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到底有什么用?

1

我喜欢哲学,但我和许多人一样一直以为哲学是“无用的”,就如我喜欢的文学一样。

而且,我也觉得哲学比文学更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学生时代哲学课上老师讲了哲学是研究事物基本和普遍问题的科学,这基本规律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可谓是科学的科学。

中学时也大概知道一点古典数学物理学家早期都是以哲学家身份出现,甚至论文标题都以哲学为名,这让我觉得哲学更神秘,也更高高在上了。

我觉得自己无力研究那些作为基础的科学知识,自然也难啃哲学了,后来在思考生与死、生命意义与价值等问题无处解惑时,才又去有意识地翻看哲学书。

最近读了这本《生活的哲学——寻找人生意义的12堂课》之后,才明白,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哲学是最有用也是最平常的。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绪调节问题,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这是心理问题,但是《生活的哲学》这本书告诉我们,学习哲学能帮我们更好地解决它。

本书作者朱尔斯•埃文斯就有亲身经历,大学时曾患上了社交恐惧症,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接触到认知行为疗法并通过它治疗了自己的情绪紊乱。认知行为疗法就是一种在古代哲学启发下产生的心理疗法,作者由此开始了对古代哲学在现代生活和心理学中应用的研究。

埃文斯现为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历史情感中心主任,也是英国最大的哲学俱乐部——伦敦哲学俱乐部(LPC)的负责人之一,致力于通过哲学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2013年,他被英国广播公司与英国艺术和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联合推选为“新一代思想家”之一。

《生活的哲学》是他思想和实践的一个结晶,主要讲述了哲学为什么有用和如何运用哲学指导我们的生活。

本书被设计成作者梦想中的纸上雅典学院,作为读者的我们得以有幸进入该学院接受一整天高强度的哲学培训,聆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爱比克泰德、伊壁鸠鲁、第欧根尼等12位古代哲学大师的12堂哲学课。

2

为什么说哲学是有用的?

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认为哲学是“治疗灵魂的医术”。而深受古希腊哲学启发的认知行为疗法取得的实效更是最好的说明。

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是ABC情感模式, A指事件,B指信念或想法, C情绪或行为反应,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对事件A的信念或者想法B而改变我们的情绪C。这个疗法就受到古希腊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启发,他说: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埃文斯由此领悟到他的社交恐惧症与抑郁并非心理分析说的受压抑的性本能,也并非只能用药物纠正,而是由有毒的信念和思维习惯导致,从而成功治愈了他的情绪紊乱问题。

其实,爱比克泰德这句话就是我们早就熟悉的“心态决定一切”,我没想到情绪会与信念有关,从而上升到了哲学高度。我知道思想与哲有关,但没想到情绪也与哲学有关。

不过想想也是,一个人的情绪自然会受到思想,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你如何理解世界,你认为生命中什么很重要,而这就是哲学。

从这点来说,哲学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因为不管这个人是否学过哲学,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

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的哲学与他的精神健康及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不加思考地接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思想信念,而这些信念思想又恰好是错误的,那么他就会“生病”。

因此,苏格拉底说: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省察我们的人生呢?这就是《生活的哲学》所要讲述的第二个问题。

3

如何运用哲学帮助我们生活?

省察并不只是省察高大上的思想,在这里更指省察我们无意识的信念。这种省察自身无意识信念的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创始人之一的亚伦.贝克称之为“苏格拉底式方法”。埃文斯把“苏格拉底传统”分为四步:

1.认识自己

2.改变自己

3.有意识地培养新的思维、感受和行动习惯

4.把哲学当作生活方式来遵循

下面我以控制愤怒来做个简要说明。

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内加,是伟大的作家和优秀的心理学家,对莎士比亚产生过重要影响,他在控制愤怒专著《论愤怒》中,给出了长期和短期控制愤怒的方法:

第一步认识自己,就是用理性去省察我们无意识的信念和价值观,在这里就是弄清容易触怒你的东西。

第二步改变自己,就是用理性去改变我们的信念,从而改变我们的情绪。

对这点,有许多人提出异议,认为我们是物质的存在,受物质世界的控制,但神经科学有证据支持,认知行为疗法的实践说明能够挑战和克服哪怕是非常根深蒂固的情绪错乱。

在这里,短期改变可以尝试用休息一下和微笑等外部特征来改变内在情绪,要想长期改变就要挖掉愤怒的认知根源,可反复把愤怒的危害放在眼前,形成正确判断,阻止自己变得愤怒。

塞内加还认为,过于乐观的期待是造成愤怒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常常被违背我们希望和期待的事激怒,包括家庭琐事,他人的怠慢等等。

他脾气暴躁的弟弟就是如此,对欠他们的敏感,对于得到的却视而不见,针对这种情况的一个有效办法是降低期望值。

第三步就是有意识地培养新的思维、感受和行动习惯。带着新的哲学洞见,通过有意识地重复性训练,培养新的思维和行动习惯,在这里就是让自己变得不再轻易发怒。

上面三步是认知疗法的核心思想,展现的只是思维技巧,适用于任何人和任何场合。

第四步把哲学当作生活方式来遵循,这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最后一步,但埃文斯认为这一步涉及到了具体的道德价值观,不宜一刀切。

他所在系的哲学家们在这一步就迈向了不同的方向,因为他们对什么是良好的社会有不同的观念。

埃文斯认为这步应该由每个人自己做出选择,他在这本《生活的哲学》中就只是教授通往美好生活的不同道路,选择哪条由人们自己决定。

4

《生活的哲学》介绍了12位哲学家的不同哲学,包括他们的生平逸事,主要阐述其中可提取的励志技巧,并采访了用这种哲学克服严重问题改善生活的人。

如爱比克泰德等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控制可控制的,接受不可控制的,两个原生家庭非常糟糕甚至可怕的年轻人,用这种哲学让自己不再因自己不能控制的事物而责怪自己,也不再以此为借口任由自己愤怒堕落;

伊壁鸠鲁享受当下快乐的哲学让一位面临绝症的哲学教授变得坚强;“魔术师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教给我们吸引力法则和格言的力量;

像狗一样生活的犬儒派第欧根尼教给我们“极简生活”,我原来只知犬儒是无原则骑墙人的代称;

神秘论者带我们用宇宙视野来缩小眼前的生活琐事困扰,怀疑论者则教我们学会批判性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都强调哲学的政治与社会维度等等。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是否能把这种哲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这种哲学能成为一个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基础作出了自己的分析,指出了利弊,让读者自己作出选择。

所谓错误的信念,其实除了一些明显错误的信念,如认为别人一定要赞同我等,有些信念则要看针对哪个具体的人才是有害的,这就要你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心,你真正信什么,重视什么,追求什么?

背离真正的自我会造成剧烈的内心冲突乃至分裂,那么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有毒的信念。

读完这本《生活的哲学》,我想起了冯友兰的一句话: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学其它学科的目的是使人成为某种人,某种具有一定职业的人”

“无用的”哲学其实是最“有用”的,它让我们心理健康,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哲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