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等式,能管多久?

《往事与心事》前传之七:

婚姻不等式,能管多久?


我的父母,八杆子打不着、天差地别的两个人,不知怎么就走到了一起。牵线搭桥的人,脑洞不是一般地大。

他们1963年结的婚,在一个叫作余家岩的小山村。

先说空间距离。父亲老家在渝西荣昌县,距离渝东北的丰都多远呢?

我的奶奶在他们婚后不久,来过一次,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花了三天时间。

老太太一路问着,从村里到荣昌县城,坐客车到重庆,一天;从重庆坐船到丰都县城,又一天;从丰都坐客车,到邻近的崇实区场上,走两个多小时到余家岩,再一天。

满满当当三天两晚。

这是地理上的距离,其他方面的差别更大。

再说成分不同。这是更要紧的。父亲家里是富农成分,不好。据父亲讲的意思,他家祖上极勤恳、极节俭、极爱读书(后来证明那个“极”字用得极准确)。解放前,他家靠辛勤劳作积攒了些钱,都用来买地,评成分就是这么来的。而奶奶家,听说还要厉害些。

母亲家三代贫下中农。大哥是大队干部,中共党员,二哥是区公所干部,中共党员,根正苗红。她家特点是待人热情,好面子,面子比什么都重要。

第三是职业。父亲是脱产干部,城镇户口,母亲做过一小段时间民办老师、区民政干部,但一直是农村户口,这是城乡差别。

第四是性格。父亲性格懦弱,谨小慎微,沉默寡言。母亲完全相反,任性强势,待人热情,极好面子。

第五是年龄。父亲比母亲大了整整7岁。

他们安的家都跟别人不同。没在父亲单位,也没在母亲娘家爱国1队。而是另外找的一个地方,爱国3队,地名叫余家岩。那时候,另外落户可不易,每个人都像钉子一样,被户口钉在了一个地方。

难道他们就没有一点相似的地方吗?

硬要找,还是有的:他们的颜值,估计都比较高;他们的文化,也算高。那时小学识字,算有文化。父亲中专,在县城几乎算最高,母亲丰都一中高中毕业,在女性中也十分少见。

他俩这个开头,几乎比电视连续剧《都挺好》的苏大强赵美兰夫妻,还要精彩。

现在他们磕磕绊绊六十年了。

怎么说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岁月,或许,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婚姻不等式,能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