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西伯利亚理发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从小生长在寒冷的黑龙江,07年来到天津上音乐学院,所学的专业是二胡。虽然二胡比较传统,但我却一直很喜欢新鲜的东西,毕业并没有选择继续干本行,而是选择了广告行业。
起初我做了几年印刷,自学了平面设计,后来纸价涨得太凶猛,国家也提倡环保,于是我又投身于媒体行业,做起了文案策划。
在别人看来,文案策划的工作超级适合我,因为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写作。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写作分两个方向,一是故事类写作,二是理论类写作。我酷爱的是故事类,但新媒体偏重的是理论类。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故事和理论是可以完美结合的。至于到底怎么结合,我不说,等大家听完这次分享后,自然就知道了。
生活处处是故事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讲故事的呢?小学。在我们东北孩子的眼里,小时候会特别崇拜学校里打架厉害的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很多事迹也会在学校里互相传颂。但我们不可能像记者一样每天都跟着人家记录,这时候,大家就需要一个讲故事的人,轮到我上场的时刻,到了。
我是怎么讲的呢?我需要的只是一个开头,那个打架厉害的小子去了哪里,遇上了谁,后面的情节,就全靠我来编造了。
最奇幻的一次,是我们那流传人猫作怪,专门到各个小学里抓小学生吃。这样不真实的谣言,在当时竟让很多同学吓得不敢出门。半信半疑的我,也是为了壮胆子,便公然编造了一个已经毕业的学校大哥,主动去单挑人猫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是学校大哥以断掉一只胳膊的代价,战胜了人猫,并将它交给了警察局,打入死牢。没想到的是,这个离奇的故事竟然要比老师们每天给大家做的科学知识普及有效得多。孩子们都敢来上学了,因为他们知道,人猫被学校大哥打败了!
当时还没有互联网,电脑大多是黑白屏,系统还是Windows95,电视上的广告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LOGO配上唱歌般的旁白——“上海三菱电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故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电视剧才会出现故事,但人们却不知道,其实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故事。缺少的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后来呢?我们打开电视,看见一个穿了件白色单衣的美女在野外拼命奔跑,一只花斑猎豹在她后面不停地追逐。美女边跑边问:为什么要追我?结果镜头一转,美女与野兽在画面里定格,旁白响起:因为我要急支糖浆。
什么?急支糖浆是什么?无所谓了,但大家把这个故事记住了,如果我们再听到急支糖浆这个名字的时候,一定会想起这位美女和那只豹子。面对其他没有故事的品牌,我们还会犹豫去选择谁吗?商品不重要,故事才重要!
而现在,就连一张海报所展现的也是故事,比如杜蕾斯的一句话文案。
夜晚,无数升起的孔明灯。等等,那是孔明灯吗?分明是被火苗撑起来的杜蕾斯啊!再看下面的文字:今晚,注意安全(中元节)。
中元节习俗,放孔明灯祭奠先祖,同时还附带着一个传说,就是每到这个节日的夜晚,不要出门,因为外面会有鬼魂出现。不出门干吗呢?当然是做情侣们该做的事情啦,但这种事情也会存在着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导致今后要断送掉一个生命的意外存在。那么,杜蕾斯为你这次的行动保驾护航,绝对安全,没有意外。
一句话,暗藏了如此强大的故事信息,就连我们比较隐私的事情也被当做故事来宣传,这真是一个到处都是故事的年代啊!
用故事去说道理
很多人都听到过一个故事。
有一个盲人乞丐在路边乞讨,他手上举着一个硬纸板,上面写着:我是盲人,给我点钱吧!
他看上去很可怜,但却很少有人伸出援助之手。不一会,一个漂亮的姑娘从盲人乞丐身前路过,她看到了那张纸板,思索了几秒钟,便蹲下身子在那张纸板上涂涂改改了一番。
盲人乞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没等他开口,姑娘就走了。而这时,奇迹发生了。路人们再看到盲人乞丐的纸板时,纷纷从口袋里掏出零散的钱币,心甘情愿地施舍给他。
盲人乞丐很是困惑,他非常想知道那个姑娘在纸板上留下了什么灵丹妙药,于是,他忍不住去问别人。别人告诉他,上面写的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可我却看不见它。
发现了吗?我们把纸板上的两句话放在一起对比一下。
最开始纸板上写的是:我是盲人,给我点钱吧!
后来,姑娘改成了: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可我却看不见它。
这不只是文笔上的差异,二者从本质上就有明显的区分。前者在讲述一个人人皆知的道理,盲人的确需要帮助,但世界上有那么多盲人,谁也帮不过来。而后者则是在讲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我们认为极其普通的一天,在盲人的心里却觉得很美好,然而,当我们闭上双眼时,美好也不复存在了。
这样极简的故事,却叫人会跟着一起呼吸、心跳,跟着作者一起难过,读着被打动了,当然就愿意掏出口袋里的金钱了。由此可见,写出一个好故事,要比说千千万万条大道理强得多。
现在是一个自媒体膨胀的年代,几个大平台让写作遍地普及,人人都会写作,人人都能发表自己的文章,有很多对写作其实并不是很感兴趣的人也加入了写作大军之中。写字么,谁不会啊?按照那些大V们的套路去写呗。
但是,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这些自媒体推文中,爱讲大道理的人比比皆是,可出类拔萃的作者却难得一见。因为道理谁都懂,就算不懂,找本书学一学也能讲出些门道来。然而用这些大道理堆积出来的文章却叫人昏昏欲睡,千篇一律。原因很简单,我们上学时,你是更喜欢政治课还是语文课?
就算我们不写一篇完整的故事,我们写得是推文,那我们也要具备一个成熟的故事思维。我们的文字需要让读者跟着一起呼吸,一起心跳。人家一张海报都做成了故事,我们却还在苦苦地憋字,这样的差距未免太大了吧。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全球运动品牌最出色的耐克是怎么编故事的。
让我们先想一想,你有没有看过一条耐克的广告是在宣传它的质量有多好?我们会经常看到李宁、鸿星尔克、安踏在银屏上大肆讲解他们的鞋是怎样制成的,其中包含了什么样的技术,把鞋穿在脚上会是什么感觉。
而耐克呢?他们的广告是什么?
飞人乔丹手持篮球,目光锁向几米开外的蓝框,他迈着灵巧的步伐,挥动矫健的手臂,在空中跃起,时间静止,仿佛他在翱翔。画面结束,背景变黑,耐克的LOGO弹出,随之而来的是人人皆知的口号:Just do it。
从头到尾,没有一个镜头在讲述耐克鞋的质量有多棒,广告所展示的是一个伟大的故事。人们知道这个故事之所以称为伟大,是因为乔丹不仅是个天才,还是一个永不服输,所向披靡的战士。观众的眼光在随着广告而闪亮,观众的心情在随着广告而澎湃,他们被乔丹的传说折服了。这样的英雄穿的是耐克鞋,那大家还会去想什么质量问题吗?还会在乎价格的差异吗?这可是乔丹穿的战靴啊!买回来穿在自己的脚上,我也会感受到英雄的气息了!
如何把故事写好
有人说,我练文笔去,日更训练,写上几百万字;有人说,我看书去,把名家名著都看个遍,好好学习学习。
我想说,等你练好了,新媒体都倒闭了。如果你没有基础,还想蹭全民写作的这股风,做这些事,就眼前来讲,都是无用的。在我看来,对于大多数写作者而言,逻辑大于文笔。
下面说一些干货。
逻辑到底在写作中是怎么体现出来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结构。关于结构,我们需要记住两个数字:3和7。
3是什么?
我们都吃过三明治,如果把三明治拆开,单独去吃里面任何一样食材,其实都不怎么样。但怪就怪在,夹到一起吃,就会感到十分美味。这是为什么?我们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说一说。
在工作中,你一定被领导用这样的方式批评过:
小王,这件事你做得很好,我看得出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在这些方面,由于你经验不足,所以造成了公司的损失,以后还得多多注意啊!当然了,年轻人么,难免犯错。好在,你的优点还是很多的,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加油吧!
你觉得,这位领导是在表扬你还是在批评你?当然是批评,可怎么听上去像是在表扬你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他总共用了几个步骤来批评你:
1你在努力了
2你让公司损失了
3你还是很有前途的
看到了吗?三明治来了。上下两层面包其实不重要,中间那一层菜才是关键。这种方法到了优秀的作者手里,就变成了无限奇妙地创作技巧。你想说一个人好,那就千万不要一直说他好,一定要绕个弯子。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彭见明的《那山那人那狗》是如何把“三明治批评法则”运用到小说当中的。
有一个老邮差,他在山里送了大半辈子的信,如今到了退休的年龄,新上任的邮差就是他的儿子。这么多年,陪伴老邮差送信的是一只大黄狗,今天,他要带着大黄狗和儿子一起走一遍山路。路上的事情我们不说,直接快进到结尾。
一座桥,老邮差站在这一头,他的儿子站在另一头。在中间徘徊的是那只大黄狗。老邮差马上要走了,他叫大黄狗到儿子的那边,算是个交接仪式。但大黄狗舍不得老邮差,迟迟不肯离开。
老有差细声慢雨地对狗说:“跟他去吧,他需要你。”
大黄狗不走。
老邮差转身离开,大黄狗就跟着他走。他只好捡起一根棍子,朝大黄狗屁股抽了起来。狗疼得嗷嗷直叫,老邮差心里也跟着疼。
大黄狗迫不得已往邮差儿子的方向跑了两步,老邮差闭上了眼睛,忍住热泪,喉咙哽咽。可谁知,不一会,他竟感觉自己曾经受过伤的膝盖上有一股热乎乎的气流,睁眼一瞧,原来大黄狗又回来了!它正用舌头舔着老邮差的膝盖呐!
老邮差弯下腰,抱着大黄狗,又说:“去吧!”
这时候,“三明治”做成了,多一层,就变成了滥情,少一层,情感就不够深。三层正好。这是写作技巧的魅力,也是世间人情冷暖的规律。
7是什么?
现在让我们跳出故事的情节,站得更远一点,从整体来观察一篇合格的故事。什么样的故事算合格?我们写的是故事,但故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由人来推进发展的。记住,要让你的人物去掌管故事,而不是让一件件琐碎的事没有核心地蹦出来。那么,一个十分好用的结构会非常适合初、中级阶段的作者:七步走结构。
这个结构是怎样的呢?它把一篇故事分割成了7块。这7块是要熟背的。
1,目的
2,阻力
3,努力
4,失败
5,意外
6,转折
7,成功
7大块内容,都紧紧围绕着故事的主角来进行。下面,我举个例子,来验证一下,是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套用这个结构。随便找一个,就拿我们人人皆知的《西游记》来说。这个故事太长了,我们浓缩成一部短篇,就让孙悟空来当绝对的主角。
1目的:孙悟空出身不凡,不想让自己碌碌无为一辈子,他想成为比玉帝更牛逼的齐天大圣。
2阻力:天上地下有无数牛逼人,怎么会让一个猴子玩闹,灭他。
3努力:孙悟空游走十年,和菩提学艺十年,练就一身本领,对抗天庭,闹他。
4失败:no zuo no die的孙悟空被佛祖拍于五指山下五百年。
5意外:大唐那边来了个唐僧要去取经,佛祖发现孙悟空是个可利用人才,便安排妥当了一切,叫他给唐僧当保镖。
6转折:取经路上艰难险阻,孙悟空斗妖斗魔,更是磨练自己。逐渐,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无知猖狂,变得越发成熟了起来,领悟了人生道理。
7成功:陪着唐僧到达西天,被佛祖提拔成为斗战胜佛。
怎么样?故事就是需要这样一波三折,你不这样写,别人就不会喜欢看。在三折之间,穿插着彼此的联系,最后形成了七步走。有人说了,那悲剧怎么办?也有最后没成功的案例啊!
当然还有更多的结构,但是,先把这第一个套路练好了再说吧。我希望现在大家就操练起来,在脑中随便找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最好是自己认识的人,生活中实际的人,把他当成主角,说一段关于他的故事。不必真实,可以大胆根据“七步走结构”和你对这个人的了解,去推测他将会遇到的——目的、阻力、努力、失败、意外、转折、成功。
不用深思熟虑,凭借自己的直觉,走好每一个步骤,10分钟,你就可以讲述一个原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