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专栏|如何帮助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

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是特殊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的最佳方式

2017年5月,新版《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成为明文规定,这意味着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残障孩子上普通学校。

能进入普通学校学习与生活几乎是所有特殊儿童家长的目标。但是,进入学校之前,孩子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呢?

1、有良好的行为表现

孩子要具备一定的安坐能力,能听懂指令,不会轻易出现攻击或自伤行为,影响班级秩序的随意走动、大喊大叫,这些都是班级内不能接受的情况,因为进入班级以后,学生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体,更是集体的一部分。即便有家长陪读,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班级秩序。

2、 感知觉趋于正常

也就是说,孩子是否有气味敏感、声音敏感、视觉敏感等情况,一旦孩子在某方面特别敏感,在课堂上出现不适,如何处理需要家长提前和老师沟通,如果有陪读,家长可以选择将孩子带离教室。

3、情绪稳定

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情绪问题总是难以避免的问题,但如果情绪问题出现过于频繁,会影响整个班级,老师和其他家长或许难以接受。至少要提供一个安抚情绪的已知方法供老师参考。培智学校的班级里不仅仅有自闭症孩子,还有一些其他障碍类型,模仿是小孩子的天性,一个孩子哭了,时间长了就会有孩子一起哭,班级就乱套啦。

4、理解服从规则,参与集体环境

理解规则很重要,校规校纪帮助学生学习社会规则,正确的行为准则。理解并服从规则才能保障秩序,才能更好的在校园里学习生活。要有参与集体环境的意识,比如跟随朗读与翻书、跟随课堂练习、做操排队等等。参与集体的意识要达到一定水平,否则即使在有陪读的情况下,在课堂上提醒多次也是不恰当的。

5、生活自理能力

能自行去洗手间,自己收拾书桌与置物柜,自己拿水杯喝水,自己吃午餐与间食,自己整理书包等等。

如何让特殊孩子融入普通学校

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校园,总是有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被特殊孩子欺负,因为某些特殊孩子常被贴上“暴力倾向”的标签。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特殊孩子反而更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生理或心理上的欺负,比如被取绰号取笑、乱扔物品,甚至被“陷害”当替罪羊等。

那么如何让特殊孩子融入普通学校,和其他孩子较好的相处呢?

1、孩子入学后,家长要做好与老师的沟通。

告诉老师孩子的真实状况,刻意的隐瞒只会引起更多问题,影响家校之间的信任。

沟通中,要告知孩子具体的问题,让老师先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的准备。比如:一直开灯关灯可能只是对光敏感,寻找自我刺激;表达能力不足,有时会用力过猛,但不是真的要伤害同学;

如果老师能用“优势的眼光”看孩子,多关注孩子身上的优点,带领班级里的同学用接纳的态度面对特殊孩子,相信对所有孩子和老师,都是最好的结果。

当然,家长要多理解老师,多肯定老师的付出,老师也需要被肯定,进而做的更好。

2、提高管理特殊儿童的意识。

(1)家长和老师可以先让孩子熟悉周围的环境以及上课的情况,穿上校服在家里排练如何上课。

(2)提供一张有全体老师和同学姓名的照片,帮助孩子识别脸孔和名字。

(3)教导孩子基本礼仪,对可能发生的社交情况进行预先排演。

(4)帮孩子列出时间和事件清单,有助于他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集体环境下做关于自闭症等的科普。

比如让老师和同学们,了解自闭症究竟是什么,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的举动等。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带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小故事,让他们了解到特殊孩子和家长的不容易,引导同学帮助特殊孩子。

4、关注孩子身上的细节和变化

孩子回家后情绪有没有什么波动、衣服有没有脏或破,有语言的孩子家长要多跟他交流,一方面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在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

5、让孩子在班级里“有所为”。

必须承认,特殊孩子很多能力都比不上别的同学,但他一定有某些优点或长处,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发掘和引导,比如喜欢画画,经常获奖为班级争光;常常帮老师擦黑板等,一方面让老师和同学觉得他不可或缺,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当然,有些孩子可能达不到这些,起码我们要训练好他的安坐技能,学会等待,学会提要求等,减少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影响。

在融合教育的大趋势下,很多特殊孩子能够进入附近的幼儿园或小学“随班就读”,与同龄的孩子一起上学。但是,随班就读不是简单地将孩子安排在普通教室中上课就解决所有问题了。

现实情况是,很多家长还会选择跟孩子在教室里面陪读,那么陪读的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的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教室的学习,并且将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影响降到最小呢?

帮助孩子融入学校的三个陪读原则

第一,陪读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将来能够在教室中独立学习。

长期的陪读会影响孩子发展独立的能力的机会。因此,家长在陪读期间所有的干预手段都要以让孩子能独立上学这个终极目标为原则。

在家长干预的时候,要随时想一想我这个干预手段在我不在的时候能不能实现?如果这种干预方式只能够靠家长来实施,那这种手段便不是首选的干预方式,如果当下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作为暂时的方法来实施。

第二,要先实现在社交上的“融合”,再来管学业上的“融合”。

我们所说的融合,主要是指的社交上和行为上的融合。

家长们普遍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业,这是好事,但是在陪读的时候,我们要先帮助孩子在行为上和社交上能够融入集体。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写的字不如其他孩子端正,算数没有其他孩子算的准确,这些问题比起孩子的行为问题来说都是小问题。等孩子适应了教室的纪律,能够跟同学友好相处了,再来关注学业上的问题。

如果是因为学习不好而引发的歧视,可以通过引导来改变,但是因为行为上严重影响了他人而引发的歧视便不能够轻易解决。

在孩子能够遵守课堂记录,跟同学友好相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大胆的帮助孩子在学习上跟进。在学习上跟进的基本原则是:帮助孩子跟其他同学完成相同的学习内容,而不是减少孩子的学习内容。

第三,行为问题要以预防为主,干预为辅。

家长应该跟老师一起合作,根据教室的纪律和课程要求找出孩子行为上最薄弱的环节。

在带孩子正式开始上学前,家长要先去教室考查至少一遍,看一看教室的环境有哪些是孩子不能够适应的,同老师一起商量能否对教室的环境做简单调整。

对于孩子不能做到的项目,家长要事先跟老师商量,是否能够为孩子放宽要求。如果老师坚持某些纪律一定要坚持,家长要事先考虑好解决的方案。

随班就读并非适合所有孩子

最后要强调的是,在普通班里随班就读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

对有些孩子来说,尤其是对噪音,光线过于敏感的孩子,普通教室的嘈杂和混乱非常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在无法控制和调节好自己身体的感觉的情况下,孩子是无法专心学习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专栏|如何帮助特殊儿童融入普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