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常常写个人简介。

上学的时候,入团、入党、申请补助、加入社团。

要找工作了,投简历、笔试、面试。

这样的场合很多。写的内容却常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群,想着要怎么介绍自己。

我是谁?常常由别人决定。

有时候,我是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大力渲染自己的家庭,贫穷,还可以更贫穷;家有兄妹三人,父母皆是农民,辛苦挣钱给一家人花,兄妹尚小,需父母照顾。学习不好,父母忧愁。全是夺人眼球的词语,极尽渲染贫穷。年少时讨厌的贫穷,这个时候是匕首,用来试探捐献人会不会觉得我的可怜,这个家庭的可怜。

有时候,我又变成了一个业余爱好为之丰富的大学生。我积极向上,追求爱与智慧。这些浮夸的字眼躺平在纸张上,就像我躺平在宿舍的床上,那么舒坦。要去给别人展示的那一面永远正向,看的人不知怎么想,我百无聊赖,不想较真。

当众自我介绍的时候,语言躺在地面,见到人就骄傲地挺起身子,开始大言不惭。曾经做过的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全都披上了华丽的外衣,仿佛真的对以后的每一种选择提供了决定性的作用。所有的经历捋一遍,串起来,说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组成了今我。今我来自这些经历?那些经历都是过往的浮尘,想起来都若影若现,我怎么可能记得这么清楚,顺理成章,条理清晰,前后逻辑严丝合缝,说得头头是道又真诚无比。

很小的时候入团,个人简介是老师给的模板,直接往上套,只需要一些形容词。班上57个人,活泼开朗的二三十,全班人基本都热爱劳动。然后红章子盖上,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入团了,每个月盖一个章,每个月交一次团费。每个人回到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那二三十活泼开朗的群体分成了四个不同的字:活、泼、开、朗。都无关联。回到家就等着父母做好饭,端过来,什么也懒得做,这是大多数人。

大学毕业后,开始找工作。个人简介不可避免。网上找来模板,上面罗列着:考过的证书、参加过的活动、上过的课、特长、实习经历、求职意向。年龄增加的同时,个人简介也丰富起来,好像是真的不停地在经历具体事情,可是,我想想,除了每一件事情的结束是每一件事情的开端,我又获得了什么成长呢?

理工科的我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表达清晰有条理;我喜读书求甚解,爱写作不忘初心。性格开朗,颇为感性。静若处子,写日记、写影评、写小说样样都行;动若脱兔,骑单车、桌球、爬山都不在话下!自律、豪爽、仗义,是我对自己的评价。吾之追求:从心所欲、畅快自然、纯然真我!

这是我求职文件上的个人简介,文字堆砌成了我这个人,看起来面面俱到,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一张纸,就是前二十几年的经历,这个人的一面,堆在这张纸上。连动都不能动,一转向就四分五裂,就地倒坍。

我就拿着这张完美的纸,来来往往各种公司,让各种陌生人看个人简介。当面介绍一下你自己吧。招聘官不看我,依旧看着那张纸。我更简洁地背了一遍那张纸的内容。于是我们开始交换信息——又是文字游戏。很多时候我希望大家都能简单直接一点,可是个人简介先行,蔑视我的幼稚,你不是早都习惯了这种方式了吗,我代表你,我就是你。

它深深融进我的生活里,和不同朋友交流时我也带着个人简介。有时我会理智安慰,当朋友向我倾诉时;有时我也沉默,当遇到情绪时,没人去倾诉,只能把个人简介藏起来,不让它看到我沉默消沉的一面;有时我竟然和个人简介上面一样,热爱生活也积极向上;更多时候,我只想瘫着,只想安静呆着,逃避责任,逃避任何和人打交道的关系。

很多时候,我也习惯看看别人的个人简介,心情和看自己的个人简介是一样的。我习惯别人积极的一面,习惯亲密的情侣、家庭、同事、室友关系,习惯大多数人都热爱工作,保证按时完成任务的同时保持创新。或者有人相信我,流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我也会暂时让我的个人简介看看,我安慰朋友时候的样子,然后下次在纸张上加一条:待人友善。我拿纸巾擦去朋友的泪,为朋友做一顿饭,努力让这些东西看起来不是表演,努力让个人简介看上去没那么浮夸和不切实际。

我终于习惯这些,从小到大,让个人简介随时附在自己身上,渐渐地,它成了我的另外一张脸。一张总是抢占主动权的脸。

我笑,它笑;我哭,它笑;我沉默,它笑。

我终于认识了自己,无比被动地认识了自己。

我是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