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争史|第十二章|做孩子

第十二章|做孩子



曾有一位长辈告诉我夫妻相待的秘诀,丈夫把妻子作母亲,妻子视丈夫为父亲,如此甚好。

那时候我满脑子是平等尊重,人格独立,以十二万分的理解关心去维护伟大的革命友谊,哪里知晓此话的微言大义。这种话是不能解读的,怎么理解都浅薄,得去做,做的年头越久越清楚。不是这话有多好,是自己做到了体会到了,让这句话变得很好。

我确实认为,家庭的核心是女人,男人回了家,就是一大孩子。在女人面前,除了别的女人,剩下的都是大孩子和小孩子。我想找一个这样的女人,在她面前做孩子,我就是一个超大号孩子,长不大,是个侏儒。

  但你不能奢求遇到这样的女人,因为问题不在于女人,在于你自个儿,把自己当孩子,那遇到的就可以是母亲,不然还是女孩儿。但是切记,当孩子可不是做巨婴,前者是有灵性的,后者只是麻烦。

女性的生命力比男人强太多,越是艰难的时刻,女性越坚韧,男人身上但凡有一点女人的特质,都能活的久一点。我不仅想做孩子,还总想做女人。

记得看过一篇小短文,故事大意是一家庭在困难时期很是拮据,母亲每隔一段时间会召集家庭会议,将家庭的开支分配清楚后总是郑重其事地说明天会将剩下的款项存入银行。这笔存款成为一家人熬过艰苦岁月的希望,无论如何,孩子们都觉得还有救命稻草,还有退路,生活不会忽然垮塌。当然,就像迷途者装满沙子的水壶一样,银行账户子虚乌有,可有人毕竟因那希望而得以存活。

我很佩服这样懂得利用希望的母亲,细想越发觉得不容易。丈夫与孩子们的希望是她,她的希望又在哪里呢?她又该如何熬过那惶恐无措的岁月呢?只能凭借女性天赋的生命力了吧。

能从身体里分离出另一个生命,一人活成两人,非强悍坚毅的女人不可。反过来呢,因为生命以另一躯体得到延续,孩子便成为母亲的转世。只要孩子还活着,女人就没有终结。

男人脆弱,因为没得延续,他们对死亡更敏感。此生完结即烟消云散,肉体没有转化的契机。

我想这是否是男人天然地靠近哲学与名利的原因呢,他们越敏感越怕死,又没有女人那样的生命力和延续自己的能力,双重的自卑迫使他们用所谓的“精神”和“权利”来确证自己的存在,通过说服和教育他人谋求继承。

是因为这个,所以男人总爱当别人的爸爸和老师么?总想表达自己强调自己,不听别人说话,不在乎别人感受,不管不顾他人的需要唯我独尊,是不是,都出自于男性的孱弱生命力附带的自卑呢?

在身为母亲的女人面前,男人没办法不自卑。

我认为生命力这东西,是可以后天弥补的,当然不是通过双修采阴补阳。在《爱与黑暗的故事》里,奥兹关于他的爷爷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不忍用自己拙劣的文笔糟蹋了这一段关于富有生命力的男人的追忆,特节选如下:

  “爷爷魅力之谜究竟何在?这一点我大概过了多年后才开始理解。他拥有男人身上罕见的品质,对许多女人来说,那是男人一种最为性感的奇妙品质。

他注意倾听。

他不是一味有礼貌地佯装倾听,不耐烦地等待她把话说完,闭上嘴巴。他并不打断谈话人的话茬儿,替她把话说完。

他并不插嘴归纳她所说的话,以便引入另一个话题。

他不让他的谈话人跟空气说话,进而在脑海盘算为她说完后自己如何作答。

他不是装出饶有兴趣或感到愉悦的样子,而是真的这样。咳,有什么呀,他具有用之不竭的好奇心。

他不是没有耐心。他没有尝试着把谈话从她那微不足道的小事转向自己的重要话题。相反,他喜欢她谈的小事。他总是喜欢等待着她,要是她需要慢吞吞的,他以此为乐。他不慌不忙,也不催促她。他将等候着她结束,即使她结束了,他也不会猛然抓住话题,而是喜欢等候,以防再有什么需要补充的,万一她要发表另一通感慨呢。

他喜欢让她拉住自己的手,领他去她的所在,她自己的所在。他喜欢做她的陪伴者。

他喜欢认识她。喜欢理解她,了解她,抵达她的内心深处,再多一些。

他喜欢奉献自己。他喜欢把自己奉献给她,而不是喜欢从她那里得到些什么。

  她们不住地向他诉说心灵絮语,甚至诉说最不易公开、最为隐秘、最为敏感的事情,而他则坐在那里倾听,明智,温柔,满怀同情和耐心。不然就带着喜悦和情感。”

奥兹的爷爷在他父亲去世后又活了7年,比他有洁癖的奶奶多活了二十年。

阴柔抑郁的男人求死而不得死,爆裂刚硬的男人大都不得好死。

女人有孩子,她们可以永远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抗争史|第十二章|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