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

【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上官皖儿

上善若水,这是几千年来人们总结的对水的最高评价。而治水有功的大禹,自当得到同样的称颂。

远古洪荒,大水茫茫,夏禹九州,大禹治水,足遍天下。大禹治理了天下九州的水患,成就了千秋伟业。

大禹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亲叫鲧,算起来,还是黄帝的后代。大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

有文字记载,在尧舜时期,中原大水浊浪滔天,浸满四野,丘陵平川,一片汪洋,民不聊生。为了拯救人民,尧帝命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水患。鲧采用堵的方法来治水,在京都周围筑起了数百里的大堤。大堤虽然暂时堵住了洪水,但时间一长,洪水将大堤冲垮,形成了更大的水灾。尧帝见此大怒,遂将鲧杀死。

大禹的父亲被杀后,尧帝便命大禹治理水患。大禹接受任务后,认真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一套“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从治本出发,因地制宜,以疏为主,疏堵并用”的治水方针,深得尧帝赏识。此后,大禹便带领着伯益、后稷、应龙等助手和勘探设计人员,踏上了艰苦而漫长的治水之路。

但,据史料记载,上官皖儿发现,大禹治水的辉煌足迹和传说故事,多在黄淮一带。诸如三门峡的形成,鱼跃龙门,寿州禹临寺避雨,凤台县斧劈鞭打峡山口,蚌埠怀远县的禹王宫、禹娶、禹会……

先说说大禹治水遗迹,禹会村遗址,禹会也称禹墟,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地考察得知,这是淮河流域目前发现最大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而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龙山文化时期。涂山既有大会诸侯遗址,又有娶女首领为妻的涂山氏国遗址,并留有禹王宫、启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启之地的)台桑、防风冢、禹墟等多处遗迹,山上禹王宫有数千年历史,历代文人名宦如狄仁杰、柳宗元、吴文魁、苏轼、苏辙、宋濂、邓石如等,均来此游览凭吊并留下大量诗文铭刻。

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

“那个时候,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梁州、豫州、雍州、荆州。”著名记者、作家淮君总编辑说,大禹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变成肥沃的土地。

我们今天的华北平原,大约在260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黄河之水从黄土高原一泻千里,带着大量的泥沙从嵩山入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泥沙填平了阜阳,填平了亳州、宿州、淮阴,又填平了商丘、菏泽。大量的泥沙阻挡了黄河水南下东流,只能被迫往北进入渤海湾。又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渤海湾的沧州、德州、衡水也被填平了。泰山南北形成了一片广袤、肥沃的大平原。大约在7300年前,华夏族祖先的一支族群来到淮水中游的涂山生活(双墩文化遗址),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涂”这个字。

据【尚书•禹贡】所载,禹从黄河孟津依太行山脚往东北引水入漳水至沧县入渤海。历经八个春秋,黄河水终于被驯服了,淮河流域的人民终于不再被黄河水侵害了【直至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濮阳决口,经巨野由泗水再次入淮】,历2000年,大禹居功至伟。

当时,黄河水不入淮了,但是,淮河入海的水道已经没有了。淮河流域涂山氏族及其他部族在禹的领导下又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疏淮入海工程中。据【尚书•禹贡】所载,禹导淮至盱眙,经淮阴达涟水入海。淮水入海工程使淮北平原的沃土再次成为华夏人民的乐园。

淮水入海了,但,上游来的淮水又在凤阳山被阻,积蓄在涂山之南。要想把淮水排出,就必须开辟新的水道,有成功的希望吗?很多人认为禹劈涂山导淮水北流是神话传说,以当时的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涂山主峰与现在的荆山之间有一条约600米乘600米的山冲,在这个山冲里,也就是现在的荆涂大桥的上游,两座山是相连的。它的平均尺寸大约是底宽300米,长600米,高60米,土石方量大约是540万方。如果开挖200米宽的水道,大约是180万方,说多不多,但也不少,尤其是没有钢铁工具的时代。

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

那么,涂山所在的淮河是不是洪水冲刷而形成的呢?其实,在没有人类引导的情况下不太可能。一是洪水可以绕涂山而过,二是落差太小,几乎没有什么冲击力。那么,是不是天然的河道呢?也不像是天然的。两座山有明显相连的脉像和开凿的痕迹,河床上也散落着大量的花岗岩碎石,因此,涂山淮河是自禹开始及后人多次开凿而形成的。

在帝尧七十二年(舜摄政),禹奉命治水(三十岁)。帝尧八十年,禹疏黄河入海成功。舜巡视天下,分天下为十二州。大封功臣为诸侯,统帅各部族。封禹于夏(今禹县),赐姒姓,统领州伯,以巡十二部,是为夏后氏之始祖。 禹从一个被迫顶父治水的贵族青年,成为华夏族的治水英雄,成为征服苗人及诸侯的王者,成为华夏第一王朝的实际开创者!

劈山导淮,娶涂山氏女,生启,三过家门而不入,禹会诸侯于涂山,可见,淮河明珠蚌埠是禹生活战斗的根据地,蚌埠是禹会诸候于涂山,持玉帛者万国;“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发生地。

“而对于寿州来说,水是绕不开的话题,历史上因水而兴,因水而灾,不可计数,而寿州古城恃水而据,成为古人营建城垣的奇观和典范。”著名记者、作家淮君总编说,寿州城北依八公山,环淝濒淮,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更有“水漫石狮头,水从孤山流”之说。

寿州城墙与北门大桥上石狮子齐高,石狮子又与淮河孤山口一致,淮河涨水,涨至石狮,淮水便会经孤山口泻下而城中无虞,故石狮头成为古城防洪的水文标志。这可是简单中蕴藏的大智慧,不能说不与大禹曾经在此治水而留下的启示有关。

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

❣【文献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史记·夏本纪》“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司马贞索隐:“《系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亦称“ 女娇”、“ 女趫”。

《尚书·虞书·益稷》篇云:“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

《孟子·膝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吕氏春秋》曰:“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

《华阳国志·巴志》:“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庄子·天下篇》:“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所述的,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堕地,他没有见过一面。孟子说,“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史记》中所载,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都表示出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和间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顾及儿女私情。(文/上官皖儿,又名上官皖,別署淮南九公,陛楼阁主人,著名新闻人、书画家、作家)

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

❣敬请关注>>【上官皖儿游遍#中国古城古镇#系列报道❣】【上官皖儿世界巡回展演阅历地动态纪实】

【说明】:感谢阅读❣鉴于如今互联网自媒体、公众号、小程序及影视编剧人员等随意转用、洗稿等现象,上官皖儿的文章都是简单书写之作,转载请署名:上官皖儿。媒体出版机构需与上官皖儿联系后,增添润色文字、丰富精彩内容方可刊发,在此说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禹治水,为什么多在黄河淮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