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蜗牛,向塔顶进发!

图片发自App


Day94

读每周观察《学习当如方娇艳》

人非生来勇猛,而是迎难而上。

这次独到郝老师的每周观察,又喜又惊。

你的是我这般普通而渺小的存在,竟如此隆重的走进了郝老师的文字中,惊的是,在老师的细心回顾中,我也惊觉到在新网师的坚持竟然已经如此的“日久生情”。

这一串数字——9次优秀作业,98次打卡置顶,255天坚持,2727次点赞,近30万字——和日子一样,越滚越多。而数字积淀的背后,不是时间,而是正如郝老师说辨析的,是岁月,是生命日益显现的岁月。

1.新网师的“重要他人”

实际上,最初,我并非如一些老师所过誉的“神一般的存在”,而是我在这里遇见了重要他人和榜样的引领。跟随郝老师,学到了何为勇猛精进,何为啃读?在课程伙伴中也有众多给我正能量和激励的学友。从上个学期的《儿童的人格教育》中,结识了坚守乡村教育,每日坚持深刻读写的程景轩老师,主持名师工作室却依旧不忘打卡书写的穆勒滚老师,奔波在科研前线,以专业精神对待阅读写作的周娟老师,主动主动承担助理,组长一职而化茧成蝶般蜕变的翟小洁老师……这是在真正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师与友的感染下,我也会感未敢懈怠,我的文字逐渐加长,阅读日益深入,在啃读和打卡成为每日这样的同时,我的心智和思维都得以更加开阔。

我深信朱永新老师所说的“成功保险公司”,来源于每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阅读和书写,事实上它会让你在这里找到扎根成长的精神家园。

2.阅读的是典籍,历练的是生命

与新网师交织的岁月,恰恰也是我职业生涯的一段重大遭遇的时光,我从优质的民办学校自愿“流放”到生源不堪的公办学校。

这段经历对我犹如一次重塑,亦或是可以说是一次涅槃。

在这次遭遇之前,我虽然常常惊醒,但却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一种模式化,乃至流水线式的工作生活中,“被镶嵌在学校这台快速运转的机器中”,而同时我也遭遇过倦怠,质疑和颓丧,在这所民办中,一切德育被简化,一切指向成绩指标,我感到喘不过气,我感到迷茫无助。

直到这次终于让我得到了正面的历练,或者可以说是痛击。

文字透露的不仅仅是思维,更是生命气质的昂扬或者低垂。上学期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深有心灵的映照和共鸣,而当我了解到阿德勒的生活履历才知道,他自己就遭受过他人的讥讽而饱受自卑的吞噬,然而正是如此,他却能带着创伤上路,铸就了人本心理学的经典。

在阅读上这样的经典,难道不也是阅读那饱含着生命的刚强和坚毅吗?

一年之中我也获得了一种心灵的刚强之力,在面对当下的教育教学的复杂情境时,我克制着自己消极抱怨的冲动,而是用阅读来检验自己的专业能力,来改造自己的教育教学天地,而时间久了,这样的阅读——思考——写作——实践成了我破解危机的新利器,它们成了我新的自动化习惯,给予了我更加坚定的力量。

在同行同事每日抱怨推卸消极暗示时,我选择性的忽略,而克制自己的怯懦。正如海明威所言,那些疼痛痊愈的伤疤会成为你最强壮的地方。如今的教育事实——在阿德的人格论,博尔诺夫教育信任,怀特海节奏论等等多重力量的重塑加持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与我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课堂上的信任和笑容更多了,我们也取得了月考反败为胜的逆袭。

而我对我的认同和自信是职业生涯中最丰富最充实的事,突然想起前几日郝老师说的,阅读并不会直接引发认知和行为的改变,而真实的英雄是这样造就的:被迫上路——遭遇危机——遇到帮助者——成为英雄。

是啊,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被迫上路者,而我也许并不卓越,不够明亮,却也期盼成为自己生命中披荆斩浪的英雄。

或者像一只蜗牛,岁月经深,天长路远,但却也敢一试金字塔顶。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只蜗牛,向塔顶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