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深度思考

《深度思考》,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被书名给诱导了,以为这是一本职场指导书或者是一本如何提升职场能力的书籍,结果翻看后才知道这是一部以莫琳•希凯自身经历和职场感悟为主线的自传故事,字里行间所代表的是一个于作者而言温暖的回忆以及一个给后辈建议。书中描述了很多作者生活环境的细节,让人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作者想传达给读者最重要的一点是盲目的勤奋,注定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

      书中提到”你如何定义自己,这完全取决于你”。当下的社会是一个标签化的社会,为什么?比如说你在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你会发现短语加空格的方式要比一个句子来的更加准确,你在社交,购物平台上面以标签的方式存在,比如你在平台上留下子女信息的时候,平台就把你归类为有子女的人群,按照这个标签,你会发现平台会给你推送在育儿方面的各种物件及信息,平台通过标签化, 可以实现用户的群组管理。当然每个人自己都会给自己设定很多标签,这些标签往往是根据你的行为,外貌,心理特征凝练而成的。除了用标签定义你自己之外,生活方式也会定义下来。社会上大多是上班族,你会发现当你从忙碌的生活中一下子空闲下来的时候,你会不自觉的恐慌,你会想去找出自己恐慌的原因,但是你会发现这是一种很难描述的感情。后来我才发现,这是一种对惯性生活方式的不习惯。我可能习惯了每天6点起床,7点到公司,开始一天的忙碌。突然有一天,闲置下来,这种失重感,会让我不知所措。其实在那个时候发现,我已经习惯把忙碌做为我的舒适区。慢慢的希望当自己有一天面临这种困境时能意识到并且找到自我可以实现的价值的途径。

      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有表演的爱好,进而作者悟出了一个道理:体验不适的事物,放下先见之明,走入他人世界,这对于我至关重要。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所受的教育不一样,造成了现在不一样的个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于个体来说,体验不适其实就是一段新的旅程,美国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论,认知世界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舒适区不断扩大的过程,每次你去尝试新的挑战,开始你感受到的是不适和害怕,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对一件新的事情感觉适应和舒服,不再紧张害怕,你的舒适区就扩大了,进而促进你往外探索的勇气。所以,对我自己来说,如果有什么事情让你感觉不舒服,让你感觉紧张,不要回避它,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你想做的事情。突破了,你就又长大一圈;退缩了,你就还呆在以前的小圈子里。最后想说的是,“最让你不舒服的话,是对你最有帮助的话;最让你不舒服的人,是你最该感谢的人。”如果你每天都做一件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一年下来,你就能获得脱胎换骨的改变。改变来自于舒适区的扩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