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单点社交还能做什么

互联网前期做单点社交,主要思路是先圈人抢地,所以陌陌简单粗暴有需求就找人聊,结果就是满足男性快速honk的诉求,女性的社交体验较弱,更适合做不平等的服务关系做变现。探探跟着tinder的步伐找到了缓解女性互联网负向交友体验的方式,利用信息获取和双向匹配,最终陌陌和探探将男性追求速度,女性注重筛选的两性honk诉求覆盖达到了一定的上限。再往后“快餐社交”慢慢被厌倦,寻找soulmate便成了主流,核心就落到了这类女生用户的获取和维系,最后再细分发现还是以结婚为目的的需求才能更精准,局限性的精英交友也同时出现了。

在我当前的认知范围下,社交的本质是信息的匹对。基于此,社交整体的关键点为展示自己的社交优势(资料),用户匹配,建立信任(破冰),深度交流(互动),关系维系(内容)。绕过已经处于算法解决用户匹配的关键点外,专注讲讲其他节点的提升方式。

1)针对社交优势

基于社交本质秉承一个共同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交优势,并且总会有人欣赏你独特的信息资料。目前各社交平台引导用户填写的信息根本不是所谓的“社交铭牌”,只是事实给予的信息而已,性别男,18岁,南昌人,距离我150m真的能够说明这个人和我契合吗?社交优势终究还是需要回归于“人”,经历造就优势。平台要做的是通过深度信息填写引导(不是多是有价值)/基于浏览内容收集出的用户喜好标签,并展示出用户的社交优势,给予用户真正的社交通行证。

2)建立信任

信任是对对方信息的校验:身份真实的认知传达,好友对他的真实评价/标签确认。达到承诺是不依赖外人外力达到建立的最高效方式,引导两个人之间进行承诺,eg:明天见。这一步可以做到比算法更准确的识人方式

3)深度交友

深度交友的核心是互动,1v1的互动偏向竞技,容易疲惫。如果2v2...v2增加配合,共同分享喜悦和失败,想想就会很有趣哈

4)关系维系

单点社交的关系维系叫做我们有源源不断的话题,根本点就是内容生产,内容互动,保证用户在应用内活跃,基于朋友圈以外的维系方式,eg:话题社区。否则关系维系的终点还会回到微信。

其他:

1)无性别交友真的可以动起来了,soulmate的概念已有,但是市场还停留在异性社交。

2)互联网成熟期的打法已经由先圈地变成了先精准,更考验创业者的思考和观察能力


小提一下微信&Whatsapp

Whatsapp:与发“短信”一致的产品功能,大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免费的讯息费用,能让人们随心所欲进行信息共享,对已有社交关系的深度互动有着绝对的优势,尤其在曾经那个年代。但只提供工具,靠用户线下的关系亲疏和必要联系作为用户留在平台的绝对原因导致用户社交圈越来越小,最终产品定位也会走向人们所谓的“熟人社交”,但whatsapp的在发送短信是十分开放的,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即可,这对于工具平台的信息治理来说是需要攻坚的。正是看到了这个结果和对人性的了解后,所以微信绕过了互联网初期无知的“效率解决一切”的思路,微信便有了“双向确认”的添加好友的流程,做实了“熟人社交”的名号,同时后来也提供了朋友圈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节点,增加了用户间的互动,没有联系原由的历史好友也有了新一轮的破冰话题,想要将每个人的微信好友圈盘活。同时但随着微信以摇一摇破圈之后摇身一变成为平台型产品,平台产品肩负社会使命,用户的需求也十分多样,当然网民的覆盖和用户的留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所以微信的下一个增长点在于社会使命价值,同时需要小心翼翼的商业化,所以有了朋友圈广告,微信公众号,以及关联一切的小程序。当前的视频号也是仍然在走着社会价值的路线,跟随时代潮流为内容生产者提供工具和流量。微信已经不是和陌陌探探soul之类的产品争夺社交赛道的维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单点社交还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