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避免权力之争

近几年我们不断的看到一些新闻,如少年离家出走,一赌气开着车上高速,一开就是200多公里,高架上赌气下车的;而跟父母吵架的,对着干的,把自己关房间里不出来的……家长要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个社会发生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对我们做的事,很多是我们对自己父母想都不敢想的事,怎么回事儿?

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文化正在发生巨变,孩子们也能体会到现在的民主氛围,对大人给他们强加权威感到厌恶,他们会更加想要反抗,通过反抗我们的权威,来展示他们的力量。你看现在步入职场的90后这一代,他们就会说“老板让我不爽,我就炒了老板。”父母通过各种方式显示自己的权力,然后孩子们向父母宣战,不愿受到控制或支配,父母所有对孩子的强制或镇压都会无效,孩子们在斗争中灵活无比,他们才不会去想面子问题或者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危险后果,就这样家庭变成了战场,没有合作,没有和谐,只有怒气和争斗。有明争也有暗斗,有一些家庭天天跟打仗一样,而有一些家庭孩子会默默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拒绝沟通甚至严重的会有一些自伤自残的行为。所以,如果家长发现跟孩子之间的沟通少了,就要给自己敲响警钟。

我们来看一个书中的案例,一个12岁的孩子带饭的问题。孩子12岁,妈妈通过各种方式让他同意用饭盒带午饭去学校,并且到家以后自己把饭盒洗干净,刚开始几天呢很顺利,可是有一天孩子就没有洗饭盒了,妈妈看到厨房里放着孩子的饭盒里面还有剩饭和发酸的牛奶,就很生气,那对这孩子自然是一通指责和说教,那孩子呢也保证,那我下次洗吧。可是几天以后呢,又发生了这样的情况,这一次啊,妈妈想起来说,嗯,要用自然结果让孩子体会到,这件事情该怎么去做。她就想着要给他一个教训,第2天,把孩子的午饭装在纸袋子里。那孩子自然就明白了吗?我过了几天,但是他也一直没有洗这个饭盒,饭盒都要发霉了,又过了几天了,妈妈实在受不了了,又大发一顿脾气,孩子呢,依然不肯洗饭盒,最后妈妈实在没办法就把他拽到厨房打了他一顿,强迫把饭盒洗了。并且再次跟孩子确认说,你记不记得要喜饭盒,孩子答应了,可是第2天,脏饭盒又留下了。于是妈妈彻底放弃了,说我就给你用纸袋子装饭,孩子说,无所谓,反正也没有人带饭盒。其实听到这里我不知道大家脑海中是否有出现一些类似的场景,不一定是饭盒哈,类似的跟孩子这样的一个博弈的过程呢。

其实案例一开始说,妈妈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同意带饭盒的,所以其实带饭盒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是孩子愿意去做的,那他就会想各种方法去拒绝。那么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就是有时候我们可能想让孩子去做一件事情,他并不是很乐意,但是呢,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说啊说啊说,孩子终于同意了。之后呢,可能就会出现类似上面饭盒的场景,往往这件事情会做不下去。那孩子给到大人的一个印象就是,这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持之以恒。大人在生气的时候可能也会这么说,渐渐的这个不能持之以恒的小标签,孩子也就给自己贴上了。再来看自然后果,我们前面有说过自然后果,其实它是自然而然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会自己发生的一个后果,那么妈妈在想到让孩子去承担自然后果的时候,他是想着说,我要给他一个教训,所以他会把饭装到纸袋子里。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不舒服。实际上最终妈妈说我就给你用纸袋子装饭的时候,孩子会说,无所谓,反正也没有人带饭盒。所以这个自然后果,是指孩子没有饭盒装饭,这是他的自然后果,因为饭盒是脏的。所以如果没有饭盒的话,妈妈可以把饭烧好,但是他没有饭盒去装他,要么就选择把它洗洗,再装上饭,要么就用纸袋子装。要么就是,没有中饭吃。

那么我们来看妈妈可以做什么呢?妈妈要做自己的事情,比如说发霉的食物留在厨房里,那会污染厨房,妈妈可以把发霉的食物倒掉,但是饭盒不洗,因为洗饭盒是孩子的事情,对不对?打孩子强迫他洗饭盒,就使用了暴力,使权利之争升级了,事实也证明了孩子答应洗饭盒,但实际上行为上依然在反抗,没有洗饭盒。这个案例中,孩子一开始就不想用饭盒,所以他们这一次的权力之争最终还是孩子赢了。如果妈妈一开始就能够尊重孩子,给他选择,让他去选择用饭盒或是纸袋或是其他的一些方式,而不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同意使用饭盒,那么就不会有权力之争。不论什么时候,当我们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就会导致权力之争,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引导和影响孩子发展恰当的言行,而是说我们应该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我们需要摒弃过时的无效的态度和方法。

那很多家长就会有困惑说,那我们都给孩子自由的话,都要去尊重他的话,那什么时候该管,什么时候又不该管呢?这个度好难把握,在这里呢,我们提一个观点就是关系到孩子生命危险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强力,还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借由体力优势维持规则。那关系到生命危险,就很好理解,比如说孩子一定要在马路上玩对不对?那我们肯定是把他拉到马路边,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告诉他一些规则,那么有体力优势维持规则是什么样的概念呢?就是有时候孩子在很生气,大哭大闹的时候,他是在情绪中的,他根本不会关注到旁边的一些危险,在这些这种情况下,就是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我们需要去使用我们的强力。

所以我们如何去分辨是不是处于权力之争的情形中呢?有三个重要的线索:

一是问问自己,在这件事中我个人的好处是什么?如果这件事对你没有任何好处,那说明你陷入了权力之争,你们俩在用情绪对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很容易自欺欺人,觉得说是为了孩子好?那么我们再来问问自己,这是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维护我们自己的威望,如果孩子顺从,我们是不是得到了个人心理的满足,希望别人都能看到我们孩子很听我们的话,我们是不是希望自己得到“好家长”或“成功家长”的名号,是不是在寻求对孩子的主导权?

第2个判断是否陷入权力之争的线索是看结果。尽管我们对孩子做了很多的训练,孩子是不是仍然有同样的行为?孩子有没有反抗行为?我们生气吗?愤怒吗?

第3个线索是我们的语气,这个是非常准确的观察点,我们的语气是强硬的,怒气冲冲的,还是苛求的?坚定的语气应该是沉着,冷静,踏实,而权力之争的语气则是言辞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愤怒。

为了更好的了解权力之争和应对技巧,我们需要再一次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地位,需要了解自己的新角色是引领者,彻底打消传统的独裁者的想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传统角色和新角色之间的一个差别,在传统角色中的独裁者,我们在新角色中要把它转化为博学的引领者;传统角色中的权力转化为影响力;传统角色中的压力转化为激励;传统角色中不容否定的命令转化为赢得合作;传统角色中惩罚转化为自然后果或合理后果;传统角色中的奖赏转化为鼓励;传统角色中的强迫转化为允许自己自主,传统角色中的控制转化为引导;传统角色中的孩子不能反对转化为倾听,尊重孩子;传统角色中的照我说的话去做转化为这是情况需要;传统角色中的个人权利为中心,转化为情景需要为中心;传统角色中的主观地转化为公平客观的。

当孩子为看我们时,我们的权威受到很大打击,如果这时我们能够顺应情况的需要,把自己受损的权威放在一边,就给了自己一个很大的转变的机会。最重要的是坚持——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要改变孩子做什么。父母要明白当时的环境需求是什么,并且为顺应环境需求而努力,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想法,了解,鼓励,合理后果,相互尊重,尊重规律,赢得合作,这些都是解决权力之争的方法,当权力之争已经发生在运用人为的合理后果,这几乎不现实,这样的人为后果此时会变成惩罚,而惩罚是父母赢得战争的一个武器。

最重要的,第1步,那就是父母要明白,自己是权力之争的一方是很难的,往往我们陷入情绪当中就会忽视了这一点,所以就需要父母不断的自我审视,不断提醒自己,“我真心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或者控制他们,我可以尝试书里的办法,但不能预设或强求孩子合作,孩子不能被强迫,只有我赢得他的心才能合作,孩子的恰当行为应该通过我的激励,而不是强权来做出,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方法和幽默感促进他合作的意愿。”这样的想法给了父母处理问题,更多的选择,发展这些技能也让父母的创造力大大增加,一旦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很容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知道了,除了强迫孩子,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当然要赢得孩子的心,首先我们要和谐亲子关系。那么和谐亲子关系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权力之争中要退出冲突,下一章我们就来讲一讲,退出冲突。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6章,避免权力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