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锭官银

    明宣德年间江西赣州府有一赵姓老汉,时年50来岁,为人厚道。与妻在城外十里山间经营一家小茶舍为生。为南来北往的旅客、行商提供餐食小憩。虽生意平淡,尚能糊口。家有一独子名喜法年29,老两口对其子深为喜爱。虽家境不宽裕,仍在其子八岁时送入村中私塾读书。喜法天资聪颖,刻苦精进。15岁便通过“院试”有了秀才功名。18岁预赴省城乡考之前,突染怪病,一卧不起。由双亲照顾至今。

 初春,赵老汉去地里干活,刚翻土没一会儿,拟挖到一硬物。刨开土层一看是一铁箱,箱内装有大大的八锭银子,每锭足有五十两。赵老汉一惊,观察四下无人心想:“谁人在我家地里埋下这么多银子?”又想到:“因闹土匪,来往客商渐少。家中独子每月汤药钱已难以负担,既然天降横财。我只取一锭,以解燃眉之忧。他日藏银者回来取这银两也不至于过份损失。遂取一银锭藏于衣中并将铁箱重新埋好后返家。不料邻村王二此时正在山坡上挖笋。窥见到此幕,心生疑惑。待赵老汉走远后,来到他家地头,翻开泥土。发现银箱子,见四下无人,便将箱中银锭悉数收入背篓,以杂草覆之,遁去。

王二本是乡间浪荡弟子,平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偶贩些山货到县里换钱去赌。

得此横财后他自是欣喜若狂,第二天便带了两锭银子找到城里张铁匠给他熔些碎银以作赌资。

    张铁匠见王二拿来如此巨资,自然心生疑惑。但是受不住王二的利诱和“火耗”之漏还是答应为其熔银。不过他多长了一个心眼,见银锭下面有六个大字。便盖上印泥,押到纸上。纸上赫然显出:“大明宣德年制“六个大字。但是张铁匠并不识字。翌日,王二取走碎银后便去了赌场,谁知当天他手气极差,屡赌屡输。很快随身携带的银子不多了。但他翻本心切,急忙回家中又取出两锭银子,返回赌场下了重注。一时间赌场哗然,其中一位赌徒识字,见到银底的大字,立即去报了官。这可得了!居然有人私用官银,不多时衙役便把正在豪赌的王二捉拿归案。大堂上,未等知府大人动刑王二便如实招供。过了半晌,赵老汉也被带到堂上,老赵一个守法百姓哪见过如此阵仗。当听到他涉嫌一起官银失窃大案,当即吓得昏死过去。随即便如实交代了在自家地里挖到银锭的事实经过。话说回来,赵老汉家地里何来官银。原来这几年域内匪患严重,官府深感棘手。多次调兵剿匪无获,两月前府内官银失窃,更是引得朝野震动,当地官员被勒令限期破案。乃至朝廷亲派官员督办此案。而苦于线索太少,始终没有什么进展。估计此银是盗匪内部有人想私吞赃物,趁撤离慌乱之际悄悄掩埋于赵老汉家地里。这番意外抓获两名嫌犯,自是当需急审。可审来审去,毫无无结果。赵老汉和王二除了能供述官银来路,其他均一概不知。知府看着跪在堂前的两个疑犯心里起了嘀咕,这两人怎么也不像敢盗窃府库官银之人。此案必于域内绿林强匪有关。但是好不容易抓到点线索也不能白费。他决定先休堂,再上报府里。回到后衙,在知府犹豫之际,张师爷不请自来。他洞悉了知府的疑惑,并告诉知府此案需先有初步结论再上报。一来,此事本已弄的朝野皆知,草草上报对己不利。二来,可以证明本府有番作为,以便邀功。这个张师爷,今年36岁,邻县人士。他为人奸猾,早年也取得秀才功名,无奈考举一直不中,索性便做了一名县吏。知府采纳了师爷的建议,当夜再次提审赵王二人。此次再审与白天大相径庭。知府先是威逼利诱,见无效果,立即施刑。两人哪经得起刑罚,屈打成招。王二率先指认赵老汉是其同谋。知府见有所获,也不急着录用二人口供,下令讲二人押入重牢,思量好后再录供词。三日后再审,两人编造好后,经润色的口供被呈堂录入。次日知府便将此事上报上级,两人与被瞎乱指认的银库小吏一起被押解省城。

    上级官吏核查此案时,见供词漏洞百出,虽深谙其中门道,却也草草交付督察官员再核。哪知督察官员也迫于朝廷破案压力,遂愿早日结案复命,私下授意地方官吏把供词再经润色后呈报。

     官场污浊,暗无天日。真正的强盗抓不到,因两个小民一时贪恋,官府顺水推舟促成冤案,祸及多人,令人唏嘘。这样办案官员对上能应付交差,对己政绩一件。大家皆心知肚明,没人会去点破。案子基本上这么定了。就等逐级上报,皇帝朱批,秋后问斩了。

       因为关系重大,案犯均被押往京城。眼看一切皆尘埃落定之时,半路却杀出个程咬金。正所谓世间污浊仍有忠义之士,此人叫朱光弟,江西人。时任刑部给事中。当年他进京赶考过赣江时不慎行船翻覆,好在水性较好,保得性命。但是随身书籍和行李皆落江中。后途经赵老汉小店夜宿,赵老汉知其是应试举子,便将儿子当年应考书籍赠予,附带少许盘缠助他进京赴考。后来光第一举高中,留在京中任官。此番参与督办官银失窃案,在办案时就发现此案疑点颇多,主案犯更是当年的恩公。于是两次向上峰提出质疑,均被回绝。朱光弟虽为人耿直却并不莽撞。他深知在此纠缠并无益处,待回京后再行奔走以图转机。

       到了京城后他先找到同科赣籍进士一干人等,说明案件原委。众人对此事皆有不忿,多愿相助。经多方奔走,消息传到了的赣籍内阁重臣杨阁老那里。一件“铁案”终于有了转机。与此同时办案方也不干示弱,这件事终于闹到了皇帝那里。本来皇帝对这类办事官员认定的案子,只需大笔一划行使一下生杀大权即可结案。但他看到了借此案打压以安徽籍为首的办案官员的政治势力的机会。于是御批发回重审。这个案件发生在元宵节当夜,当时县城银库看守人员玩忽职守,饮酒作乐。以至于被人趁机在酒菜里下了蒙汗药麻倒盗走库银。贼人趁元宵灯会喧闹之际顺利的把二十箱库银成功转移。第二天拂晓待众人醒来时一切都悔之晚矣,只有疑似内应的一名管银库钥匙的小吏潜逃。后来便有了赵老汉、王二拾银一事。卷宗上写着赵老汉元宵节当夜送餐进城,随后交给潜逃小吏,邀集银库看守畅饮。待麻翻看守后,伙同王二等一干人等盗银,最后待风声过后,分批运赃出城的经过。这卷宗上的事实虽几经润色,但是还是疑点颇多。1,如赵老汉是主谋之一,为何他获赃款不及王二多?2.其他赃银下落何处?3王二如何会把赃银当众拿出?4,蒙汗药药效最多三个时辰。赵老汉家离城约十里,正月黎明较晚,虽元宵节那天城门刻意延至戌时四刻才关,赵老汉哪怕在关门之际入城送餐食也未免太早。诸如此类疑点不胜列举!邓光弟等人有意散布一些相对明显的疑点,以引导办案系官员的视线。回京一月后由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组织的三法司会审在刑部大堂开审。堂上办案系官员似准备充分,对的卷宗上明显的疑点一一做了合理解释。哪知主审官员里有赣籍人士,他早有准备,提出了一些卷宗里不太明显的疑点,例如上述。这下打了办案系一个措手不及,个个哑口无言。见此状,案犯、证人均当庭翻供。自此,一桩栽赃构陷的案件真相大白。办案官员大多被革职查办。赵老汉因私贪一锭官银被罚没家产。王二因贪赃数额较大,被发配充军。其余受冤役吏虽洗清冤情,却也受到了渎职重罚。

      回到赣州后,赵老汉的茶舍被充了公,还好其经营茶舍多年,练的一手好厨艺,谋得一小酒家掌勺活计。加之老伴帮人缝缝补补,两人收入合计下来也能维持家用。老赵原先的茶舍被张师爷家眷购得。从此,门前树起了高高的旗杆,旗杆上挂了一幅硕大的红底黑字的店招,夜里还时常挂起了灯笼。让原本在交通要道上的小店,看起来更加显眼了。说来也怪,官府因银被盗后,加大了剿匪力度,可每次调兵进山,往往都是无功而返,匪盗总能提前一抹遛儿的避开锋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锭官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