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 垃圾收集

JavaScript具有自动垃圾收集机制,执行环境会负责管理代码执行过程中使用的内存。垃圾收集机制的原理: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其占用的内存。为此,垃圾收集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或代码执行中预定的收集时间),周期性地执行这一操作。

局部变量的正常生命周期

局部变量只在函数执行的过程中存在。而再这个过程中,会为局部变量在栈(或堆)内存上分配相应的空间,以便存储它们的值。然后在函数中使用这些变量,直至函数执行结束。此时,局部变量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可以释放它们的内存以供将来使用。并非所有情况下都这么容易就能得到结论。

垃圾收集必须跟踪哪个变量有用哪个变量没用,对于不再有用的变量打上记号,以备将来收回其占用的内存。用于标识无用变量的策略可能会因实现而异,通常有两个策略。

标记清除

常用的垃圾收集方式是标记清除。当变量进入环境(例如:在函数中声明一个变量)时,就将这个变量标记为“进入环境”。从逻辑上讲,永远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因为只要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就可能用到它们。而当变量离开环境时,则将其标记为“离开环境”

可以使用任何方式来标记变量。比如,可以通过翻转某个特殊的位来记录一个变量何时进入环境,或使用一个“进入环境”的变量列表及一个“离开环境”的变量列表来跟踪哪个变量发生了变化。

垃圾收集器在运行的时候,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然后它会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只能怪的变量引用的变量,原因是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最后,垃圾收集器完成内存清除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它们所占的内存空间。

引用计数

含义: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
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值赋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得引用次数就是1.
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一个变量,则该值得引用次数加1.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了另一个值,则这个值得引用次数减1.当这个值得引用次数变成0时,则说明没有办法再访问这个值了,因而就可以将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回收回来。这样,当垃圾收集器下次再运行时,它就会释放那些引用次数为0的值所占用的内存。
例:

fnction problem(){
	var objectA = new Object();
	var objectB = new Object();
	objectA.someone = objectB;
	objectB.someone = objectA;
}

objectA,objectB通过各自属性相互作用,引用次数都为2。
标记清除,由于函数执行之后,这两个对象都离开了作用域,因此,这种相互引用不是问题。但是引用计数,当函数执行完毕后,objectA,objectB还将继续存在,因为它们引用次数永远不是0.假如这个函数被重复调用,就会导致大量内存得不到回收。

为了避免类似这样的循环引用问题,最好是在不使用它们的时候手工断开,原生JavaScript对象与DOM元素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下面代码消除循环引用:
objectA.someone = null; objectB.someone = null;
将变量设置为null意味着切断变量与它此前引用的值之间的连接。当垃圾收集器下次运行时,就会删除这些值并回收它们占用的内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E9把BOM和DOM对象都转换成了真正的JavaScript对象。这样避免了两种垃圾回收算法并存导致的问题,也清除了常见的内存泄漏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猿,垃圾回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