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依赖让人更亲近

      在十点读书订购了女作家李筱懿解读40本书。今晚听了她解读的《关系:适度依赖让我们走得更近》,如何让别人离不开你。

      作者伯恩斯坦认为,适度依赖指的是:“融合了亲密感和自主感,在依赖他人的同时,仍然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但同时呢,适度依赖的人在需要别人的时候,也会很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且不会因为求助觉得自责。”

      “适度依赖”主要包含了两层含义:

      第一层意思,是我们要建立亲密感。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一张关系网当中,我们不要去否定“自己需要别人”的这个事实。同时,我们要明白,自己也是被别人需要的。

      第二层意思是说,我们要有自主意识。我们虽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但也不是那种“没有你,我就不能活了”的感觉,而应该保持一种放松而安全的状态。

      在《关系》这本书里,作者给了我们四个关于“适度依赖”的技巧。

(1)第一个技巧,是对关系的理解。

      每一个人都需要帮助,但是在不适度的依赖模式下,我们把寻求帮助和无能搞混淆了。记住:寻求帮助是你在做的一件事情需要帮助。换句话说,就是把人的行为和人本身区分开。

      这样,在你向别人求助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开不了口。

      而就算是我们被拒绝,也不会觉得难以接受了。就事论事,这是我们对关系的理解,不要把别人拒绝你这件事情,上升到拒绝你整个人的地步,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心态,也是适度依赖的一个关键技巧。

  (2)第二个技巧,是情感协同作用。

这需要我们打破刻板印象,主要是打破不敢求助的心理魔障。

      作者说,“当我们向别人求助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无能,有时候也会自责、羞愧。健康的依赖关系需要打破这些刻板印象,创造出新的、更适度的情绪模式来替代它。这样,你就发展出了情感的协同作用:在依靠他人的时候,仍然觉得自己能干、自信,这样,你就能够从他人的帮助中获取力量。”     

      实际上,越是有能力的人,越会向别人求助。寻求帮助和需要别人,不等于没有安全感、不成熟、没有能力。

(3)第三个技巧,是成长动机。

我们说的依赖,只是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在不健康的依赖关系中,获得帮助本身就是目的:一旦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整件事就结束了,非常简单粗暴。

但是,作者告诉我们:“在适度的依赖关系中,别人的帮助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途径,为了下一次能做得更好,为了学习和成长。”

(4)第四个技巧,是关系弹性。

学习如何寻求帮助,让别人更愉快地帮助你。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分辨: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应该向别人寻求帮助;在哪些情况下,我们能自己独立处理。

      掌握这个弹性,我们就不会过度捆绑对方了。

      前三个技巧,都是引导我们在思维方式上做出改变:教我们重新认识关系,重新定义向人求助的意义。

      第四个技巧才是方法,教我们怎么去辨别哪些时候该求助,哪些时候不该求助。

      在《关系》这本书里,作者给我们指出,度依赖的状态就是:“请求帮助而不感到无能”。也就是说,在虚假的独立和有害的过度依赖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中间地带。我们可以既依赖他人,也不失去自我。

    整本书总结:

      1、第一部分,讲了适度依赖,就是“融合了亲密感和自主感,在依赖他人的同时,仍然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但同时呢,适度依赖的人在需要别人的时候,也会很愿意请求别人的帮助,而且不会因为求助觉得自责。”适度依赖的四个技巧,分别是:对关系的理解,情感协同作用,成长动机和关系弹性。

        2、第二部分,讲了如何避免过度依赖。拿亲情来说,如果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过度依赖,作者给我们列举了应对的三个步骤,分别是:先关注父母的动机。其次,避免间接沟通。最后,要温和而坚定地对父母说出你的感受。

      3、第三部分,讲了如何避免疏离型障碍。疏离的人不能够信任他人,总是独立、依靠自己,而不是互相信任和分享彼此脆弱的一面。如果你是那个过度疏离的人,那你就要重建你和伴侣之间的关系,学会求助,也学会给对方提供帮助。

      李筱懿说,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在独立和依赖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希望我们都能够找到适度的依赖,而它要求我们的,是自信,并且能够信任他人,不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懂得求助,但最终我们能保持自主性,依靠自身决定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适度依赖让人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