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罗亭

      对于罗亭的评价,还是拿小说里的人物列日涅夫的话说出来吧:他有着追求真理的激情,这是俄罗斯所缺乏的。他将真理的星星之火注入人们的心里,为此一生奔波,无论多少次的失败都孜孜不倦,永不言弃,这是行动的矮子吗?不,绝不是,有这样毅力的人不多,能这样坚持的人凤毛麟角;罗亭的悲剧性在于他不了解俄罗斯,行走在俄罗斯轨道之外,他很天真,很纯粹,在各种贵族的大厅里发表他的见解,点燃人们的激情,却并没有想到绝大多数人们欣赏他的才情只是用来消解无聊空虚与烦闷的,一旦腻烦了就赶他出去,他并不是一个食客、骗子,他完全可以回家经营他的小农场,做一个独屋地主,过很闲适的生活,可他没有这样做,依然在路上奔波,只为那对真理的激情,如果他是一个骗子和食客,他就会说几句违心的好话,得来丰厚的生活物质,他的口才了得,要做到并不难,但他没有这样做,不是吗?所以列日涅夫才会说:他永远不会发财,只能死于穷困潦倒。

      至于罗亭与娜塔莉亚的爱情,也可以有这样一种理解,他对真理的激情要远远高于对爱情的激情,即便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在天才类型的现实人物身上是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因此才会有一种理解:爱上艺术家或是天才,是一种自杀的方式:即便爱情短暂地抓住了这些人的激情,最终也将会输给理想,除非双方能在理想的激情上保持共振,这是非常罕见的。罗亭对爱情的决定也有一种高贵的人格暗含其间,既然你不同意,我也不勉强,反过来也可以说是没有行动力,没有行动力也是因为激情的动力不足,这道理其实很简单。娜塔莉亚倒是解释了叶莲娜对英扎罗夫的爱情,叶莲娜爱的可能不是英扎罗夫本人而是爱英扎罗夫的理想。

      资深评论将普希金塑造的叶普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塑造的毕巧林和屠格涅夫塑造的罗亭并称为“多余的人”的三大代表,不,不,罗亭和他们不一样,真的不一样。叶普盖尼.奥涅金和毕巧林没有罗亭对真理的激情的永不放弃,也不想为真理的散播而奔波不停,他们早就放弃了,放弃的方式不一样:奥涅金闲散、舒适、漠不关心,毕巧林用生命游戏人间。

      最后,谈点儿所谓的理论,为真理奔波有三类人:第一种叫探索者,他们思考发现,开拓;第二种叫播撒者,他们思考,总结,整理,不一定都来自于自己,将认为有益于人的思想播撒出去,这一类人也可以称作学者;第三种叫做社会活动家,他们将探索者与播撒者的理想付诸于社会实践,没有前面两个做基础,他们什么也干不成,有了也不一定能干成,还得看是否适合社会的发展进程,有无顺其自然。有的人可以是三种混合于一体,有的是两种混合于一体,有的只具备一种。罗亭显然只具备一种,但这已经足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析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