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
每一条信息的含义,影响甚至直接决定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
如不能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会造成我们判断失误、在重大决定面前做出错误选择、甚至在职场竞争中失利,进而一生被动、失意。
想要准确理解信息的含义,首先要对那个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属性分析”。
我认为,正确理解信息的方式是,在接收到一条信息(对你来说很重要),要首先分析这条信息到底是:
“描述性”信息,还是“评价性”信息。
你对信息的理解,很大程度甚至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意识到了“信息”的这两个属性。
举例:
设想一下,你和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刚好同时持有同一只股票,假设是“茅台股份”。最近股市大盘涨势不错,但你们的“茅台股份”涨幅一直低于其他股票。Tea break时你们在茶水间遇到,刚好谈论起了股市行情。
如果他对你说
A:“最近大盘不错,“茅台股份”一直小幅跟进,我觉得,如果后期大盘不调整的话,很可能会“补涨”到平均水平。”
A信息就属于“描述性”信息。
因为“大盘不错”、“小幅跟进”都是客观事实,他说的“补涨”也是基于一个“大盘不调整”的假设条件,使用“可能”这个副词来限定他的“上涨”结论,说明这个结论在假设条件变化时,存在不确定甚至相反的可能。
如果他对你说
B:“最近大盘不错啊,你别看“茅台股份”现在没怎么涨,越是这种前期稳得住的,后面涨的越凶。当初“重仓”了吧,这波行情下来你要赚翻了啊,哈哈!”
B信息属于“评价性”信息。
因为整个信息中,除了“大盘不错”是客观的事实以外,其他内容都是他个人的“观点”或者说是这位同事的对客观事实的“评价”,而非“事实”本身。
同一个意思/讨论,两种不同属性的信息对你的影响会大大不同,甚至会让你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现在,请闭上眼睛,身临其境的想象一下在公司的茶水间的情形,你就是上面例子听到“A”、“B”信息的那个人。当听到A信息时,你的下意识反应是什么样子的?我估计大致是:“茅台股份”涨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我还要多关注下大盘的走势,要是大盘表现出低迷的趋势,我要考虑是否先卖掉一部分,先把本金和利润拿到一部分。
如果听到的是B信息呢?相信多数人到的结论是“积极”的:大盘肯定会持续涨下去,我买的“茅台股份”达到其他股票的“涨幅”只是时间问题,今天晚上我要不要再“补一点仓位”呢?
你看,同样谈论大盘和单支股票走势的对话,只是由不同的“信息”传递过来。
“描述性”信息就让你相对冷静并客观的思考“股票走势”这个问题;而“评价性”信息就让你有些冲动、甚至有些“热血沸腾”,而完全忽略那个客观事实,即“大盘上涨”这个趋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点是完全可以变成“大盘下跌”趋势的。
所以说,对信息,尤其是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信息,一定要首先进行“描述性”和“评价性”的判断,在去根据其中“事实”或“接近事实”的部分得出自己的结论,才不至于让自己的判读或决定出现重大失误。
相反,不对信息进行判断、整理和拆分哪些属于“描述性”的事实,而一股脑的把别人的“评价”或“判断”信息(那很可能是他/她和你聊天说到“自嗨”的一句玩笑呢),当成形成自己判断的依据,那么面对人生重大方向出现“系统性”选择错误,也只能“自认倒霉”了罢。
总结一下:
1、每天我们都接受很多很多信息,有“描述性”的也有有“评价性”的,更多是两种属性“混合”在一起的信息。
2、这些信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当时的“决策”或者将来某一时刻的“决策”。
3、我们接收信息,应建立这样一个意识——明确:这个信息是“描述性”的还是“评价性”的?这段信息中哪个部分是“描述性”的,哪个部分是“明确性”的?
4、“描述性”信息可以作为我们下一步判断的依据;“评价性”信息要警惕,要从判断体系中直接屏蔽和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