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天:只要信,不要问

2016年,售价四五千人民币的iphone 6在大陆可以卖到一万到三万。提前拿到大陆未上市的苹果手机,就是财富和潮流的标志,所以有了卖肾青年。不过才三年,青年晋升佛系,不争不抢只呼吸,而钻卷帘门买衣服的还是有几分之一。

香港和美国一样实行出生地原则,在香港出生的婴儿,生下来就是香港居民,不论父母来自哪里,就算是偷渡过去,只要在香港出生就拿香港身份证。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海关会严查比较肥胖的女生,担心这些人过港生小孩。不过现在不行了,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的,偷渡的,不行。

常常往返深港之间的货车司机,有些在香港有一个家,在深圳有一个家。在那些年,我们叫做“大房”和“二奶”。这之间是香港经济文化对内地的吸引力,一方面是内地低物价高性价比对香港的诱惑。如今抬头张望,曾经风光的娱乐经济中心不再旖旎。

这些就是《过春天》的故事背景。据制片人说,这部电影成本1000万人民币左右,国内院线票房1000万人民币左右。观众的眼睛和情绪习惯了被刺激,很难主动去经历。

影片里有很多一实一虚的镜头,给了“过”这个动作很多遐想的空间。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像在跳高:热身,助跑,起跳,翻转,过杆,结束。片名叫做“过春天”,花了很多笔墨在“过”这个动作之前,对于“过”之后的部分,就是明天早上8点要交暑假作业而你今晚8点才开始写的那种感觉。

女主角佩佩往返深港上学,她是报纸上说的“跨境学童”和香港人口中的“单非”。为了和朋友去旅游维持友谊她要赚钱,她的父母亲生活状况不同,深圳和香港的生活不同,只有一张香港身份证告诉她她是谁,她也努力活在这个身份的生活圈里学习、交友。然而,在学校做同学的贴膜生意,露出了她在深圳的气息,以及两边不着地的焦虑。

佩佩的愿望是香港下雪,青春期不切实际的浪漫幻想。

男主角阿豪长得还蛮好看的,很有质感的年轻人,为了让他感受命运的残酷,这里就不介绍他了。

出生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脚踩不到地,手扶不到栏杆的感觉。阿豪的文化符号是鲨鱼,在小巷里的大排档想有自己一片海洋,往深一点可以是年轻人对于高房价和固定工资的挣扎,想要闯出一片天却被前辈双手盖住出口,这些在故事里没有涉及但多少反映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边不一样的情况导致了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模糊。有一段时间,陆客在香港就是大肥羊,人家看中了你的羊毛,又嫌弃你来自羊圈,讨厌你来吃草,又担心你不买饲料。台湾也有很多类似报道。讲到这里就好。

故事背景离我的生活不远,所以我能理解,但多数观众,尤其是外国观众,就需要制作方花时间解释三个点:一、为什么要把香港的苹果手机运到深圳去 ;二、为什么女主角在香港上学却住在深圳;三、为什么女主角的父亲在香港深圳各有一个家庭。

所以给我的感觉是这部电影是“家长式”电影,如果没有爸爸妈妈解释一二三,小朋友就很难理解四五六。

如果是加入苹果手机在大陆飙高价,香港和深圳的房价和居住条件的差别,货车司机往返两地的画面,可能就不需要解释了。

故事发展到2019年,苹果手机需要降价才能吸引大陆消费者,从ios转到android也不再那么那么复杂,现在可能还去香港买苹果手机的理由就是刚好路过。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从去年开始出现下滑,这个下滑趋势延续至今。2019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5名依次为:华为、OPPO、Vivo、小米、Apple。而在2016 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5名依次为OPPO、华为、Vivo、Apple和小米。

看起来是排列组合的游戏。

有观众问片中男女主角暧昧互绑手机一段拍得像床戏,是不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性暗喻。制片人回复:这不是爱情,这是荷尔蒙。后来我查资料发现导演也是这样说的。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们都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情感,但我们都不敢说,在青春期被生存挑战,我们不敢有爱情,你我互相吸引,不过激素作祟,归根结底因为身处青春期,仓皇逃跑实属正当防卫。

青春期的悸动,终于也还是在不确定的未来面前松开了手。这是我这一届年轻人的苦闷:我不确定你爱不爱我,但我很确定我很爱我,在不确定的摇摆之后,我选择确定的。相对之欢愉不及独处快乐的千分之一,加上物质不确定,人们就会识相得合时宜。

有观众问为什么片中佩佩可以取保候审,而不是更严厉的法律惩罚。我觉得这是导演心里很温柔的一面:每个犯错的人都应该有机会重新开始。毕竟法律是为了惩戒和震慑,而不是报复。我更关注事情发生的原因和动机,以便为了更好的更多的预防和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春天:只要信,不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