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

不觉花开也未知叶已凋零化作春泥,时间是走过一年又一年,年龄也一岁叠一岁。四五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个小山村里的村民,倚靠着一点点的矿产资源过上买车买房的生活,也可以让看中这片资源的老板风风光光的赚几年。这些年里的乡亲们,高喊着奔小康,行动在被规划的小区里,转转商店、逛逛牌场、说说小区里的那些事,悠闲且从容的过着一天又一天,嘴巴里还念叨着补贴的钱快要用完了要出去干活了,却迟迟不肯行动的自相矛盾,过年的时候依然是红红火火、美味佳肴。

是年龄的增长带来的怀旧吗?我的这些“年”似乎只停留在小时候,停留在五六年之前。在那冻结的记忆里,大年三十,有我和弟弟上山拾柏树的长枝丫,有母亲忙碌的蒸馒头、蒸扁垛、做凉粉、炖肉,有父亲为家里的房门贴上对联并准备好大年初一早上要放的鞭炮,有我们姊妹仨打扫各个房屋的同时再捣些乱。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可以说从这天就开始了准备过年需要的种种。当时我家还是小山村里的一员,每逢过年村里的人都特别喜欢来我家凑热闹,从腊月二十三到三十,每晚都会有一群人围坐在我家的炉火旁吃花生、嗑瓜子、大年三十一起看春晚,打扑克牌成为我们娱乐的主要方式。而今冷冷清清的,没有火炉、没有春晚、没有花生和瓜子、没有聚集的人群、没有扑克声却添了麻将声……

行走在匆匆忙忙的街道上,疾驰在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路怒症患者来了一批又一批,似乎谁也无法逃脱快节奏的引诱,这些年啊,过的好匆忙。快过年时,不免听到“这年过着好没意思”的话语,也经常听到“过什么年呀,天天都是过年”。

这些“年”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我的那些“年”也回不去了。这些年,我似乎学会了在朋友圈、空间里、微博里欣赏别人家的新年,也在羡慕别人家的新年。

最近很流行的词语:仪式感,在我这里正好用到了。为什么要过年,其实这是一种最盛大仪式,在这种仪式的庇护下,来年可以更加的繁荣昌盛,而这种为内心的仪式感会更加满足,生活也因为有了仪式感而韵味十足。怎样过年,怎么过好年,只用看我们心中的仪式感有多重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