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西珍《第一流的教育家》读后感

        什么是一流的教育家?陶先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不是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的政客教育家;不是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的书生教育家;也不是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的经验教育家。而是有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教育家。

        回顾自己四年来的成长之路,再品读先生的文章,越发觉得先生的话真是一语中的,先生看问题总是那么深远。初登讲台的我羞涩、胆怯,站在讲台上那个心噗通噗通地上窜下跳。有时面对学生的问题会不知所措,甚至害怕那些调皮捣蛋的家伙。怕他们在课堂上出幺蛾子;怕他们会办我难看;怕他们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我无法解决……更害怕的是面对家长,万一被家长抓住把柄,我岂不是会很惨,无法想象我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场面。就这样,我每天被恐惧、担心包围着,教学工作也无心研究。课堂上的那一套完全是凭借自己上学时的模式,枯燥无味,自己劳累,学生疲倦,课堂上毫无生机可言。公开课与我而言如同一座跨不过的大山,也没有勇气去参加公开课。

        遇到支教岛之后,我的生活轨迹开始改变了方向。在支教岛里我看到自己完全是一只井底之蛙,每天围绕着井口大小的空间打转。自己所面对的一切问题,只是一个假象,那是内心的反射。这些问题是自我制造的问题而非真正的问题,我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勇敢迈出去,走出这方寸之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我开始主动找学生沟通,和他们谈学习,聊一聊生活,利用班空时间加入他们的游戏。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到操场读书,在太阳的余晖下他们追逐打闹。

        对于“特殊学生”我试着放下内心的恐惧,从家长入手。因为父母是原件,孩子只是复印件。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些“特殊的学生”的家庭环境出现了各种问题。可是,对于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无所适从,从来也没有想过改变他们的爸爸妈妈。经过多次沟通交流,再加上自己外出学习,我意识到只有从父母改变,孩子才有希望。于是,第一次家长会在我深思熟虑之后开启了。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我真的很怕面对那么多家长。一方面担心家长不配合,另一方面害怕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这是自己主动开展的家长会,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亲力亲为。从活动流程、演讲内容到场地的布置只能靠自己。学校的条件有限,有些活动是无法进行的。面对眼前的问题,我内心做过多次挣扎,痛苦、委屈充斥着胸腔,曾想过放弃。痛苦、挣扎之后还是选择了前进。为了尽可能减少自己出丑的场面,我边查找资料边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终于,第一次家长会在充分准备后顺利开展。正是这次的主动出击,我看到了希望之光,其实每个家长都渴望孩子能够成才,只是自己无从下手,也不明白教育的方式方法,他们需要有人带领着学习。这也让我有了成长的机会,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切实解决家长的问题,我学习的脚步再也无法停下来。正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我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没想到这为我的第一次课题研究打下了基础。当收到市级课题的通知时,在校长的鼓励下我小心翼翼地报了名。经过筛选,我的课题顺利通过。开题、过程准备、结题,经历一年的时间,课题最终结题。课题研究是我不敢想的问题,那是我无法触及的一颗星,可是现在我已经把星星捧在了手里。

          现在的我还没有去开拓边疆教育的勇气,只想守住农村这一片沃土。当校长告知我有机会进城的消息时,我的淡然让他很是意外。我相信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会在乡村教育这块土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一路走来,非常感谢李胜楠李股长的鼓励。进入支教岛后在李股长的鼓励,我不断地突破自己,挑战自己,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石西珍《第一流的教育家》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