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除死无大事

更多原创作品,欢迎关注公众号:守柔文学社


《论语·先进篇》写到:

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由此可见,孔夫子似乎是个不可知论者。

美国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弗兰克林有一句名言:“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死亡,一是纳税。”

今天我们不谈纳税,来谈谈死亡。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话题太过沉重,甚至是不吉利,而去避讳它。

其实没必要,死亡是人一生中的大事,越早的去面对它,进而分析它,才能越早的思考它。越早的思考它,才能够越早的把思考的结果反馈给生活,进而指导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生活的更好。

那么,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这确乎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死亡是终结吗?恐怕没有这么简单。死亡是新的开始吗?这么说也似乎也有点勉强。

那么,死亡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死亡是一种警告,它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产生警惕,从而使人远离危险,避免危险,进而敬畏生命。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生命是有限的,从而激励甚至是逼迫人们在有限的生命内创造出更多有意义的价值。

有句话说:“人生除死无大事。”确实,在死亡面前,什么名利,什么权力,什么爱情,自由,理想……不敢说已经不值一提,但比起死亡来,最起码是要轻巧那么一些。这只是因为人们死而不能复生,而这比铁还要硬的事实,是目前的科学技术尚无法撼动的。

面对终将死去的这个事实,我们所能做的只是被动的接受,就像我们被生出来一样,不管你愿不愿意。

但我们还是能在这无法变更的结局到来之前,抓紧时间去做一些超越生死的事。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叫《人间世》。里面就直接的记录到了很多即将辞世的人们。

这些人什么身份的都有,有的是教师,有的是退休干部,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公司职员……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遇到的任何人。他们的人生经历、认知水平或许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对生的留恋。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人问鲁迅先生怕不怕死,鲁迅先生说:“死没有什么可怕的,挺一挺就过去了!”

我不知道鲁迅先生到底说没说过这话,但从语言特色上来看,很像他的风格。

俗话说:“临头方知一死难。”尽管很多人面对死亡总是想尽可能的表现出一种豁达淡然来,但想真心做到这样,确实不容易。那必须是对死亡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感悟后,才能到达的豁然。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但人活一世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有太多的意外可以终结一个人的生命。

所以还是那句话,每一个人的一生的背后,其实都是死里逃生。最关键的是,还没有人能逃出去。

传说乔达摩·悉达多在出家之前是释迦族的首领的儿子,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不知人间疾苦。后来他出东、西、南、北四门出行,分别看到了生、老、病、死四种景象。

这些景象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并致使他抛却世间的繁华,坐在菩提树下参悟七七四十九天,最终获得了大觉悟。

佛教中很多典故都是后人整理甚至是精心设计的,但不论如何,面对生老病死,如果我们用心的去思考,确实是能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邯郸黄粱梦村吕仙祠的卢生殿有一副对联:

睡至二三更无论得失皆成幻境,

想到百年后不管少长俱为古人。

这话说的超然脱俗,引人深思,但未免也有些空无主义的意思。诚然,人生一世难免一死,但不能因此就说什么都是幻境。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过这一生。

以后事我们不知道,身后事更是没法管,但眼前的现实我们还是能掌握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有价值的事,从而使我们临终时不留遗憾,才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并对待。

陶渊明的诗和白乐天诗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平铺直叙、易于理解。这里分享一首陶渊明的作品,这首诗里有对死亡的一些思考。现抄录在此,供大家学习。

《拟挽歌辞三首》

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后四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一个人死后,只有亲人还在那里悲痛,其他人却已经开始欢歌笑语了。死有什么好说的,不过是把尸体和山丘融为一体而已。

不难看出,在这首诗里,陶渊明表达出了自己洒脱豁达的生死观。对于死亡,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态度,就是不要太抵触甚至是恐惧死亡。

太惧怕死亡会使我们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思维甚至是行为,进而干扰我们正常的生活。

我们对待死亡应该是敬畏而不是畏惧,在敬畏的心态下,我们才能时时事事提醒自己生命的有限,从而使我们尽量不荒废时间,度过一个自己满意的人生。

最后我用美剧《冰与火之歌:权利的游戏》中的一句台词结束本文:

“世界上只有一个神,祂叫做死神。我们只有一句话对死神说:‘绝不是今天!’”

(Here is only one God, and his name is Death. And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we say to Death: “Not today.”)

2019年4月18日于北京作

更多原创作品,欢迎关注公众号:守柔文学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除死无大事)