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经常提倡一种观念,叫花钱买服务,花钱买平安,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这些理念在日常日常工作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实践。
当前也有些大咖,引导我们要舍得花钱,要敢于花钱买服务。如果自己的时间价值远高于清洁、跑腿时间的价值,就应当花钱请他人来完成,而不是什么都自己亲自去干。
最近读《华杉讲透孙子兵法》,其中讲到收买间谍要肯花钱,要舍得花钱。与战争耗费相比,在谍报工作上,花再大的钱,都是小钱。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战争耗费如此之大,现代战争尤其如此,一场战争下来花费千亿万亿,亦是平常。这么大的投入,就是为了获得战争胜利,就是达成政治目的。如果投入那么多经费,结果还失败了,这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可不是一时半会的。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战争相持数年,就争那胜利的一天。在每天如此大的耗费下,如果居然舍不得在间谍工作上花钱,因为不肯花钱而不知敌情,那这将领真是最不仁慈、最不负责的将领,不是国君的好辅佐,不是能胜利的好主帅。
一枚导弹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而一场战争要打出去多少炮弹导弹,耗费多少钱,往往还不一定能达成目的,而搞定一个敌人,搞来一个情报,需要多少钱?与之相比,都是小数。
所以说,凡是能花钱解决,都是代价最低的。在间谍上花钱最多,又是最节省的。如果心疼给间谍的爵禄赏赐,不花钱去了解敌情,离间敌人,这真是不仁到了极致。
伊拉克战争期间,伊拉克大量高官和将领都被美方情报机构收买,大量部队和城市不放一枪、不发一弹,使得美军可以长驱直入,直捣巴格达,使得许多军事评论家大跌眼镜。这是多么成功且节省的支出呢。
华杉指出,道理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就很难,难在人性,难在四种心态。
一是,大钱花习惯了不知不觉,小钱是预算外的,刺眼不得了,心疼得不行。有人能够花几十万买个包,却对几块钱的饮料斤斤计较。
二是,算别人的账,不算自己的账。认为凭什么他能拿这么多钱,信息能值这么多钱?值吗?配吗?然后心里就不服气了,不平衡了,不愿意了,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对方占便宜了。
其实,别人和他的信息,值不值这么多钱,不是单看对方和信息,而是要看信息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你自己很值钱,战争胜利很值钱。
三是,我怎么知道给他钱是对的呢?可能给了却没价值,甚至被骗了,给错了。这种心态也很普遍,其实是没出息的道理。花了钱,却上了当,这本就是你应该考虑到的。如果花钱就百分百解决,那岂不是太简单太容易了?
有时候,花钱只是创造或排除一些可能性,从来就不是百分之百。公司收购一个潜在对手,即使不收购,他也不一定能干起来,也威胁不到你;或者你收了他,明天又冒出个别的。这都没办法,因为你和你的事业比较值钱。
四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华杉指出,多花冤枉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唯一办法。只有你花钱的面足够宽,才能提高钱花到刀刃上的概率。而一旦有一分钱花在刀刃上,就百倍千倍万倍地赚回来了,这和风险投资是一个道理。
间谍工作,就包含长期大量的天使投资工作。如果想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那是一厢情愿,最没出息的想法。
当然,我们要知道,刀刃大致在哪儿,具体位置可以模糊,但是大方向绝不能错,否则钱打水漂的概率就大了去了。
个人认为,间谍工作,还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是谍报机构。谍报机构的建设尽量两条腿走路,不能完全依赖一个谍报机构甚至一个人,如果谍报机构的领导者人选没选好,能力平庸,难有作为,甚至贪污腐化,被敌拉拢,那对一个国家、一只军队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宁愿多花些钱,建两三个机构,彼此竞争,相互砥砺,确保情报工作始终维持在相当的水平。
今年俄乌冲突骤起,大鹅没有达成战略目的,据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用来收买敌人的70亿美金,被自己的情报机构给贪占了。情报人员认为,俄乌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没有用钱去收买敌人的将领和高官,自己贪去了,也是一个重大的教训和提醒。
其次是信息收集。用间谍收集信息是一个重要途径,如今使用网络收集公开信息,加以汇总分析,或花钱雇专业机构、专门人员来收集研究、分析信息、提出方案,或使用网络攻击手段,于不知不觉之中获得大量情报,代价更低,安全性更好。
美国最擅长做这些事情,我们既要防范,还要运用,特别是收买处于关键位置的人员,关键时刻这些人员甚至可以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然后是信息甄别。间谍搞来了各种信息,如何鉴别信息真假、价值大小,是确有其事,还是敌方误导?
可以通过其他信息与之相佐证,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可以逻辑演绎推演,确保自己不掉进虚假信息或敌人预设的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