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常识,读这一本就够了——《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

如果你也是一位心理学爱好者,会不会在各种书名猎奇的心理学通俗读物面前皱眉呢?想了解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又不知道该从何下手?那么,我推荐你看一看这本《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

封面


这本《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的作者,是加拿大的心理学教授基思·奥特利。基思·奥特利是一位从事心理学研究六十多年的专家,他的学术地位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可。他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英国心理学会会士、美国科学学会会士,也曾是国际情绪研究学会主席。这本《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是他的心理学力作。

与一般的心理学专业书籍不同,这本《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不但具有浓厚的学术色彩,还兼顾了科普的重任。这本书一共有二十章,不但梳理了心理学的发展史、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还对很多心理学著名人物和心理学专业术语做了介绍。

《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第一章,是意识与无意识,给我非常大的震撼。这一章的开篇就用柏拉图的洞穴比喻来探讨人类的意识和无意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曾说过,要人们假想自己是从小就被锁在洞穴的长凳上,脖子被紧紧绑住只能看向前方,前面的墙面上映出人影来回,以为影子就是现实。人们无法回头看到后面的那团火,而那团火才是将人影映在墙面上的根源。

洞穴中的影子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体验吗?在柏拉图看来,人们似乎在自己看到的事物中体验到了真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人们不知道,其他过程也在发挥作用。柏拉图认为,我们并不了解世界上某些深刻的东西,也不能以常规的方式看待它们。由此,柏拉图指出,在出生之前,我们生活在另一个境界上,作为理想王国中的灵活存在着,也知道真理,只是在人们具象化的人生中忘却了真理。人们只看到了表象,并投射着自己的信念,但信念有对有错。因此,“认识你自己”,成为了德尔斐神庙上的一句箴言。

第一章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其他心理学著作。这本《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的其他章节,也时时撼动我的心灵。比如第十一章,讲述的是fMRI和体验的脑基础,不但探讨了体验产生于何处,还探讨了体验与艺术的关系。而且,体验不仅与艺术有关,还与爱有关。这个观点可以从颅相学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这些实验中,包括热恋中的实验参与者看到恋人照片和其他同龄人的照片,大脑脑区会有不同的反应;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和其他小孩的照片,脑区也有不同的反应。这些脑区的不同反应,也代表着实验参与者们不同的情绪体验。这些新的观点,对人们认知自我,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每一个心理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一定会给你带来全新的认知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专业常识,读这一本就够了——《人类的自我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