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15.4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说:“能无为而治的,我看就是舜吧?他做了什么呢?就是自己恭恭敬敬,南面而坐而已。”

儒家的无为而治,主要是强调要管住自己,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都在于修身,在于管自己。

但是,由于修身的目的是平天下,所以是以平天下,以示范效应,以“絜(xie)矩之道”,以“模仿率”为标准的修身。

絜矩之道,是《大学》里提出来的,就是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做个样板,立个规矩,定个标准,大家自然会按这个来做,严格要求自己,不是强迫他人,而是影响带动他人。

张居正讲,孔子为什么说无为而治的只有舜呢?因为前面尧给他打下了完美的基础,而手下呢,又有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一帮贤臣。所以他能无为而治,换个人,换个前提条件,就做不到!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亲爱的战友们,大家早上好!又到6点半了,我们继续学习论语。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论语》第15篇“卫灵公篇”的第3章。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这段话是孔子呵斥子路的。呵斥什么呢?

仲由,能真正知道德的人太少了,包括你在内。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据说是在孔子被围困在陈国的时候,当时没有粮食吃,情况非常危急。孔子依然是该弹琴的弹琴,该读书的读书,纹丝不乱。

而子路他们就没有那么高的修养了,看着吃不上饭,随时面临着危险,沉不住气,就来质问孔子,来发泄情绪。

孔子因此告诉他: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也!关键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

“知德”,要知道什么样的德呢?张居正说,义理之得于心者谓之德。如果你不是真的懂了、透彻了、心里明亮了,实实在在自己身上有了这个德,你就不能体会到其意味之深长和真切。

而事实上呢,任何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都经历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经历艰难困苦的人,他是不可能有大成就的。

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之后呢,我们今天再来学习新的一章。这一章非常有意思,就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道家一直最提倡的思想叫无为而治。

那么儒家讲不讲究无为而治呢?如果讲究的话,那到底什么样叫无为而治呢?

我们先来看原文。

论语卫灵公篇的第四章,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简单地翻译过来就是说:“能无为而治的人,我看就是舜吧?他做了什么呢?就是自己恭恭敬敬,南面而坐而已。”

说了两个事情,第一就是能做到无为而治的人太少了,在孔子心目中只有一个人能做到,那就是舜。

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无为而治,是因为第一是恭己,自己恭恭敬敬;第二是南面,就是他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做榜样。

用比较大的篇幅来说一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是与孔子同时代的人,稍早一点的老子提出来的,老子比孔子大一点点。

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什么呢?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主,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不需要多做什么,老百姓自己知道该怎么做。

庄子更极端,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天下大乱,都是你们这帮“圣人”折腾出来的!一切自然而然,你管人家干吗!那人,本来就孝敬!你提倡孝敬,还立贞节牌坊,所以大家争相效仿,为了得孝敬这个名,就装,整出一帮伪君子出来。人们是否相爱,是否相敬,是否贞洁,都是天性,用得着你来管吗?

无为而治,如果要仔细深究的话,那里面有很多很多东西需要来探讨,特别是说道家的说法。

咱这里不做太多的深究,还是把重点放在孔子这里面说的无为而治上。

无为而治主要强调的就是关注自己,修身,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也就是儒家的修炼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修身呢?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目的是平天下。所以是以平天下,来做示范效应,以“絜(xie)矩之道”,以“模仿率”为标准的修身。

絜矩之道,是《大学》里提出来的,就是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做个样板,立个规矩,定个标准,大家自然会按这个来做。

就像在酒桌上,有人说:“我先打个样!”他一口喝多少,大家照着这样办,喝多少,这就是絜矩之道,通过行动来影响他人,而不是命令他人。

道家没有什么絜矩之道,你啥都别管就行了,也不用管自己。所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是真无为,儒家的无为而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是强迫他人,而是影响带动他人。道家和儒家相通吗?王阳明说得最准确,叫“毫厘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刚才更加清晰地知道什么叫无为而治,以宋朝的例子来举一下。

首先说一下宋仁宗,宋朝最受大家尊敬的一个皇帝。仁这个谥号,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人他非常的不简单。

他当了皇帝很多年,国家在他治下,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个状态。老百姓安居乐业,各个方面都井井有条,宋朝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人文各个方面相当的优秀和出色。

他做了什么呢?他说:我一无所能,只会做皇帝,很多东西他都不去多做。

另外一个人是谁呢?也是宋朝的,靖康耻,创造了一个被俘的记录的宋徽宗。

宋徽宗他除了皇帝干不好,没有他不干的。他的字写得好,他的画画的棒,他是一个园林建筑专家,文学才能不错,写诗、词各方面都不错,结果做了很多事情。

因为他喜欢建筑,所以大家都争着去献❤️花辰纲来取悦他,整个国家被弄得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最后,外有外敌入侵,内有民间动乱,内焦外困之下,被金国连儿子一块俘虏,在黑龙江坐井观天。

这一段时间我在群里发声比较少,是因为我在看《张居正》,我觉得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给大家说一下。

小皇帝万历,万历皇帝❤️朱翊钧,十岁登基,有一年他就找张居正说:老师,我想学诗。

张居正跟他说:学诗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把精力都放在这上。像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他们诗文都不错,但是怎么样呢?国家亡了!

第一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当好一个皇帝,把你做皇帝的事来做好。写诗、书法等等,可以是你的爱好,但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去。❤️他对张居正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张居正一说,他就同意了。接着就把原先准备好了那么多的诗集又还回去了,偶尔的翻一下。

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引导方式,不是我们什么都做,而是要做该做的事情。

刘宝楠引用《吕氏春秋》说:“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善响者不于响,于声;善影者不于影,于形;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身。”

这都是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凡事要知行合一。

这治天下,无为而治,什么也不做?学者可以在课堂上这么讲,那真正坐在治天下的位子上的人,他来学习这一段,他就有不一样的说法,这就是张居正。张居正讲,孔子为什么说无为而治的只有舜呢?因为前面尧给他打下了完美的基础,而手下呢,又有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一帮贤臣。所以他能无为而治,换个人,换个前提条件,就做不到!

舜怎么当上首领的?这里面尧是做了大量的考察。当时舜已经相当有名气了,说他到哪里,哪里的风化就会好,老百姓都拥护他。

尧就不相信,或者说想去真正的去考察一下他。那怎么考察他的呢?

第一是让他的儿子和大臣去结交舜,从外部来跟他交流,看看这个人言行举止到底怎么样。

另外一个,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同时许配给了舜,以观其内,看看他如何对待家人的。

儿子和大臣都对尧说:和舜交朋友,看这个人真的是不错,确实是如外界所言,不是虚名。

娥皇女英呢,和他朝夕相处在一起,看到这个人,不是外面一套,里面一套,在人面前很谦卑,回到家里边就发脾气,就换了一个面孔,而是内外一致,所以觉得这个人是真君子。

这才把位子禅让给了舜。而舜也不负众望,在那个位置上考虑的都是那个位置上的事,用好了人,做好了表率,那才有了他那个时候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而事实上,我们普通人要想讲究无为而治,是非常的困难的。无为而治绝对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那不叫无为,更不可能治。

真正的无为要有为,有为方能无为。有为第一你要先做到榜样,打个样,就是培养人。你培养了一帮能干的人,大家都能够各安其位,正常运转,你才能够做到无为。看起来你好像什么不做,但你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下面的人各负其责、各安其事,有条不紊正常运行,看起来好像无为一样。

张居正说:“善法舜者,尚于其敬德任贤求之。” 向舜来学习的人,那么就是崇尚他的敬德,任贤。

无为而治是一种高境界,先有为,把各方面都理顺,然后顺了,看起来好像无为,高境界。

千万不要因为道家的一句无为而治,就认为自己可以不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倒像不为一样好,不该为的不为,该为的为好。

今天就到这里了,到底什么是无为而治,大家知道了吗?那到底是为还是不为呢?怎么为呢?希望大家做认真的思考。

明天继续学习下一章。

15.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这一章是什么意思呢?明天早晨我们来继续一起学习和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15.4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