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笔记整理

目录

    • 1、OSI基本概念
    • 2、OSI的七层模型及其功能理解
    • 3、TCP三次握手机制(非常重要)
    • 4、TCP/IP模型

1、OSI基本概念

OSI(Open System Internet) : 开放式系统互联,是一个公有的参考模型,一般用于理论研究,同时也是定义数据产生的标准。

2、OSI的七层模型及其功能理解

OSI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与数据移动有关。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每一层所负责的功能各不相同。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一层 :物理层

在OSI 七层参考模型中,物理层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物理层主要利用硬件的机械特性、光学特性、电学特性等,定义了物理设备的标准,eg:网线的接口类型、各种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 比特流 的透明传输。主要传输介质为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

理解:定义物理设备标准,提升传输数据速率,实现数模转换。

第二层 :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二层,介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数据链路层又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在LLC层可解析上层用的相关协议,在MAC层进行物理寻址、烧录等。数据在此层进行 分帧 ,并处理流控制,从而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链接。

理解:定义了如何让数据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层对物理介质进行访问。并且提供检测和纠正,来确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第三层 : 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网络层通过编址、寻址为网络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在这一层被转换为数据包,然后通过路径选择、分段组合、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将信息从一台网络设备传送到另一台网络设备。

理解:通过编址、寻址等操作来选择最优路径,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层 : 传输层

传输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四层,该层的作用是区分流量、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传输层中最为常见的两个协议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TCP: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用于发送大量数据。比如我发了1000个包出去,另外一台电脑需要告诉我是否接受到了1000个包。如果没有接受到对应的数量的包,那么电脑会告诉我缺失了那些包,那就需要再发一次。这样就可以保证对方完整的接受了这些数据。

UDP: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用于发送少量的数据。比如我发送了10个包出去,如果途中丢失了一两个对电脑的影响不大,这种适用于直播,或者游戏等。

理解:区分流量,定义流量传输的方式,通过流量特性选择可靠传输或者不可靠传输。

第五层 : 会话层

会话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五层,该层针对传输的每一种数据建立(管理、维持、终止)一条虚连接(可防止不同的流量互相影响),每一种数据都可产生一种专门的通道。

理解:通过实现自动寻址的功能,来建立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第六层 : 表示层

表示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六层,该层将逻辑语言转换为二进制语言,并进行翻译,加密。

理解:在程序能够自动发包和寻址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需要将语言进行翻译,加密

第七层 : 应用层

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七层,该层可以接受用户的数据,是人机交互的接口,用户输入数据,操作系统进行处理,处理的数据通过应用层进行转换。

3、TCP三次握手机制(非常重要)

怎样保证面向连接:三次握手机制(确认重传)

工作步骤

step1: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进行第一步,发布同步请求包给某个已经绑定的端口(Syn+Req同步请求包主机请求服务器端口是开放的),服务器同意,然后正式发送。

step2:第二次握手:服务器请求客户端的端口是开放的,并且服务器发送Ack+Syn+Req包给客户端,来表示确认已收到客户端的 Syn段。

step3: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同意,客户端给服务器响应一个Ack数据包来表示确认已收到服务器的 Syn段。

OSI笔记整理_第1张图片

4、TCP/IP模型

TCP/IP模型实际上是OSI模型的简化版,也是定义数据产生的标准,它分为四个层次:

1.应用层(对应OSI模型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2.主机到主机层(对应OSI模型的传输层)

3.互联网层(对应OSI模型的网络层)

4.网络接口层(对应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IT,osi,网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