头多、个体大、背阔、臀圆、四肢粗壮的猪,并多在第三胎至第八胎的后代中留种。这样,在大量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条件下,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虹桥乌猪经过长期培育,而逐渐形成早熟易肥的优良猪种。其品种特性是体型较大,猪头中等大小、较平直,额狭有皱纹、耳大下垂。头颈较短、胸宽而深,背宽广微凹,腰部稍长,后躯较高,腹部疏松下垂,臀倾斜。全身皮毛黑色,毛细软而稀疏,鬃毛不发达,皮有皱褶,乳头数一般为6-7对。


据农业部门测定,6个月龄的乌猪母猪,平均体重可达到33公斤以上,成年母猪的体重达到93公斤,1~2岁的公猪体重达到80多公斤。 农村中母猪一般在5-6月龄时就开始初配。公猪90至100日龄时,即有爬跨行为。5-6月龄、体重40公斤左右时就开始配种。母猪头胎产仔数7-8头,二胎8-9头,三胎及三胎以上达到11-12头,最多产仔25头。平均初生重0.88公斤,60日龄断乳体重13.22公斤。在农村中仔猪一般于生后70—80天断奶,体重在15公斤以上。位于虹桥七间巷的“猪儿行”交易所,每逢三、八集市,全区的“猪崽”都集中到这里交易,想养猪的人家都会到这里挑选购买。时至今日,搬迁至振兴中路公园路口的“猪儿行”还在逢三、八集市时仍保留着“猪儿”交易。而五十岁以上的人,应该不会忘记虹桥配种站,这个位于益寿路上的生猪良种繁育基地,里面供养着好多公猪,为周边农民饲养的母猪提供配种服务。


20 世纪80 年代后,我国的每个地方猪种群体数量急剧减少。“虹桥乌猪”在2006年农业部门与科研单位调查时没有被发现,虹桥乌猪的猪种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公猪的种猪接近消亡。如河北的深州猪、甘肃的河西猪、浙江的虹桥乌猪、潘郎猪、雅阳猪、北港猪、龙游乌猪等,因此没有收录入2006年编纂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


对于我来说,我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小时候母亲亲手饲养的猪,那是属于童年的味蕾,至今记忆犹新!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深深怀念儿时过年杀猪的场景和吃猪头肉、肉丸肉饼、腊肉、东坡肉时的快乐,那是“家”的味道!家这个字,上面一个“宀”,宝盖头下面的“豕”便是猪,家中有猪,才能称为家!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变迁,带给我们物质上的充实,但是回到生活必备的食物,每当到菜市场买猪肉的时候,无论怎么烹调,入口时都会不禁感慨,这些食物已然没有儿时熟悉的味道,那种用米泔水、米糠喂出来的猪肉的味道。

“家猪”,不光是指猪肉的鲜美味道,还有一声感叹和怀念以及对美好食物的渴望,而“家”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都能给你带来满足,如果有一天当你远离家乡、如果有一天当你年华老去,如果有一天当你父母不在了,如果有一天中国不再有农民,我们将如何对食物怀有期盼?

时常有人和我探讨:这世上哪个大厨炒的菜最好吃?我们的思想尤其统一,最好吃的菜一定不是哪个“大厨”精细完美的呈现,而是自己妈妈炒的菜!“家”是一种中国古老的生活方式,家猪亦是如此,千百年的传承,无论你走到哪里,也无法改变!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不可否认很多人都富裕了,向着城市化快速转型,甚至很多人也在极力去农村化。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应该保有对“家”的敬畏,对农民的敬畏,对祖祖辈辈生活方式的敬畏,对食材的敬畏!试问:“虹桥乌猪”还能重回百姓的餐桌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都垟,养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