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学习》2/7-3组-慕色-喜鹊 20211118

进程跟进和追踪记录

【R】

当我们开始持续行动的时候,需要有跟进方式以追踪行动情况,通过数字量化的方式展现轨迹。我从2014年写第一篇文章开始编号001,之后每篇文章累加一个计数,从个位数到四位数,才有这本书和读者见面。

我们需要各种数据化手段标记我们做的事情,不管是记日记还是写总结,写文章或者做整理。只有写下来才不容易忘记,才能抵抗时间的流逝。电子化时代,在计算机上记录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去做一些记录,就像我把文章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上一样。

一旦一次行动记录下来,就像在时空中做了一个标记,于是形成一个标的物,你可以用来整理、分析、审视、复盘,这会比仅仅停留在脑海里要好很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在持续行动的节奏下,会做很多事情,并且有了记录的存在,可以很方便地浏览回顾。持续写作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通过文章把自己的思考总结成文字,日积月累,也成了一本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同样地,我们在学习英语、编程或者任何其他领域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整理形成笔记。

现在网络很发达,我们可以把这些信息公开在网络上,同步到社交媒体中。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同步只是副产品,不要沉溺其中。社交媒体具有很强的即时反馈属性,很容易让我们偏离航向。起初只是顺便把它同步在网络上,然后为了追求更多即时反馈的刺激,赢得大家的夸赞、打赏,甚至有人喊你大神,于是就开始想,我怎样让更多的人给我打赏?而这样就本末倒置了。现在有许多人一开始写文章就想搞个人品牌,然后经过一通设计,立马就貌似成功人士。这样有点过于浮躁,先做点实际的事情,再搞搞花架子可能比较好一些。个人品牌是一种结果,未必是你的工作目标。


【I】

what:行动的情况需要被记录。

why:想法停留在脑海中,很可能会被忘记。记录可以用来整理,分析,审视,复盘,积累带来力量。

how:

1.做任何事情都形成记录,先分类要记录的事项记录:1)日记;2)总结;3)文章;4)整理 等。

2.选合适的载体:纸质本,个人电子笔记,或发布至社交平台。

3.记录是原材料,还有下一步作用,建好后续延展的分发和处理。

4.定期回顾,在一定量的基础上 整理,分析,审视,复盘。

5.形成自己的框架,并在后续填进新内容的过程中持续迭代。

where:1)日常想法/感受/心得/思考;2)学习技能;3)工作日结 4)读书或审美输入 等。


【A1】

我记录自己的情绪/想法/行为等信息超过一年半了,也总结出了很对行之有效的点。录入虽有框架,但内容处于很散的状态,无法形成可输出的体系化的东西。

看了这段介绍,发现自己只有审视和分析,没有定期的回顾和复盘,以及整理。新的认识,就算和旧的记录有所关联,也作为一个单点新信息,未与之前的相关信息连成框架,看不出累加的层次。写的也只有自己看,很多语言和逻辑是未经修饰的,不能直接发布。

接下来我可以着重关注回顾与整理框架,以及将每个专题形成有逻辑的文章,发布至公开的平台,积累成果,可以收到更多他人的意见,有助于修改与进化。

【A2】

目标:找一个自己正在进行的领域,英语学习笔记,持续地积累,形成大树。

1)每日学习记录在Notion

2)周定期回顾在Notion

3)有进展,总结出的经验,发布至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学习》2/7-3组-慕色-喜鹊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