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管教孩子既不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


-01


最近追了一部电视剧由孙红雷主演的《带着爸爸去留学》,剧中孙红雷的幽默风趣,剧情的各种作,简直是承包了我一年的笑点,但笑过之后,是沉重的反思,这部剧真实的反映了当代我们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所作所为对于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而家庭教育更是决定了一个性格形成和个人发展前途,就像这部剧中,几个家庭所造成几个孩子截然不同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责任重大,可没有人教会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谁愿意跟孩子吭叽40来分钟,还不如打他一顿来得容易啊。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为孩子而竭尽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给孩子带来最好的结果。

既不能娇惯,又不能严厉地对待孩子,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得到好的结果呢?

我想《正面管教》这本书会开启我新的篇章。


图片发自App


利用了三天碎片时间看完了《正面管教》,全书300多页,我是一页一页没有错过。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一本书让我觉得这么受益匪浅。

其他的教育类书籍,只告诉我们要爱孩子,理解孩子,却没有哪一本书像《正面管教》一样告诉我们为什么和怎么做。

我看这本书的过程就是不断洞悉自己的心理过程,我的头脑中闪过无数个的“案发现场”,失败的,成功的。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用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这种管教与其他管教方式最大的不同是:

正面管教对孩子和大人都不会造成羞辱。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的为基础,它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理解正面管教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孩子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当孩学着做一名对家庭、班级和社会有贡献的成员时,他们孩子就拥有了健康的心理,他们会是高效的决策者。

换句话就是正面管教的真正目的是引导启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的能力,这里的关键词是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长期试用性。

那么如何做到呢?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1)是否和善坚定并行?(对孩子的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是短期有效的,担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个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愿意合作)

-02

一、和善与坚定并行---关注于解决问题。

a.“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

和善”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娇惯孩子并不是尊重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失望也不是尊重孩子,这样是剥夺了孩子的“抗挫折”的机会。

用言语表达对孩子的感受的理解才是尊重孩子。比如:我看得出来,你很难受....。然后,相信孩子能够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如何做到和善呢?

① 预先告诉孩子即将要做什么。比如和孩子发生冲突时,自己走开并告诉孩子等冷静下来再谈。走开就是对自己和孩子的尊重。

② 不要生气时解决问题。生气时,我们双方用的都是“原始脑”---在这个状态不是“战”就是“逃”两个选择。

谨记:和善就是等于尊重。

b. “坚定”并非意味着惩罚、说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

坚定的侧重点是对自己及当时的情形的尊重,不是试图用说教、惩罚等手段控制孩子。

我们要给孩子制定限制时,让孩子自己参与制定并选择,比如看电视只看1小时。

当孩子有机会自己选择时,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起责任。


这里的关键是,当孩子违背了限制时,家长的态度是尊重关键,不要惩罚也不要说教。避免你去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应该怎么办。

比如说好了吃饭15分钟,到点收碗,如果孩子因为磨蹭没按时吃完,你也要收碗,但以尊重孩子的口气,让孩子自己去想发生了什么事,自己该怎么办?千万不要告诉孩子,说好了怎么着,你又没做到之类的话.....这都是羞辱孩子不是尊重。

如何做到坚定并和善呢?

答案是:关注问题的解决,找到双方的解决方案。

传统的管教方式是关注教给孩子做什么而正面管教的关注的是你要教给孩子的什么。即在尊重孩子下,让孩子自己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

这里的关键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问题付出代价。这个方法就是3RHIH(相关性,尊重,合理。有帮助).

比如当孩子玩球把别人的窗户打破了,你倆决定结局问题的方法是一起修理玻璃(所需要的材料费用从孩子零用钱里扣)这就是3RHIH。

只要不责备孩子,并且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你和孩子不但在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就是在相互尊重。

这点,我觉得在在《带着爸爸去留学》中,孙红雷饰演的老黄对黄小栋遇到的不管是叛逆孩还是早恋等问题上,就用了“坚定、和善”的原则,做得非常的好。

这里如何做到“坚定”和“和善”的技巧有:

(1)积极的“暂停”。当发生冲突时,让彼此都冷静下来,感觉良好了再继续解决问题。

a.花时间训练。教孩子使用“积极暂停”或者“重新振作起来的时间”好办法就是用于自己。怎样才会让自己感觉更好。

b.让孩子自己布置一个暂停区--一个有助于让他们自己心情好转的地方。

c.事先和孩子们商量一个好计划。

d.教给孩子,当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意:没有必要每一次都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有时候积极的的在暂停已经足以中断问题的行为,而更多时候,需要暂停的是我们自己。

(2)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探讨问题,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并且开始启发式问题:

① 不要预设答案。预设答案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② 如何和孩子之间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③ 启发式问题要发自内心。智慧地指导自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和自我价值感---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所有人的首要目标,孩子尤其如此。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时,就会选择以下四个不恰当或错误的目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得到关注时,才会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由你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的蛊术,但至少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来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 来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来帮助孩子达到他们的真正目的: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有三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孩子的错误目的是哪一类: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行为的反应。如果你感受到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如果感受到了威胁、挑战、被激怒,孩子的目的可能是寻求权力之争;如果感觉到了伤害、失望、难以置信孩子的目的可能是报复

第二条线索:你要求孩子停止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停下一会儿又会重新开始原来的 行为。

寻求权力:孩子继续不良行为,并言语顶撞,消极抵抗。

报复:用伤害或者报复的行为来反击你。

自暴自弃: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在打扰他。

第三条线索:目的揭示法。充满关切的倾听,不要评判,反射式倾听,启发孩子自己说,并感受到被理解。


总之,孩子不良的行为是在用一种密码---当他们的行为激起我们挫折感而不是关爱时,他们就在试图告诉我们,他们想要归属感,消除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途径就是找到一种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找到归属和价值感。

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三、是否长期有效---废除惩罚,要甄别惩罚与逻辑后果法。

惩罚短期有效,惩罚通常会立即制止不良行为,但没有长期的效果,相反会让孩子更反叛。或者严重的丧失自我。

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要让孩子感觉得更好,而不是更糟。

大人的说教,叱责、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把其他任何责难、羞辱或者通风库附加到爱孩子身上的借题发挥都是在以惩罚的形式来控制孩子的行为。

惩罚可能让我们得到更快的结果,但是,逻辑后果使用得当是帮助孩子培养自律与合作的很多非惩罚方式中的一种,但我们要区分逻辑后果与惩罚。

逻辑后果与惩罚的区别:

图片发自App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

尊重:是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羞辱或痛苦。

合理: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都是合理的。

预兆告知:预兆让孩子知道选择了某种行为会有什么结果。

比如,当和孩子约定吃饭15分钟收碗,提前告诉孩子,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要是因为玩耍没有吃饭,要坚定的执行,尊重孩子,不要说“我早说过,……”之类的词,借题发挥来羞辱孩子。

可以引导孩子,三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并知道下一次该怎么做。

这里只要了一个R都不叫做逻辑后果,都是一种变相的惩罚。

惩罚会造成四个R。


图片发自App


总之,管教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我们要让孩子明白:

特权=责任

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拥有玩具是一项特权,把玩具照料好是一种责任。我们所有的方法关键目标是促使孩子成为幸福而有责任感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正面管教》:管教孩子既不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