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月自我提升计划--逻辑思维(20)

今天看到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来自罗辑思维罗胖60秒:话说我有一个朋友,那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者,不信神,不信鬼,所有没证据的东西,他都不信。他有一辆好车,有一天,有个不识趣的人坐他的车,闲聊中说了一句话,说这车挺好啊,但是我认识两个买这车的人,一个重病,一个坐牢,唉,好惨。说完就走了。这朋友心里可就开始打鼓了。要说把这事放心上吧,无聊,不符合唯物主义价值观;可是完全不挂怀吧,又做不到。压力越来越大,几个月之后,他还是扛不住,找了个机会把车给卖了。

那天,我跟吴伯凡老师聊起这件事。吴老师说,过去都以为科学精神一普及,宗教就没人信了,看来不是这么回事啊。

宗教提供的是一个意义系统,它像磁场一样存在,各种琐碎小事都在里面得到解释,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这是一种没人能真正彻底躲过的力量。」

看来人们偶尔不理性非常正常,或者就是在你认为理性时的时候就真的理性吗?我想罗前者他的朋友做出决策时,除了宗教的意义,还有自己过去的经验和事件发生时的情境。我们无法解释自己不理解的事情,一件新事物需要借由过去的经验和当下的情境。

又或者我猜测一下,罗胖的朋友可能想,现在损失点钱将车卖掉避免未来更大的损失(生病 、坐牢)非常值得。他这种心理就是整个保险行业营运的基础——人们愿意承担一个确定的损失去避免更大但不确定的损失。更进一步说人们的抽象态度和具体行为之间也只有第微弱的关系,或是完全无关。就像学生在考试是否作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为这次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不是他自己所宣称的对待作弊的态度。你看生活总是如此有趣,我们昨天说到知觉和记忆我们决策的影响。情境和经验也同样影响我们的决策。

Topic 1:这是你的确切答案吗?

1、一个事实是,各种问卷调查,在问卷设计者的操控下,无论自己多么的认为是真的表达了内心确切的想法,还是无知觉地成为他们所需的民意的一部分。也就是你自认为真切的回答,并不是真实的。情境,问题的形式、方法都会影响你的决策。

2、在决策和判断领域,情境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知觉错觉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对比效应、初始效应、近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3、综上,情境因素对人们的反应方式有很深的影响,不管这种刺激物是几何图形、性格特征、法律证据,还是胡说八道。 因此,任何有关决策与判断的有意义的分析都应当考虑情境效应的影响。

4、如,在某些特别的问询方式下,一部分人会对一些问题发表意见,但实际上他对此并不真正了解,这种看法被称为“虚假意见”。类似于你觉得头痛,他却劝你多喝水。

5、如何才能过滤掉虚假意见呢?1)在问卷中设置“没有看法”或是“不知道”这样的选项。2)询问对方对某一问题的看法。3)询问对方是否听过某件事或是读到过有关某个问题的报道。

Topic 2:问题措辞对答案的影响。

1、有时候,即便只改变一两个词语,不管是问题本身的变化还是答案选项的变化,都会对人们在回答问题时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以多种方法来测试和比较结果。

2、当人们对一个问题并没有坚定的信念时,通常会对那些“最广为流传的句子”做出反应,这些句子使得人们的态度往社会所赞许的方向靠扰。

你所勾选的调查问卷答案真的代表你最真实的想法吗?


10个月阅读40本书,包括:自我管理、沟通协作、心理学、逻辑思维、社会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商业素养、哲学素养、生活,每周一本书。希望能够做到——今天比昨天聪明一点点。

这是逻辑思维部分——《决策与判断》(作者 斯科特·普劳斯 )精读版的阅读笔记。Day-2/6。

Keep go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个月自我提升计划--逻辑思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