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花一诗:丁谓和含笑花

枯木


《山居》

【宋】丁谓

峒口清香彻海滨,四时芬馥四时春。

山多绿桂怜同气,谷有幽兰让后尘。

草解忘忧忧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

争如彼美钦天圹,长荐芳香奉百神。

这首《山居》是北宋宰相丁谓的代表作,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先祖河北,五代迁居苏州。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至九年(1012--1016)任参知政事(次相),天禧三年至乾兴元年(1019-1022)再任参知政事、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相),前后共在相位七年。

《宋史·丁谓传》“谓机敏有智谋,憸(xiān)狡过人,文字累数千百言,一览辄诵。在三司,案牍繁委,吏久难解者,一言判之,众皆释然。善谈笑,尤喜为诗,至于图画、博奕、音律,无不洞晓。”。从历史记载来看,丁谓机敏智谋,"书过目辄不忘",被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禹偁认为是文追韩(愈)、柳(宗元),诗似杜甫,称之为"今日之巨儒"

从史料来看,丁谓前期为官,颇有作为,尤其是“一举三得”对皇宫进行修复,表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宫中着火。当时丁谓主持重建宫室,然而取土较远,谓于是命令就地从大街取土烧砖,大街成了沟渠,引汴河水入渠,将建筑材料通过水运进入工地,皇宫修复后,将用工程废弃的瓦砾回填入渠中,水渠又变成了街道。“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费以亿万计。”

丁谓的才气和智慧很快就脱颖而出,不断得到提拔,然而丁谓为人奸佞,溜须拍马,寇准任宰相时,丁谓任副宰相,一次宴会,寇准胡须上沾有汤汁,丁谓立刻上前拭去,却被寇准义正言辞的诘责,从此便寻机报复,直至将寇准贬至雷州。丁谓还利用迷信,愚弄皇帝,最后被贬抄家,死后被列入《奸佞传》臭名远扬。巧的是,丁谓被贬崖州时路过雷州,要求拜访寇准,被寇准拒绝。

丁谓的奸佞,自然难以翻案,然而,就才气而言,丁谓名副其实,这首《山居》诗的颈联“草解忘忧忧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被欧阳修大加赞赏,“尤为人所传诵”。用忘忧草(萱草)和含笑花两种花草嵌对,对仗工整,寓意双关,堪称佳对。

《山居》诗当是丁谓被贬到崖州(三亚)之作。“峒口”应该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在隋唐以前,南方许多民族往往在山洞中居住, ,因此后来对部分地区的村寨泛称"峒"或"溪峒",各峒居民被称为"峒蛮"。“同气”当指志同道合、兴趣相投之辈;“后尘”指后起之秀;“圹”(kuàng)指旷野,“荐”进献、供奉的意思。

《山居》诗的大意是:海南地处海滨,四季如春,花草繁茂,芳香四溢。山中桂花常绿,兰花在幽谷绽放。不由得让人想起桂花比邻而生,相互扶持;而兰花总是后来居上(兰花开花为新苗,老株很少开花)。忘忧草(萱草)据说可以解忧,可是忧愁什么事呢?含笑花以笑示人,那么又是在笑谁呢?(中原虽美),怎么比得上我处在犹如神仙般的仙境里,一年四季如春,可以经常用鲜花进献众多的神灵,(是多么的惬意呀!)

《山居》诗艺术表现力较高,用词双关,妙语对仗,颇有解嘲意味,也从侧面体现了丁谓的乐观豁达。可惜其人品低劣,因此从背景和诗词意境来看,并不为高。然而自古“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丁谓被流放15年之久,虽被抄家,却以高寿(72岁)而逝,也算善终。

丁谓的“草解忘忧忧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名句时人推崇备至,无以妙对。宋人郭应祥有“不知抵死笑何人,待与折来细问。”,诗人赵藩有“含笑初无巧笑容,未知名字复谁从;尔今顾有嫣然状,不笑春风却笑冬。”,杨万里也有“不知自笑还相笑,笑杀人来断杀肠。”。都在问含笑,明朝诗人王佐则回答了这个疑问,他的《含笑》诗:“尧草原能指佞臣,逢花休问笑何人;君看青史千年笑,奚止山花笑一春。”(尧草:传说长于尧帝庭阶的一种神草,能辨人善恶,逢奸必指,亦名屈草,屈轶、指佞草),指出含笑只是花开一春,微笑示人,即便是讥笑也是一时,比不上奸臣丁谓,被后人讥笑千年。

2018.5.18榆木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日一花一诗:丁谓和含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